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迷情》是由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執導,安德烈·薛提寧、阿里克謝·尼穆斯霍夫主演的劇情片,於2004年1月21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位父親與兒子長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看起來像兄弟,有時甚至像一對戀人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 編劇:Sergei Potepalov
- 主演:安德烈·薛提寧,阿里克謝·尼穆斯霍夫
- 製片人:Conny Neetenbeek/Joana Synek
- 出品公司:Nikola Film
- 中文名:父子迷情
- 外文名:Father and Son
- 其它譯名:父與子
- 發行公司:Alfa Films
- 製片地區:荷蘭、俄羅斯、德國、義大利
- 類型:劇情
- 片長:82分鐘
- 上映時間:2004年1月21日
- 對白語言:俄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363249
- 主要獎項:第56屆坎城電影節費比西獎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阿列克謝(安德烈·薛提寧飾)的父親(阿里克謝·尼穆斯霍夫飾)是一個退伍軍人,父子二人相依為命,父親離不開兒子,兒子也非常依賴父親。因為父親的關係,阿列克謝也進入了軍校,他的父親經常到軍校探視他。某日,阿列克謝的女朋友來到軍校向他提出分手,原因似乎就是她難以接受他們父子倆過於親密的關係。阿列克謝常常做噩夢,醒來後他問母親在哪裡,父親卻無言以對。父親表示,外地有一份更加高薪的工作等著他,但是父子二人誰也離不開誰。他們是父子,有些時候他們像兄弟,有些時候他們像情人。但是他們心裡都清楚,終有一天他們會分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父親 | 安德烈·薛提寧 | ---- |
阿列克謝 | 阿里克謝·尼穆斯霍夫 | ---- |
Sasha | 亞歷克山大·萊茲巴什 | ---- |
FyodorMarina Zasukhina . | Fyodor Lavrov | ---- |
Girl | Marina Zasukhina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藝術指導 | 造型設計 |
---|---|---|---|---|---|
Fernando Centeio Roberto Cicutto Igor Kalyonov Thomas Kufus Luigi Musini Hengameh Panahi Claudia Spiller Els Vandevorst Ineke van Wierst |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 Sergei Potepalov | Aleksandr Burov | Natalya Kochergina | Natalya Kochergina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父親演員:安德烈·薛提寧阿列克謝的父親,相貌極為英俊的退伍軍人。沒有妻子的他,將兒子視為妻子。他離不開阿列克謝,經常到軍校探視他,父子倆之間親密無間。後因阿列克謝與女友交往,兩人需要保持距離。
- 阿列克謝演員:阿里克謝·尼穆斯霍夫自幼喪母的英俊青年,與父親十分親密。因為父親的關係,阿列克謝進入軍校學習,並結交了女友。但他與父親之間的曖昧早被女友看穿,導致兩人分手。
該片的主要劇情集中在兩位男主角身上,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具體獎項 | 獲得者 | 提名/獲獎 |
---|---|---|---|---|
2003年 | 第56屆坎城電影節 | 費比西獎 |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父子迷情》 | 獲獎 |
金棕櫚獎 | 提名 |
製作發行
出品公司
製作公司 | Nikola Film |
---|---|
Isabella Films B.V. [荷蘭] | |
Lumen Films [法國] | |
Mikado Film | |
Zero Film GmbH [德國] | |
發行公司 | Alfa Films [阿根廷] (2004) |
Atalanta Filmes [葡萄牙] (2004) | |
Filmmuseum (2004) | |
Gemini Films (2004) | |
Seagull Films (2004) | |
Kinokuniya Co. Ltd. [日本] | |
Moskwood Media (2008) | |
Prodimag [西班牙] (2006) | |
Wellspring Media [美國] (2004) | |
good movies! (2008)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
加拿大 | 2003年10月1日 | 希臘 | 2004年3月26日 |
挪威 | 2004年1月13日 | 丹麥 | 2004年3月29日 |
法國 | 2004年1月21日 | 中國香港 | 2004年4月7日 |
比利時 | 2004年1月28日 | 美國 | 2004年5月22日 |
荷蘭 | 2004年1月29日 | 阿根廷 | 2004年6月10日 |
影片評價
導演用空間、宗教象徵主義和情感彌補了任何排斥感。(《帝國》評)該片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是生動的,令人不安的,也是密封的。雖然片中的故事情節會讓觀眾難以理解,但它的強度確實超出了理解的範圍。(《紐約時報》評)在片中充滿關於同性戀的潛台詞,讓整部電影看起來很有諷刺意味。(好萊塢記者德博拉評)
該片以獨特的攝影技巧和創新的敘事方式,聚焦兒子真實而複雜的精神世界,前所未有的表現了父親與兒子之間無與倫比的血緣之愛、。(《上海大學學報》、《新聞晨報》評)父子之間的感情與傳統西方文學自希臘便開始的弒父情節相差甚大,只有極少的瞬間在展現細微的衝突。(《書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