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地村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7.8公里處,西牛望月格尖西麓,內、外尖母山南坡,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盡顯天地靈秀。爐地村全村4個自然村落、14個村民小組、341戶、人口1411人。總面積1.605萬畝,山林面積1066.7公頃、其中生態林169.2公頃、竹林26.8公頃、茶園47公頃、耕地35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爐地村
- 外文名稱:The furnace,
- 別名:茗茶之鄉
- 行政區類別:福建泉州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爐地,亞口,西坑,嶺富
- 政府駐地:感德鎮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415
- 地理位置:340縣道
- 面積:1.605萬畝
- 人口:1410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爐地村景 土樓 茶山景 農家樂 爐盛茶葉合作社
- 機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 火車站:福德站
- 車牌代碼:閩C
- 年平均溫度:17度
- 村民小組:14個
- 村民合作社:爐盛茶葉合作社
歷史概述,地名含義,氣候與物產經濟,村民合作社,風景名勝,地理位置,
歷史概述
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感德鎮。清屬安溪縣金田鄉感德里,1981年前屬感德公社福德大隊,1981年從福德大隊拆出為爐地大隊。1984年成立爐地村村民委員會,轄亞口角落、西坑角落、爐地角落等四個自然村落,村民主要為吳姓。
爐地產茶歷史悠久,茶葉品質優良,以其“質優、味香、韻濃”的特點暢銷全國各大城市。
地名含義
爐地周邊金屬礦藏豐富,古代曾有馬幫駝隊在此設爐煉鐵,又四周山行環繞,岸山筆架山峰峭立,置身其中,確屬山環水繞、藏風聚氣的好地方。故將命名為“爐地”。
氣候與物產經濟
爐地村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群山環抱,峰巒疊翠,雲霧繚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00mm,是茶葉自然生長的好地方,也是安溪鐵觀音的主產地之一,素有高山綠色茶葉基地稱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村民合作社
爐盛茶葉專業合作社(簡稱:爐盛茶葉合作社)是爐地村村民的主要茶葉合作社,現有社員100人以上(2010統計數據),在西牛望月格尖西麓山,內、外尖母山東南坡方向。擁有上百畝鐵觀音高山生態茶園基地,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地表自東南向西南方向傾斜,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土壤,土層深厚,是鐵觀音茶樹葉生長的好地方。
風景名勝
村中現存有一座200多年歷史的高大防禦“古堡” 清代土樓——宗榮樓。
駕車沿著鄉村縣道公路來到爐地村,遠遠就能望見一座高大峻偉的方形土樓依山而建,背坐“鵝角髻、面向“石刀旗”,左依“鏡面山”,山環水繞,與村道田園融為一體。
走近一看,土樓長、寬各30米,坐北朝南,屬兩層建築,紅瓦大坡屋頂,古色古香的燕尾脊,頗具閩南古建特色;在石拱門頂刻有“宗榮流芳”四個字;樓高兩層,由下廳、天井、正廳組成的四合院;下廳高6.2米,正廳高8米,外牆地基由石塊砌築2米多高,上部由雙層土牆中間夾碎石夯築而成;左側設一偏門,也是石拱門構造。內部以木結構為主,設有環樓走廓,牆壁上設有瞭望窗,共有52間;
宗榮土樓最多時住有近百號人,天井中打了四口水井,方能保證生活所用;位於右邊一間樓房,內設有地道,約50米,直通遠路口林雙溪。地道口雖已用石頭堵塞,但仍可見大致輪廓。可見,先祖獨居匠心的從地下、屋內、房頂三位一體的立體式防禦體系,防禦外敵的侵擾擄掠,為的就是保護族人生命和財產的長治久安。 因此,它是一座家族防禦城堡,也是一座智慧之城。
據《爐地吳氏族譜》記載:“世親公諱明論,號明序……,乾隆丁酉自築宗榮土樓,坐壬向丙、兼子午,爐口坂之基。”土樓的建造者乃爐地吳氏第十三世祖吳明序,生有六子。土樓取名“宗榮”,寓意宗族興盛繁榮、流芳千古。
歷經200多年的幾次維修,現已成為族人供奉列代先祖的地方,每過年、‘月半’,是土樓最熱鬧的日子。”
地理位置
村里X340縣級公路東西貫通,全線水泥雙車道公路,東至安溪縣城,西至龍巖漳平。隨著福德火車站與廈沙高速的開通,交通將更加便捷。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感德鎮爐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