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膛錐度大,爐底進氣壓強大,若爐壁母線全成直線形,爐火會呈錐形向上沖,火焰能躥出爐口20~40厘米。爐火雖旺,但易沖開爐蓋縫隙向外冒煙,造成室內空氣污染。將爐膛上部爐壁母線作成弧線形狀,以收斂、分散火頭壓強,火焰能平穩進入煙道,不向外冒煙。
形成條件,爐子排煙,
形成條件
大家都知道,燃料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有充足的氧氣(空氣)助燃。那么讓足量的空氣進入爐內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當然,使用鼓風機是好方法,但我們不能採取此法,只能通過爐膛來解決。爐內進空氣主要是經爐底向上,若要進氣量大,須有一定的壓力。經實驗發現,只要爐膛達到一定的錐度就能實現。即爐底直徑越大、爐膛越矮、爐口越小,爐膛錐度越大,則爐底進氣量及壓強也越大,爐火就越旺。如爐口直徑為100~120毫米時,爐膛高度:爐底直徑=0.7~0.8∶1,爐底直徑與爐壁母線夾角在61°~66°時,爐底進氣量充足,且有一定的壓力,使煤充分燃燒,爐火溫度可穩定在800~1000℃,中心局部溫度達到1200℃左右。燃盡的煤灰能逐漸自動往下落,通常不用投爐或活動爐條疏鬆爐底。
爐子排煙
是大家所關注的。爐子不旺,有很多人認為是煙囪抽力小排不出煙去。於是在煙囪上作文章,採用增高煙囪、減少彎頭等方法,其效果都不明顯。又苦於找不到原因所在。其實,爐膛解決了,爐火旺、燃燒完全,廢氣少了,就解決了大部分問題。但為使爐火更旺,仍要增大煙囪的抽力。排煙是一種氣體流動過程,我們可依據氣體流動力學來解決。氣體流動原理:“流動氣體內部流速越快壓強越小”。“氣體受熱體積膨脹向上升,溫度越高升速越快”。當爐火旺時,煙氣溫度高,進入煙囪上升速度快,煙囪的抽力就顯得大。這也是剛點火生爐時煙囪抽力小的原因之一。另外,有時你會發現,即使爐火很旺,煙囪也很熱,煙還是出不迭,這說明煙囪的抽力還有些不足。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把爐子的出煙口縮小,形成一個喉,喉處進入煙囪的煙氣流速變大,而壓強變小,爐口的煙氣壓強相對變大。這樣在喉口處形成很大的抽吸力,煙氣會非常順利地排走。爐火會更旺。當爐子不用時,你又覺得封火困難,為了解決此問題,筆者將爐口上沿做成喇叭形。用碎煤篷上爐火後,將爐口小蓋敞開1/4~1/2,利用爐口處的大氣壓強減弱爐底壓強,爐子可封6~12小時。用爐時,只要蓋嚴蓋子,3~5分鐘爐火即可旺起來,使用很方便。
爐火旺,做飯、燒水不用愁,取暖也迎刃而解。但還存在怎樣充分利用餘熱的問題,爐火旺了,進入煙囪的煙氣溫度很高,不利用非常可惜。因此,筆者趨向充分利用餘熱採暖,在爐子出煙口處做一段60~80厘米的煙囪式加熱器,能進一步提高供熱效率。即使封火後,少量的煙氣仍能維持暖氣片供熱,不致溫度下降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