牙曠

牙曠

牙曠,讀音為yá kuàng,漢語詞語,意思是伯牙和師曠的並稱。二人皆春秋時著名音樂高手。泛指精通音樂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牙曠
  • 注音:ㄧㄚˊ ㄎㄨㄤˋ
  • 拼音:yá kuàng
解釋,典故,典源,譯文,釋義,出處,

解釋

伯牙和師曠 的並稱。二人皆春秋時著名音樂高手。 泛指精通音樂的人。

典故

典源

《漢書》卷一○○上《敘傳上》
故夫泥蟠而天飛者,應龍之神也;先賤而後貴者,和、隨之珍也;時暗而久章者,君子之真也。若乃牙、曠清耳於管弦,離婁眇目於豪分;逢蒙絕技於弧矢,班輸榷巧於斧斤;良樂軼能於相馭,烏獲抗力於千鈞;和、鵲發精於針石,研、桑心計於無垠。仆亦不任廁技於彼列,故密爾自娛於斯文。
唐·顏師古註:「牙,伯牙也。曠,師曠也。」

譯文

所以那盤伏污泥而能飛騰天際的道理,是飛龍的玄妙;開始輕賤而後來尊貴的道理,是和氏璧、隨侯 珠的珍奇;起初隱晦而曰後彰顯的道理,是君子的本質。像伯牙、師曠對於音樂能靜心傾聽,離婁對於一分一毫都能仔細審視;逢蒙精於張弓射箭之術,公輸班巧於斧斤的製作,王良、伯樂對於馭馬、相馬有卓越的才能,烏獲可以力舉千鉤;醫穌、扁鵲精於針石醫術,計研、桑弘羊工於計算和經營。我也不能勝任各種專技而列於他們之中,所以安心作一個文人著書立說以白娛。”

釋義

“若乃牙曠清耳於管弦, 離婁 眇目於毫分。”牙曠,伯牙和師曠的並稱。二人皆 春秋 時著名音樂高手。泛指精通音樂的人。

出處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 班 匠 不我顧, 牙曠不我録。”
唐 白居易 《法曲歌》:“願求牙曠正華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宋 韓維 《覽梅聖俞詩編》詩:“安得牙曠手,提耳發其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