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種病》是一部由[日]岡田尊司 所著的書籍,新星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父親這種病
- 作者:[日]岡田尊司
- 原作品:父という病
- 譯者:劉鮮花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頁數:218 頁
- 定價:3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33096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與母子關係相比,父子關係更多體現在心理和社會層面。父親這位強大又值得信賴的庇護者,幫助孩子不被母親吞噬,帶領他走向外面的世界,讓他學習自立。以良好的依戀關係為基礎,孩子才能找到理想的父親形象並形成自我認同。
母親缺席的後果非常嚴重,那么父親缺席又會如何?如今有相當比例的孩子在父親缺席或功能性缺席的環境中成長,看似生存幾乎不受影響,但他們自我評價更低,更容易持續出現精神和行為問題。
建立良好的父子依戀關係,要從孩子幼年開始。依戀關係穩定的父親,依戀淡薄的迴避型父親,以及對依戀關係感到強烈不安而又過度追求的焦慮型父親,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大相逕庭。黑塞、三島由紀夫、塞林格、海明威、甘地、柴契爾夫人、薩特、漢娜·阿倫特等名人,都因與父親的關係改變了人生軌跡。
因“父親這種病”而哭泣的人,數量之多並不亞於因母親而痛苦的人。但是,即便父親有缺點,孩子還是想愛父親,相信他是值得愛的人。俯瞰回顧所有問題,用同理心去理解父親身上發生的事,才能最終重新找回對父親的記憶。
作者簡介
岡田尊司,精神科醫生,作家,醫學博士。1960 年生於日本香川縣,從東京大學哲學系退學後,改讀京都大學醫學系本科,畢業於京都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科。作品有《邊緣性人格障礙》《悲傷的孩子們》《腦內污染》等。還以“小笠原慧”為筆名進行創作,作品包括獲橫溝獎的《DZ》,以及《掌心的蝴蝶》《你聽不到風的聲音嗎》《生存任務》等。
目錄
前言 父親是必需的嗎?
父親是什麼?
父親是必需的嗎?
走下主角神壇的父親
無俄狄浦斯時代的父親
父親能成為母親嗎?
第一章 作為依戀對象的父親
父親為什麼出現在這裡?
更早階段的受挫
與父親的依戀關係
保護母子抵禦外敵
刺激孩子,引向外面的世界
成為父親
增強對抗不安的能力
根據依戀關係了解父親的類型
作為備用“安全基地”的父親
第二章 瀕死的俄狄浦斯
父親這個競爭對手
將孩子趕出家門
屈服於兒子的父親
不能一味嬌寵
父親的剎車功能
成人儀式與父親
三島由紀夫與父親平岡梓
塞林格與父親所羅門
有點不同的父女關係
替代母親的少女
新俄狄浦斯狀況與被拋棄的陰影
第三章 作為自我理想的父親
從競爭對手到成長目標
海明威與父親愛德
從壓制者到救贖者
過於偉大的父親
聖雄甘地與父親卡拉姆昌德
哈利拉爾與父親甘地
被迫成為替身的人生
被父親拋棄的孩子
中原中也和父親謙助
視斷絕父女關係為動力的櫻井良子
戀父情結與父親的理想化和認同感
雅典娜情結
作為行為模範的父親
作為反面教材的父親
受負面父親形象的控制
生病的父親
不安的真相
喬治·巴塔耶與父親約瑟夫
第四章 父親缺席症候群
存在感日漸薄弱的父親
功能性缺席也具有同樣的影響
父親形象比現實的父親更重要
父親缺席帶來的影響
約翰·列儂與父親阿爾弗萊德
父親缺席左右著女兒的夫妻親子關係
第五章 對父親的渴求
父性饑渴
成為亡靈的父親
被拋棄的父親
即使他是瘟神
安提戈涅情結
漢娜·阿倫特與父親保羅
渴望理想的父親
因走入社會而得到升華
第六章 被放逐的父親:父親是壞人嗎?
父親缺席才更合適
作為壞人的父親
被製造出來的壞父親形象
被踢出母子膠囊的父親
將排斥父親視為常態
選擇母親而非丈夫的女性
俄狄浦斯情結的現代意義
從女婿手中奪回女兒的母親
植入負面父親形象
由依戀障礙產生的家庭暴力
以成為彼此的安全基地為目標
司法模式的極限
有時必須離婚
第七章 永遠的父親
持續渴求父親的孩子
為了克服父親的缺席
替代父親的角色及陷阱
培養識別對方的眼力
不要被心目中的父親形象牽著鼻子走
帶有負面父親形象的男性
從父親的意象中解放出來
質疑被製造出來的形象
重新找回積極的父親形象
尚在伊甸園時
孩子也想愛父親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叢書信息
讀庫出品 (共5冊), 這套叢書還有 《畫中有貓》,《“母親這種病”》,《來自民間的叛逆》,《一九七九年的《茶館》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