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情況
牆頭鎮位於
象山縣西北部,東連
丹西街道,南鄰
茅洋鄉,西依
西周鎮,北瀕西滬港。鎮域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19003人(2017),轄36個行政村。沿海國道主幹線象山連線線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直通甬杭滬等大中城市。域內白墩港曾為縣貨物主要吞吐港,年吞吐量達10萬噸。牆頭鎮依山面海,自然條件優越,山海資源豐富。
牆頭鎮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觀海樓”是象山縣最早的藏書樓,象山第一私立中學——立三中學1938年始創於牆頭。歐氏新祠,為民國3年竣工,建築工藝之精緻,式樣之新奇,縣內尚屬少見,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由雄竣挺拔的大雷山、射箭山,梵唄悠遠的千年古剎智門禪寺,海天一珠的蓬萊海山串起的遊覽帶與象山松蘭山旅遊度假區遙相呼應。民眾性文化活動繁榮,是被
寧波市第一批命名的“東海文化明珠”鄉鎮。1991年始,連續四屆蟬聯市雙擁模範鎮。
2003年,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5.6億元,財政收入2241萬元,人民人均收入達6025元。
牆頭鎮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19003人(2017)。轄1個居民區、23個行政村:牆頭;牆頭、溪里方、方家岙、西滬、下沙、孫家、盛王張、舫前、嶺下、大溪蔣、白墩、桃灣、洋北、亭岙、黃溪、七里亭、吊水岩、合心、周家路、毛洋嶺、雷港、塔嶺、蔡家岙。鎮政府駐觀海南路28號。
文物古蹟
悠悠古道——十里西沙
西沙嶺因西滬港得名,因古時稱西滬港為西沙港。全嶺長2180米,寬約5米,素有“十里西沙”之稱。全程為彈石路,共有5個驛站。宋嘉定十六(1223)建西沙驛亭。舊時,該嶺是縣西主要民間交通、商貿古道之一,是通往寧波的必經通道。
千年梵音——智門禪寺
智門禪寺位於牆頭鎮舫前村,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占地5000平方米,規模宏大,一度號稱“千僧院”。該寺名僧迭出,文物甚多。現經規劃投資2000多萬元左右,大雄寶殿、金剛殿、觀音殿等中軸線建築已形成。
菁菁立三——時敏學堂
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九(1903)年,該校原為“時敏學 堂”,於1914年經擴建後改名“私立果育學堂”,現校門猶存,該校門呈拱形台門,近5米高3米寬,兩邊各有近8平方米的八角形門衛兩個,面積在40餘平方米,帶有濃郁的西歐特色,校門保存完好。該遺址建有我縣最早的私立國小、私立中學和私人藏書樓。
西滬棹歌——西滬港
西滬港是象山港的一個支港,口小腹大,形若罌湖,面積50.67平方千米,西滬港內潮緩灘淺。清代詩人姚燮曾云:“東西塔影遠雲遮,冉冉炊煙接下沙,日落海山僧馨寂,一行飛雁入洋芭。”更是勾勒了西滬港的迷人美景。
歐氏新祠
在牆頭鎮西側,歐姓原在鎮內建有宗祠,清季動工興建該祠,故名歐氏新祠。占地1656平方米,民國3年(1914)竣工,耗銀萬圓。代表清末民初建築風格和藝術風格,工藝之精緻,式樣之新奇,縣內尚屬少見,整座建築藝術可與石浦城隍廟媲美。歐氏後人多已移居浙江、上海多地。
城鎮發展
牆頭鎮本著“工業強鎮、橋海興鎮、生態立鎮”發展戰略的牆頭,社會經濟發展態勢強勁,現代農業初具規模,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成功構築了以工業經濟為主導、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城鎮經濟發展體系。
2006年,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22.3億元,比2001年增長60%,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收入7500元,比2001年增長52%,年均增長10%以上;稅收收入2227萬元(新統計口徑)。
先後獲省基層黨校示範鎮、省級科技示範鎮、市級生態示範鎮、市文明機關、市“雙擁”模範鎮(五次蟬聯)、市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鎮及省級科普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工業經濟
藉助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兩大工業集聚區平台,立足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形成以針織、機械、化工、食品、根雕、工藝、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及優勢產業層次分明、梯度合理的企業發展新格局。並通過不斷完善的對企服務制度,吸引各方客商來鎮投資,開放型經濟邁上新台階,科技創新不斷推進,技術改造和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
農業發展
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全力打造千畝綠色農產品開發基地、千畝大棚草莓基地、千畝雷竹基地和萬畝灘涂養殖基地,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組建了“海妹子”禽蛋、宏森源瓜果等專業合作社。培育了特種果蔬、鴨蛋加工、竹根雕等三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其中“宏森源”果蔬基地和“鴨妹子”禽蛋基地已通過國家級無公害綠色產品認證的,“鴨妹子”禽蛋產品獲“浙江省名牌產品” 稱號。
雷竹基地:早於1994年方家岙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時,引導村民在屋前屋後種植了250餘畝雷竹,經不斷改進種植方法、增加種植面積逐漸成為當地農民致富菜。現全鎮種植面積近千畝,是牆頭鎮的特色農業。
綠色農產品基地:是中國科技部甜瓜項目示範基地和上海農科院研究基地,是特色農產品開發基地。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現已開發瓜果基地近千畝,共引進國內外優質瓜果品種“小西瓜”、“迷你型小南瓜”、“巨型南瓜”、“黑糯玉米”等20餘種。
草莓基地:牆頭鎮朱家自然村是名聞遐邇的草莓專業村,近幾年來,不斷改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至今近千畝,其中新引進的新品種紅頰草莓因味更甜、個頭大、保鮮期長而深受消費者歡迎。同時基地也成為城裡人踏青、品鮮、聞香的休閒樂園。
灘涂養殖基地:西滬港水產資源豐富,可養殖面積4.5萬畝,現已利用2.6萬畝,占57%。為減少因傳統養殖方式帶來的海洋環境污染,積極推廣筏式養殖,產量比傳統養殖提高30%,畝產收入已由原來的7000元提高到9000元。
生態環境
新農村建設雛形顯現。全鎮有市級文明村2個,市級園林式村莊3個,縣級文明村6個,縣級生態示範村8個,縣級環境整治村11個。道路硬化率達98%以上,森林覆蓋率65%,交通道路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高。
人民生活
形成了中學、國小、幼稚園、成教四位一體的教育格局,實行九年一貫制教育制度。民眾文化活動繁榮,形成民眾文藝組織5支。積極實施民生工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今後五年,爭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社區衛生服務站規範率100%;農村放心店工程普及率100%;五保戶集中供養率100%;農村二次改水覆蓋率100%。
未來展望
牆頭鎮將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工業強鎮、橋海興鎮、生態立鎮”三大戰略,著力打造“實力牆頭”、“生態牆頭”、“活力牆頭”、“和諧牆頭”四大品牌,成片連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拓進取、務實創新、乘勢而上,努力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海城鎮。
象山港大橋及連線線工程北始於鄞州雲龍鎮,跨越象山港,跨白墩港,止於牆頭鎮戴港自然村。建成後象山至寧波路程從原來的120公里縮至49公里,車程為35分鐘,納入“寧波半小時經濟圈、杭州2小時經濟圈、上海3小時經濟圈”,同時由於大橋互通和服務區將分別設在牆頭鎮,牆頭一舉成為交通樞紐,將徹底提升區位優勢。大橋建成後,牆頭鎮將步入橋海新時代,為更好地承接周邊都市圈的輻射和產業轉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大大增強了發展的信心指數和環境指數,將對牆頭髮展產生全局性、根本性的影響,迸發出更強的發展活力。
象山港大橋的建設和海洋資源優勢兩大因素的疊加共振,將形成巨大的橋海乘數效應。搶抓大橋先機,充分挖掘西滬港海塗資源,進一步發展壯大海塗養殖等臨港型企業,積極開發生態海洋旅遊業,發展服務業;藉助上海經濟圈,進一步加強牆頭小海鮮等特色傳統養殖項目的保護和開發,促進海水養殖效益的提高。
穩步推進合心村別墅區及牆頭跳頭嘴現代休閒莊園的開發進度,建設新型高檔住宅區,提高人居檔次。綠化美化城鎮環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開展亭溪小流域治理,健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城鎮品味。按照“因村而異、挖掘特色、以點帶面、合力推進”的思路,注重“一村一品”,全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安康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