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經濟,傳統工藝,
經濟
該村自1705年前立基爐南村開始,村民們就大都從事傳統鑄造加工,生產犁頭、耕頭等農具。20世紀60年代,該村鑄造加工專業戶陸續改造生產農業機械配件。20世紀70年代初,形成較大規模,成為遠近聞名的集體專業村。至1982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經營權劃歸各家各戶,於是形成了全村有60多家鑄造加工場的歷史高峰期。至1996年直至現在有50餘家鑄造加工場仍然加工經營鑄造產品。
21世紀以來,該村圍繞“專業化、產業化”發展方向,緊扣“做優、做強、做專”,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實現規模效益。同時,積極開發市場,疏通銷售渠道,避免壓價競爭等行為,促進了鑄造加工產品健康發展。到2005年,爐南鑄造專業村現有鑄造企業50家,產品型號二十多種,主要有農機、紡機、五金、壓水井等系列鑄造產品。產品銷往江浙、廣東以及南昌、九江等省內外各地。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實現利稅200萬元。
傳統工藝
爐南村人利用自己獨特的傳統鑄造工藝加工機械配件,產品贏得了市場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分明顯,許多鑄造加工戶從此發家致富,有的成了萬元戶、百萬元戶,2004年全村戶均收入1.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鑄造加工產生的良好經濟效益,引得鄰村許多的人家開始仿效。如,板溪、上板、清平、況家、龍津碼頭等村的鑄造企業均緣自爐南村,其工人都師承爐南村人,有的村鑄造經營也逐漸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