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瑞靄金台》是明代詩人王夫之創作一首詞。詞的上片寫唐王在福州登基稱帝的盛況和桂王即位的這段史實。下片寫永曆朝走向滅亡的歷史。此詞作者用比興和象徵的手法,引用典故,委婉地抒發了詞人作為大明遺民的深沉悲憤。全詞虛無縹緲,婉轉含蓄。作者的孤忠、孤憤亦流露其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燭影搖紅·瑞靄金台
- 作者:王夫之
- 創作年代:明朝
- 出處:《全清詞鑑賞辭典》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燭影搖紅
瑞靄金台,瓊枝光射龍樓雪。群仙笑指九閶開,朱鳳翔丹穴。雲暗雁風高揭,向海屋、重標珠闕。文鵷飛舞,日暖霜輕,小春佳節。
迢遞誰知,碧雞影里催啼鴂。驂鸞不待玉京游,難挽瑤池轍。黃竹歌聲悲咽。望翠甍、雙鴛翼折。金莖露冷,幾處啼烏,橋山夜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燭影搖紅:詞牌名,正體,雙調四十八字,前段四句兩仄韻後段五句三仄韻。
2.瑞靄:祥瑞雲氣,古代有望氣之說,認為帝王所居有瑞靄籠罩,詞中借指福州唐王宮殿。瓊枝:指奇花異木。龍樓:借指福州唐王宮宇。
3.“群仙”兩句是作者借“群仙”眼中所見,來形容宮宇建築之富麗堂皇。以上四句寫唐王開基,一片興旺景象。九閶(chāng),九重閶闔。閶闔,傳說中的天門。朱鳳,宮前的鳳闕。丹穴,是說鳳闕之生動如丹穴鳳凰飛翔。
4.“雲暗”句:此句以雲暗秋風之景寫隆武朝覆亡,唐王被殺。雁風,指秋風。時在農曆八月,故云“雁風”。高揭,高高掀起。
5.“向海”句:此句寫桂王開基。海屋,因桂王朝廷在廣東肇慶,肇慶近海,故云“海屋”。珠闕,指桂王宮闕。
6.“文鵷(yuān)”三句:寫桂王即位景象。文鵷(yuān),鳥名,形體似鳳,羽有文彩,此指文武官員。小春,農曆十月天氣和暖,稱小陽春。桂王於隆武二年(1646)十月監國,十一月即帝位,改元永曆,故云“小春佳節”
7.“迢遞”二句:哀嘆永曆帝被迫南遷南寧、昆明,一直進人緬甸,國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碧雞,碧雞山,為雲南名勝,在昆明市西南三十里。鵜鳩,即杜鵑。“啼鳩”謂春天已去,芳菲都歇。
8.“驂鸞”二句是說,桂王人緬,復國無望,再也不能車駕返回舊京,就像周穆王一死,再也不能重遊瑤池一樣。驂(cān)鸞,皇帝的車駕。玉京,原是道家稱天帝所居之處,此處應指明朝故都。
9.黃竹:古詩篇名。
10.“望翠”句:此句以宮室的殘破比喻永曆朝的傾覆。甍(méng),屋脊。雙鴛(yuān),雙鴛瓦當。“雙鴛翼折”謂瓦當破碎。
11.“金莖”三句:此處以漢武帝的金莖露冷和黃帝陵前的啼烏、月色寫桂王的死。“金莖露冷”意為漢武帝死去,已無人飲露。金莖,銅柱。橋山,山名,在陝西黃陵縣西北,有沮水穿山而過,山呈橋形,因以為名,又稱子午山。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瑞祥的雲氣籠罩著金台,雪白的花枝光照著龍樓。當九重天門打開的時候,群仙笑指那富 麗堂呈的宮殿,雕梁畫柱,飛檐疊起,就像丹穴山上的鳳凰在翩翩起舞。 北風勁吹,摧毀了那些金台龍樓。曾幾何時, 清兵南下,福州陷落,唐王被殺。文武官員歡聚一堂,天氣暖和,寒氣散去,一片祥和歡樂景象。
沒有人料想到遙遠的碧雞山上的杜鵑啼叫,不久清兵攻陷肇慶,桂王不得不在一片杜鵑的啼叫聲中逃至遙遠的昆明。回京都的希望已破滅,重遊瑤池已不可能。大家都在唱輓歌,兩個皇帝已死,南明政權徹底完結。翠綠的屋脊、鴛鴦已經破碎。露盤中的露已無人飲用,橋山的夜晚,月亮高掛,卻只剩下幾聲烏鴉啼哭。
創作背景
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唐王朱聿鍵在行都福京(今福州)被清兵殺死。桂王朱由榔在肇慶(今屬廣東),為臣下擁立為帝,改元永曆。永曆十六年(1662年)四月,桂王在昆明被吳三桂殺害。至此明朝徹底滅亡。王夫之在永曆朝作過官,追隨桂王進行抗清鬥爭,君臣之間有一定的戰鬥友情,鬥爭雖然失敗,但仍懷念不已。此詞便是王夫之哀悼南明永曆帝而創作的詞。
作品鑑賞
作品賞析
詞的上片以虛間實,借景寓情,含蓄雋永。一起句連用四個典故,把人們引進充滿神話色彩的境界。筆觸富麗堂皇,如真似幻,成功地描繪出象徵帝王登基場面的一派吉祥、華貴的浪漫主義氛圍。1645年,後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是為南明。許多明遺臣像見到了曙光,紛紛額手稱慶,王夫之自然也是歡欣鼓舞。他在這裡濃筆重彩烘托出瑞氣氤氳,祥光相射,丹鳳來儀,群仙祝賀的盛大場面,寄託了對南明小朝廷的無限希望。此處,以景寓情,情移入景,融匯自然,妙不可言。下句“雲暗雁風高揭。”筆鋒一轉,以秋風蕭瑟,鳥雲黯淡之景,暗喻1646年,清兵攻入福建,隆武帝被殺之事。這裡一個傳神的“暗”字,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詞人的沉痛心緒。“雁風高揭”四字,一則喻示隆武帝被殺是在秋天,二則喻示形勢之嚴峻。言簡意賅。詞人內心的憂慮,不著一字,卓然可見。下四句,筆調一揚,連用串喻,欣喜地記述了桂王朱由榔的即位。隆武帝被殺,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又打出南明的旗號登基,是為永曆帝。王夫之認為,這是明王朝中興的良機,極盡謳歌讚頌之能事。“向海屋、重標珠闕。文鵷飛舞,日暖霜輕,小春佳節。”筆調輕快,用“珠闕”喻永曆帝之宮殿,用“海屋”喻廣東肇慶,用羽毛五彩斑斕的“文鵷”鳥,喻永曆朝諸臣的文韜武略,人才濟濟,用“日暖”“霜輕”“小春”等自然界時序和景象,喻永曆帝朝廷形勢的樂觀。這一連串令人心曠神怡的春光明媚景象,帶著詞人的欣喜溢出筆端,與上句“雲暗”、“雁風高揭”的秋風肅殺之景巧妙形成對比,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詞人心緒由失望到又充滿希望的變化曲線。一個忠心耿耿的大明遺民形象活靈靈地站在讀者面前。然而,好事難圓。由於清兵的大舉進攻,永曆政權風雨飄搖。被迫南遷雲南,顛沛流離,歷盡艱難。永曆帝後逃緬甸,終被殺。南明徹底滅亡。在詞的下片,詞人以極其沉痛的筆觸,以比興和象徵的手法,隱晦地敘述了這一段催人淚下的史實。“迢遞誰知,碧雞影里催啼鳩”,承上起下,筆觸沉重、抑鬱。“誰知”二字和倒裝句式的使用,達到了一字一淚的效果,使憂憤慨嘆的沉鬱意境全出。詞人巧妙地化用屈原《離騷》:“使鵜鳩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意,又加上一個具有動態感的“催”字,極為明智地預見到永曆政權春意闌珊,岌岌可危,中興復國無望。詞人用事之貼切,鍊字之精深,由此可見一斑。下三句“驂鸞不得玉京游,難挽瑤池轍。黃竹歌聲悲咽。”緊承上兩句,連用神話傳說和史書典故,將哀婉的情緒又推進一層,詞人沒有明寫永曆帝之死,卻用“不得玉京游”,“難挽瑤池轍”,“歌聲悲咽”證實了這個使人心碎的訊息,情調低沉鬱悶,令人一讀三嘆,黯然神傷。最後四句與前句扣連緊密,又反覆用典,更進一步使哀悼之情和沉鬱意境臻於至極。皇宮上折斷翅膀的鴛鴦象徵了永曆政權的傾覆,“金莖露冷”無人飲用,象徵著永曆帝已經不在人間,“橋山”象徵著隆武、永曆二帝的歸天,極巧妙地構築了一個淒悽慘慘的境界。這裡,詞人頗具匠心地用了“幾處啼鳥”和“橋山夜月”,用聲音、光線、顏色使讀者體味到墓地那清冷陰淒孤寂的月色和杜鵑聲聲啼血的哀鳴,激發出讀者心弦的顫動,不能不為之一灑同情之淚。全詞到此,戛然而止,低沉哀婉、肝腸寸斷的遺臣孤憤卻久久難平前人云,詞人詠史妙在不增一字,而情感自出。
王夫之極為成功地以南明小朝廷事入詞,風格蒼遒。語深辭隱,用事頗多卻不晦澀。故國之思忽揚忽抑貫串始終。淒悲入骨,誠似碧山黍離麥秀之感,且以喟嘆出之也。骨高韻遠,耐人導味。
名家點評
清朝況周頤《蕙風詞話》:“有風騷之遺則。”
作者簡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衡陽(今湖南衡陽)人。崇禎十五年舉人。明亡,在衡山組織抗清起義,兵敗,退肇慶。瞿式耜(sì)薦於桂王,授官行人。不久歸居衡陽石船山下,築土室曰觀生居,閉門著書。人稱船山先生。一生著作甚豐。多激勵民族思想,清初被列為禁書。中葉以後,其作品始彙刊為《船山遺書》三百二十四卷,附《鼓棹詞》及《瀟湘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