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棚田由紀
- 編劇:黑澤久子
- 主演:上野樹里
- 製片人:小西啟介
- 對白語言:日語
- 中文名:父親與伊藤先生
- 外文名:お父さんと伊藤さん
- 其它譯名:我的超齡男友(台)
- 製片地區:日本
- 類型:喜劇
- 片長:119分鐘
- 上映時間:2016年10月8日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在書店打工的阿彩(上野樹里飾)與在學校食堂打工、比她大20歲的男友伊藤先生(中川雅也飾)交往並同居。然而,某天,阿彩的父親(藤龍也飾)突然闖進了阿彩與伊藤先生的二人世界,這對年齡相差懸殊的情侶不得不與頑固的老人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最初,三人的生活矛盾和衝突不斷,但是慢慢地爸爸和伊藤先生之間滋生了不可思議的友情。就在三人似乎終於要成為一個家庭整體時,父親的突然失蹤讓事態急轉直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原著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美術設計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燈光 | 錄音 | 布景師 |
---|---|---|---|---|---|---|---|---|---|---|---|---|---|---|
小西啟介 木村俊樹 半田健 天野惠子 | 中澤日菜子 | 棚田由紀 | 松倉大夏 | 黑澤久子 | 大冢亮 | 世武裕子 佐藤啟(選曲) | 村上雅樹 | 杉野剛 | 仲前智治 | 岩本みちる | 宮本茉莉 | 宗賢次郎 | 藤丸和德 | 須坂文昭 |
音響效果 | 大河原將 |
製作擔當 | 伊達真人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山中彩演員:上野樹里34歲,無固定職業,在書店打零工。不求上進,不做計畫,與曾經同在便利店打工的伊藤交往並同居,過著平靜悠然的日子,直到父親的到來打破了平靜。父親的脾氣讓她備受困擾,但在伊藤的幫助下,她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
- 父親演員:藤龍也阿彩的父親,退休教師,兢兢業業地工作了四十年。妻子過世後,本來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因為關係不睦,便不請自來,闖進阿彩家。雖然頑固、古板、嚴厲,暴躁得像炸彈一樣,不善於表達感情,但其實心裡是疼愛兒女的。隨身帶的箱子裡裝著他的小秘密。
- 伊藤康昭演員:中川雅也54歲,無固定職業,在國小食堂打工,過去的經歷是個謎。看起來瘦弱、沉默、毫無責任心,實際上機智而富有魅力。他比阿彩更懂得老人想要些什麼,而且寬容地接納了阿彩父親的蠻橫和怪癖。
- 山中潔演員:長谷川朝晴阿彩的哥哥,白領。因為父親難以相處,孩子面臨升學,妻子壓力大,於是向妹妹提出讓父親到她家暫住一段時間。雖然阿彩沒同意,但察覺到他的小算盤的父親主動搬進阿彩家。
- 安藤聖演員:山中理理子山中潔的妻子,阿彩的嫂子,全職主婦。因為既要照顧參加升學考試的雙胞胎又要侍奉脾氣古怪的公公,壓力過大,情緒處於失控的邊緣,甚至看到公公會緊張得嘔吐。
- 小枝子演員:渡邊繪里阿彩的姑姑。性情火爆,說話直來直去。從小就了解阿彩父親的脾氣,深知他難以相處,因此非常關心阿彩、阿潔一家人的生活。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曲名:《マイホーム》(《My Home》) 演唱:UNICORN 作詞、作曲:奧田民生 所屬專輯:《ゅ 13-14》 發行時間:2016年8月10日 |
幕後花絮
- 導演棚田把劇本創作全權託付給編劇黑澤久子,因為她非常喜歡原作小說,以至於無法捨棄任何人物與情節,而如果不對原作進行刪減,影片長度會達到三個多小時。
- 伊藤先生的身份以及父親收集湯勺的原因,原作中沒有寫明,編劇黑澤久子在寫劇本時對這兩點曾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是製片人小西啟介認為這樣是小看了觀眾的水平,所以她又改了回去。
- 為了塑造好“父親”一角,藤龍也親自去了角色的老家長野,感受當地的氛圍。
製作發行
前期宣傳
2016年7月,發布海報,隨後公開預告片並公布片尾曲採用樂隊UNICORN的單曲;9月8日,在東京舉行試映會,上野樹里、中川雅也、藤龍也及導演棚田由紀聯袂出席。
影片評價
該片顯然和觀眾相象中的棚田由紀的出品偏差很大,這位理想主義的導演讓她的小清新影迷們看到自己二三十年後的樣子。老齡化是日本社會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幾乎每個城市家庭都能在這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棚田擅長搞視覺小魔術,但她在該片中極其克制。(《看電影》評)
該片有著日本家庭電影中經典的狀態,三餐庸常,碗碟交響,時間在日子間淙淙流淌,在這些極度剔除戲劇性的故事中,往往卻能突然抵達生活的本相。該片先向人們展露了一幀幀日常鏡像般的生活常態,然後一點點剝離生活上的那層曖昧又虛假的裝飾物,最後,它讓人們看到了生活更真切的樣子,還有生活這幕大戲中所有參演者卸去妝容後的臉,觀眾會恍然大悟,也會悵然若失,但不會失望,只是會覺得這可能就是生活的真相。(《安徽商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