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鼬獾,穴居於石洞和石縫,善掘洞。雜食性,以蚯蚓、蝦、蟹、昆蟲、魚和小型鼠類為食,亦食植物根莖和果實。屬於獾亞科鼬獾屬,分布於印尼爪哇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爪哇鼬獾
- 中文學名:爪哇鼬獾
- 中文別名:緬甸鼬獾
- 英文名:Javan ferret badger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目:肉食目
- 科:鼬科
- 亞科:獾亞科
- 屬:鼬獾屬
- 種:爪哇鼬獾
- 分布:印尼爪哇島
基本信息,簡介,分布和棲息地,覓食生態學,社會性和空間行為,生活習性,所屬分類,
基本信息
爪哇鼬獾
別名:緬甸鼬獾。
拉丁名:[Melogale orientalis]。
英文名:Javan ferret badger,Burmese ferret badger。
![爪哇鼬獾 爪哇鼬獾](/img/0/615/nBnauIjYycjZkVWN4EGNzAjNlVDMwUWMxYDZ2UmZwUWNmRmM5ITYzYWMx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簡介
所有種類的鼬獾外觀都很相似,不同種類之間只存在細微的形態差異,它們的分類有待進一步修改。在大部分分布範圍內,鼬獾都是和大齒鼬獾同域分布。這兩種鼬獾在形態上幾乎完全相似,只是鼬獾體形稍小,白色背紋略短,前臼齒要小很多。
分布和棲息地
中國南部和中部、台灣、緬甸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南半島北部。生活在森林、地、矮樹叢和茂密的草原。能利用有隱蔽物的耕地,可以生活在人類居住區附近。
覓食生態學
主要食物是土壤中的無脊椎動物特別是蚯蚓和昆蟲、果實和種子。次要食物包括少量小型獸類、爬行動物腐肉和卵。沒有捕食家禽的報告。幾乎完全在夜間覓食。
社會性和空間行為
單獨覓食,但是巢域大幅度重疊,最多由4個成員組成的兩性群體利用一個共同的洞穴,說明存在一定的社會結構,很可能和狗獾一樣建立群體巢域。雌雄兩性的巢域面積沒有差別,平均為1.3平方千米(變化範圍是0.51~4.7平方千米)。
生活習性
棲息於森林或灌木、樹叢里,棲居於自行挖掘之樹洞或岩洞內,於薄暮或夜晚方外出狩獵,白天則於洞穴內休息。活動範圍由平地至山麓,攀爬能力強,但不常爬到樹上,行動甚緩慢,在地面就象拖拽似的,不能跳躍。
主要以嗅覺發現獵物,但它聽力及觸覺仍佳。具有味腺,受驚嚇或被逼迫時,會分泌惡臭的氣味,而以其頭上及喉下之黃白色斑點作為警戒色。
主要以嗅覺發現獵物,但它聽力及觸覺仍佳。具有味腺,受驚嚇或被逼迫時,會分泌惡臭的氣味,而以其頭上及喉下之黃白色斑點作為警戒色。
所屬分類
鼬獾屬有4種:大齒鼬獾Melogale person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伊氏鼬獾Melogale everetti、緬甸鼬獾Melogale orientalis。分布於中南半島和東南亞。我國有鼬獾和緬甸鼬獾2種。鼬獾在我國共有4個亞種,指名亞種M.m moschata分布於貴州和廣東;台灣亞種M.m subaurantiaca分布於台灣;東南亞種M.m ferrogrisea分布於陝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蘇、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等地;滇南亞種M.m taxilla分布於廣西、雲南和海南。體長31~41厘米,尾長15~23厘米,體重1~1.5千克。息於河谷及丘陵的森林、草叢中。穴居於石洞和石縫,善掘洞。雜食性,以蚯蚓、蝦、蟹、昆蟲、魚和小型鼠類為食,亦食植物根莖和果實。緬甸鼬獾分布於越南、緬甸、印度、尼泊爾和我國的雲南及廣東,體形和毛色均似鼬獾,但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