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藤榕

爬藤榕

爬藤榕,中藥名。為桑科植物爬藤榕Ficus sarmentosa Buch.-Ham.ex J.E.Smith var. impressa(Champ.ex Benth.)Corner[F.impressa Benth.;F.martinii Levl.er Vant.]的根、莖。分布於華東、中南和西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神經性頭痛,小兒驚風,胃痛,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爬藤榕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蕁麻目
  • :桑科
  • :榕屬
  • :爬藤榕
  • 分布區域:華東、中南、西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採收
  • 用量:內服:水煎或燉肉,30-60g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附註,

別名

長葉鐵牛、小號牛奶仔、枇杷藤、抓石榕、山牛奶、風藤、小木蓮、小葉風藤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辛、甘,性溫。

歸經

歸肝、心、胃經。

功效

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神經性頭痛,小兒驚風,胃痛,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慢性關節痛風:用爬藤榕根或藤、鑽根風根、毛竹根各60-90g,白牛藤、丹參各30-60g。水煎,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1次。(《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消化不良,胃痛:爬藤榕乾根15-30g。水煎服。
3、治跌打損傷:爬藤榕鮮根30g,積雪草30g。水煎服。
4、治氣血虧虛,疲勞腰痛,四肢酸重:爬藤榕乾根30g,配豬腳節(或雞或羊肉)燉服。(2-4方出自福建晉江專區《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水煎或燉肉,30-60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爬藤榕又名紐榕。常綠攀援灌木,長2-10m。小枝幼時被微毛。葉互生;葉柄長5-10mm;托葉披針形;葉片革質,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9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白色或淺褐色,側脈6-8對,網脈突起,成蜂窩狀。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腋生,或簇生於老枝上,球形,直徑4-7mm,有短梗,近無毛;基部有苞片3;雄花、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壁,雄花生於近口部,花被片3-4,雄蕊2;癭花有花被片3-4,子房不發育;雌花生於另一植株花序托內,具梗,花被片3-4,子房倒卵圓形,花柱近頂生。瘦果小,表面光滑。花期5-10月。

生長環境

常攀援於樹上、岩石上或陡坡峭壁及屋牆上。分布於華東、中南和西南等地。

附註

作爬藤榕入藥者尚有薄葉匍莖榕F.sarmentosa Baeb.Ham.ex J.E.Smith var. lacrymans(Levl.)Corner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