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藤榕(桑科榕屬植物)

爬藤榕(桑科榕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爬藤榕(學名:Ficus sarmentosa var. impressa (Champ.) Corner)是桑科、榕屬常綠攀援或匍匐灌木。小枝幼時密被短柔毛,後漸變無毛。葉互生,排成2列;托葉卵狀披針形;葉柄密被短柔毛;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形,兩側對稱。花序單生或成對生於帶葉枝或已落葉枝的葉腋;花序托近球形,幼時疏被白色短柔毛,成熟時紫黑色;花雌雄異株,雄花與癭花生於同一植株的同一花序托內壁,雌花生於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內壁。瘦果倒卵狀橢圓體形,有黏液。

分布於中國深圳、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四川、陝西、甘肅;日本和越南也有分布。常攀援在岩石斜坡樹上或牆壁上;也生於生於山頂,海拔400-900米。

爬藤榕觀賞性狀優良,被廣泛套用於棚架、花格、欄桿、亭廊、山石、屋頂等造景形式,形成優美的植物景觀,也適於立交橋、擋土牆、建築立面、假山、採石場綠化美化;天然生境特殊,具有保持水土和防風固沙的效用,對於荒山綠化具有重要意義。莖皮纖維是人造棉和造紙的原料,全藤可制繩索與犁纜。根、莖入藥;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主治風濕痹痛,神經性頭痛,小兒驚風,胃痛,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常綠攀援或匍匐灌木。小枝幼時密被短柔毛,後漸變無毛。葉互生,排成2列;托葉卵狀披針形,長6-8毫米,膜質,密被短柔毛,抱莖,早落;葉柄長0.5-1.5厘米,密被短柔毛;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卵形,長3-6.5厘米,寬1.2-3厘米,兩側對稱,下面疏被白色短柔毛或無毛,上面無毛,基部圓或漸狹,邊緣全緣,先端漸尖,基生側脈每邊1條,側脈每邊6-8條。
花序單生或成對生於帶葉枝或已落葉枝的葉腋;花序梗長4-8毫米,密被短柔毛;總苞片寬卵形,長約1.5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宿存;花序托近球形,直徑0.7-1厘米,幼時疏被白色短柔毛,成熟時紫黑色,無毛,基部驟縮成一很短的柄,先端的臍狀凸起明顯;花雌雄異株雄花癭花生於同一植株的同一花序托內壁,雌花生於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內壁;雄花生於花序托近口部,具花梗,花被裂片3或4,倒披針形,雄蕊2,花絲甚短,花葯先端驟尖;癭花具花梗,花被裂片4,倒卵狀匙形,子房橢圓體形,花柱短,側生,柱頭淺漏斗形;雌花具花梗,花被裂片4,匙形,子房倒卵球形,花柱近頂生,柱頭長而細。瘦果倒卵狀橢圓體形,有黏液。花果期全年。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深圳(七娘山、南澳)、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四川、陝西、甘肅;日本和越南也有分布。常攀援在岩石斜坡樹上或牆壁上;也生於生於山頂,海拔400-900米。

繁殖方法

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優良母株,採集其中發育充實的粗壯枝條。插穗剪至8-10厘米長,頂端保留兩片葉片,並將葉片各剪去一半。切口平截。扦插時間以4月中旬為宜,扦插池排水良好,基質選用珍珠岩:蛭石:粘土=1:1:1的混合基質,深度約25厘米配有全光自動間歇噴霧裝置。使用0.5%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噴灑消毒。激素的合理運用可以提高生根率,IBA 150毫升/升處理10小時,生根率較高。
插後兩周內插穗無明顯變化;在扦插20天后,插穗基部開始鬆動,部分插穗老葉脫落,並伴隨新葉的萌發,插穗基部皮孔開始膨大;在插後35天左右,插穗基部開始出現半透明、不規則的愈傷組織,插穗基部皮孔顯著膨大或開裂,能夠明顯觀察到白點。至6月初,已有少量不定根和愈傷組織出現。在插後50天左右,大量不定根出現。

主要價值

  • 觀賞價值
爬藤榕觀賞性狀優良,葉革質,披針形,葉表皮光滑油亮,球形榕果成對腋生,凌冬不凋,枝條蔓性極強,可被廣泛套用於棚架、花格、欄桿、亭廊、山石、屋頂等造景形式,形成優美的植物景觀,也適於立交橋、擋土牆、建築立面、假山、採石場綠化美化,在萬物凋零的寒冬,造景效果更顯一斑。
  • 生態價值
天然生境特殊,常攀緣在樹上或石壁上,具有保持水土和防風固沙的效用,對於荒山綠化具有重要意義。
  • 經濟價值
莖皮纖維是人造棉和造紙的原料,全藤可制繩索與犁纜。
  • 藥用價值
根、莖入藥;味辛、甘,性溫;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主治風濕痹痛,神經性頭痛,小兒驚風,胃痛,跌打損傷。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