爁

“爁”是一個漢字,讀音為 làn,意思是焚燒、烤。

簡介,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簡介

爁 lànㄌㄢˋ
部首:火,部外筆畫:14,總筆畫:18
五筆86&98:OAHL 倉頡:FSIT
筆順編號:433412512531425221 四角號碼:988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201

基本字義

◎ 焚燒:“將韓王殿忽然火~,藍橋驛平空水渰。”
◎ 烤。
按:著名語言學家王光漢《詞典問題研究-合肥方言單音動詞考釋一》指出:
爁指因火花、火焰竄行而延燒。如:“當心把頭髮爁著了。”“放炮竹把草堆爁著了。”《玉篇》釋“爁”為“火焱行”,《廣韻》音“盧瞰切”,又音“盧敢切”。元人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將韓王殿忽然火爁。”
詞組
~焱:(火勢)蔓延。
《淮南子》:“火~ ~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盧瞰切,音濫。《玉篇》火焱行。《廣韻》火貌。《淮南子·覽冥訓》火爁焱而不滅。
又《人物誌林理篇》立事要則爁炎而不定。
又《集韻》力驗切,音瀲。爁焱火延。
又《廣韻》盧敢切《集韻》魯敢切,音覽。《廣韻》火爁。《集韻》火焚也。
又《集韻》盧甘切,音藍。火延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