牁

牁,筆畫數是9,部首是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牁
  • 筆畫數:9
  • 部首:爿
  • 五筆:NHDK
基本信息,詳細註解,部首筆畫,字形結構,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牁 kē
(1) ㄎㄜˉ
(2) 古同“柯”,繫船的木樁。
(3) 鄭碼:ZIAJ,U:7241,GBK:A098,五筆:NHDK,
(4) 筆畫數:9,部首:爿,筆順編號:521312512

詳細註解

牁 kē
牂牁”(Zāngkē):古水名,古地名(亦作“牂柯”。船隻停泊時用以系纜繩的木樁)。
English In ancient times similar to the " 柯 ", is the wodden post of the ship;mooring stake; painter, mooring.

部首筆畫

部首: 爿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9
五筆86: nhdk
五筆98: uskg
倉頡: vmmnr
筆順編號: 521312512
四角號碼: 21220
鄭碼: ziaj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7241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爿可
漢字部件分解: 爿丁口
筆順編號: 521312512
筆順讀寫: 折豎橫撇橫豎折橫豎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古俄切《集韻》《正韻》居何切,𠀤音歌。《廣韻》所以繫舟。
牂牁,郡名。亦江名。《前漢·南越傳》下牂牁江。 《集韻》本作戨。同𢦪。通作柯。◎按廣韻云:同戕。疑戕為𢦪字之譌。戕本應作𢍿,從弋,不從戈。在十一唐韻中,與牂牁之牂通用,不應再與牁同也。類篇書作〈片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