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認為中生代的哺乳動物都是些像鼠一樣的小動物,晝伏夜出,以昆蟲為食,它們整日可憐地生活在身軀龐大的恐龍的陰影之下。但最近中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早白堊世約一億三千萬年前的地層中,新發現的一種名為巨爬獸的哺乳動物,其身長竟超過一米,體重達14公斤;而在另一種個體稍小的強壯爬獸的胃中,竟然找到了它吞食後尚未消化的鸚鵡嘴龍骨骼。這些新發現大大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認識,恐龍並非“王中王”,某些大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可能是肉食性的,甚至可以和恐龍爭食爭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爬獸
- 拉丁學名:repenomamu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綱:哺乳綱(Mammalia)
- 亞綱:真獸亞綱(Eutheria)
- 目:三尖齒獸目
- 科:爬獸科
- 屬:爬獸屬
- 種:強壯爬獸,巨爬獸
- 分布區域:早白堊紀的中國遼寧
介紹,種群分布,分類學,形態特徵,來源,研究,價值和影響,
介紹
拉丁文學名:repenomamus體長:1米
體重:18公斤
食性:肉食
時代:早白堊世
種群分布
中國遼寧
分類學
分類:哺乳綱,三尖齒獸目,爬獸科
形態特徵
爬獸,顧名思義是兼具爬行動物特徵的獸類,最初發現於2000年。爬獸屬於三尖齒獸類,主要發現於遼寧北票地區,有強壯爬獸(Repenomamus robustus)和巨爬獸(Repenomamus giganticus)等種類。它們頭骨上有著碩壯尖利的門齒,發達的顳肌,下頜上有深凹的咬肌窩。它是強大的哺乳動物,會捕食鸚鵡嘴龍等小恐龍,巨爬獸也是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動物。
來源
研究
中生代哺乳動物吞吃恐龍,這在以往是一件令人無法想像的事情,但確鑿的化石證據將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編號為V 13605的強壯爬獸骨架的上腹部,保存了一團疊壓著的骨骼,這團骨骼是在化石修復的過程中,由研究所的高級技師謝樹華等人從同一塊岩石里與爬獸骨架連在一起被發現的。骨團下部有兩排整齊的牙齒,其中一排至少有七顆,科學家通過觀察比較後認定它是屬於一嬰年個體鸚鵡嘴龍的牙齒;而骨團表面又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是尚在連線著的、與嬰年個體大小相匹配的同一動物的前肢、後肢、趾骨和許多兩端已被溶蝕(消化)的小骨頭。爬獸在捕獲獵物後是大塊撕碎吞食,幾乎少有咬碎咀嚼;相連的骨頭也證明獵物尚未被完全消化,也就是說,爬獸在享用完“最後的晚餐”後不久,就因突如其來的災難如的鸚鵡嘴龍身長約12~14厘米,大約是強壯爬獸的三分之一。恐龍的牙齒上有輕微的磨蝕面,說明幼龍已經用牙齒磨咬過食物。這一結論也得到了專門從事遼西鸚鵡嘴龍研究的徐星博士的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