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溪漁村

爵溪漁村

象山縣爵溪村是中國著名的針織品生產基地,但這裡的海濱“海鮮排擋”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的“第二張名片”。2004年,這裡還只有一兩個供零星遊客解饞的海鮮“小作坊”,現如今,爵溪村20多商戶的生意每天爆棚,爵溪村從業村民年收入超過20萬元,也吸引了近百人從事服務行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爵溪漁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
  • 人口數量:3948人
漁村概況,漁村特點,漁村產業,爵溪四奇,文明村莊,地圖信息,

漁村概況

爵溪漁村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城東8公里爵溪鎮城區,西依高山,東瀕大目洋。居民與爵溪農村相穿插。無耕地,山少林木,昔以漁為生,今以工致富。1992年,全村1230戶、3948人,年社會總產值7236萬元。1991年被評為市明星村、縣文明村。1992年被評為市文明村,並列為縣奔小康示範村。

漁村特點

村地狹人稠,民以漁為業。捕撈單船生產,船形獨特,稱“獨撈”。船頭窄而翹度大,用硬檔雀篷,輕靈而船速快,有“海上赤兔馬”雅號。網式先進,捕撈量高,自清以來,漁獲量甲全縣。每船11人:老大、開船、獨份、聽魚、燒火(炊事)、打網(也叫學徒或殺魚羹),按18.25股份分成,出力多、勞績著者另獎,還有船長元(船主)、網長元等。一年之計在於春汛,主產黃魚,售與冰鮮船後,集中卸在爵溪沙頭加工黃魚鯗。沙灘上搭棚曬鯗,沙受日照,熱氣蒸騰,使鯗兩面受熱,色白味美,故爵溪鯗譽滿省內外。 “獨撈”單捕,方法先進產量高,魚鯗銷路暢。1949年前,因層層剝削,漁民生活依然貧困,出海憑經驗,氣象變化難掌握,海損事故多,民謠:“三寸板里是眠床,三寸板外見閻王”,道出漁民的血淚生涯。1949年後,經過剿匪反霸,1955年謝世法開闢大陳漁場捕帶魚,被評為省勞動模範。1958年上洛華島與嵊山島漁場捕撈。1957年始置機帆船,翌年村幹部破除“婦女不能出海”迷信,動員女青年52人出海,新改機帆船2艘,一艘命名“婦女號”。1959年熱帶風暴中,沉船2艘而機帆船3艘安全返航,隨後發展機帆船並加大船體至40噸以上,安裝魚探儀、雷達定位儀等先進設備。1962年,聘請玉環老大指導釣帶魚作業,改變“三冬靠一春”為常年多種生產。

漁村產業

20世紀60年代,爵溪漁民資以為生的大目洋漁場,因黃魚產卵期與捕撈同時,閩海漁船大量北上,漁船設備日益現代化,捕撈量大增,黃魚資源枯竭。加以舟山漁民開闢大沙漁場,使大黃魚漸失越冬場所。1966年,爵溪漁民不得不另謀出路。黨支部書記陳品位、大隊長謝世法帶領漁民45戶去南韭山落戶,開荒張網,另一部分漁民搞運輸,在下沙挖黃沙運上海銷售,繼赴白沙灣、大岙挖沙。惟沙源有限,勢難持久,部分村民變賣家具達300餘件。民謠謂:“爵溪城牆三丈高,龍虎把關實難望,山禿水窮浪擊城,有女莫嫁爵溪郎。”面對困境,數經商討,村幹部決定走發展鄉鎮工業(亦稱社隊工業)之路,白手起家,土法上馬。1958年,辦結麻廠、廢麻廠。1967年改麻袋紡織廠,產品運往內蒙古、山東等地銷售。1969年定名為爵溪東風漁網紡織廠,1973年產值130萬元,利潤24萬元。1978年更名東風紡織廠,1984年改稱象山絲棉毛紡織廠。 80年代後,解放思想,鄉鎮工業出現萬馬奔騰之勢,在原有併線廠、紡織廠、漁機廠基礎上,發展至9家,產品有針織、機械、耐火材料、電子、地球儀等門類,行銷國內外。1985年,村工業固定資產260萬元,職工888人,利稅340萬元,工業收入比重由1978年27%躍增至95.8%。1992年全村社會總產值7236萬元,投產漁船6艘,從業者162人,捕撈量404噸,產值243.8萬元;村辦工業產值超過6000萬元,利稅400萬元,集體純收入884萬元。人均收入由1982年169元增至2788元,增長13.5倍。
為保持經濟持續發展,壯大經濟實力,增強經濟後勁,村對現有工業重視技術改造,引進和開發新產品,不斷調整工業結構,擴大生產規模,培養技術隊伍,提高職工素質等。1992年投入技改資金400萬元,新建廠房7500平方米,開發耐火材料、電子、地球儀等新產品。1991年與加拿大商人合資興辦寧波泰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與香港寧興公司合資興辦中外合資寧波沙龍電子有限公司,總投資74萬美元。明確並堅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選拔人才到大專院校培訓,積極引進中、高級科技人才,加強職工文化技術培訓,所屬9廠中已建職工學校1所,創辦研究所1個。

爵溪四奇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象山縣爵溪僅32平方公裡面積,本地人口不足2萬的彈丸之地,卻有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其中與眾不同的有四奇:
一奇:城有五門。中國人建城,按東、南、西、北開四門,而爵溪建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的抗倭古城卻開五門。一段時間,有人說,爵溪只有三門而無北門,其實,爵溪不但有北門,而且還是二座門,保留尚好,現通往城北工業區的北門,城門兩旁有石柱,中間有槽,若封城時可用厚板在槽中閘上。而一座鮮為人知的北門則在城裡山城牆的最高處,城門呈豎立的凹凸狀,遠看無門,走近拐彎即可出得城去,北門設計獨特,我猜想原因有四:一是風水,二是防風,三是隱蔽,四是後路。早年爵溪人去北門砍柴、種地多從此門出入,現因柴草茂盛,山道荒蕪,很難找到。
二奇:話有四們。以獨特方言著稱的爵溪,不但城門比別處多一門,而且連說話也比別地多一們。爵溪城內的原住民,其祖先多來自河南開封等地,明抗倭留住下的官兵,清及民國時,溫、台漁民大量湧入。南北語言交融形成一種獨特語種,清代錢鴻賓<爵溪懷古>詩曰:“人音非土著,信國古屯營。”指的是人言語至今皆汴音。汴是河南市的別稱。漢語中人稱的複數中只有“我們”、“你們”、“他們”,爵溪人話中還有一個“誰們”?這個誰們是問還有別的什麼人們。
三奇:十二生肖均有地名。在爵溪境內的地名,十二生肖一應俱全,子鼠在半邊山的老鼠山,醜牛有二處,即牛礁、牛昌,寅虎有三地:虎岩、老虎窩、老虎洞,卯兔有兔岩,辰龍有九個地名,即龍頭崗、龍蔥山、水龍岸、地龍山、二龍山、沙龍、燥閣龍洞、青龍頭、伏龍庵,可應了龍生九種之說,巳蛇地名有二,撲蛇頭、蛇礁,午馬有三,即馬糟嘴、馬鞍崗、馬格礁,未羊有羊背山,申猴二隻,即大活孫、小活孫,酉雞有雞礁,狗有狗腳山、狗洞山,亥豬有青門外的十八隻豬礁。
四奇:奇岩怪石,冠名也奇。爵溪三面環山,東瀕大海,地勢險要,奇岩怪石像形賦物、維妙維肖,鎮西前岙嶺道口,南北有二塊巨石屹立,南稱臥虎,北曰龍頭,故素有龍虎把門之說。在黃岑岙山中,更是奇石嶙峋,有如蒼鷹傲立,或像猴子拜佛,另一山頂一巨石更像河姆度遺址,我看卻像女媧補天石,山有鳳凰山,石稱麒麟頭、獅子頭等。一個小鎮如此形象的稱呼,在別處很少見到,足見這個古老小鎮深厚的文化底蘊。

文明村莊

村中昔日茅檐低舍、陋巷曲折,今新樓敞亮、馬路坦蕩。1976年建成丹爵公路,1985年大燕山冷庫碼頭竣工。1991年爵溪隧道通車,海陸交通兩翼齊飛。 1986年村黨支部改稱村黨總支,下設遠洋、後方、耐火纖維廠、絲織一廠、紗廠、大興絲織廠、神魚機械廠等支部7個,建團支部6個,婦代會6個,各廠專設黨員活動室、青年活動室、職工活動中心、宣傳櫥窗、黑板報等。1992年,組織村民學習鄧小平南巡講話、黨的十四大精神,開展“二五”普法教育,上輔導課16堂,受教育面達95%以上。工廠重視安全生產與文明生產,除象山耐火纖維廠被評為縣重點骨幹企業,長城針織廠為縣出口創匯先進企業外,6家企業被評為“重契約、守信用”單位,其中縣級4家、市級2家、省信用特級1家。
宣傳並貫徹計畫生育基本國策。設立計畫生育領導小組和計畫生育協會,配備主任和專職幹部各1人,建立計畫生育管理戶冊和黨員幹部聯繫育齡婦女制度,爭創計畫生育合格村,連年被評為縣級計畫生育先進集體。1992年村內無一計畫外生育,計畫生育合格率100%,晚婚率83.6%。是年10月,全國人口領導小組組長林佳楣來村視察,贊勉有加。
重視扶貧及優撫,村對鰥寡孤獨6戶8人實行定養制,年滿60周歲老人300餘人實行養老金制,每人每年450元。每年春節慰問困難戶耗資3000元,發放優撫費5000元。復退軍人安置率100%。
重視社會綜合治理,做好“兩勞”回籍人員管理及幫教。配合當地政法部門及時調解民事糾紛,幾年來未發生重大惡性糾紛。提倡喪葬簡辦,改革大辦陋習,打擊賭博、偷盜,取締封建迷信活動。1992年被評為縣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村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與爵溪農村共有):明代抗倭城牆2段計1000米;街心戲亭1座,清乾隆三年(1738)建,1985年重修。所城船形,下臨沙灘,故稱沙船城;戲亭高20米,居城中心如桅,故稱桅亭。大燕山塘圍成後,山巔建亭,遠眺東海,悅目抒懷。在綠化廠區的同時,綠化荒山,1992年種樹50畝,始向荒山進軍。

地圖信息

地址:寧波市象山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