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燥石村
- 村落屬性:行政村
- 所屬政區: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七琴鎮
- 村域面積:約4平方千米
- 形成年代:明朝末年
- 主要產業:單季稻、油茶、紅薯、生薑
- 主要景點:文峰寺、芃公廳、燥石門樓
村落歷史,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村落特色,空間布局,建築特色,經濟社會,人口,經濟,社會,主要景點,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非遺項目,物產美食,榮譽稱號,旅遊信息,
村落歷史
明朝末年,燥石村始祖光葉公攜家眷從城上鄉大坑村遷居燥石住場裡村,爾後其曾孫芃英再遷居至燥石村。
清代,燥石村進入鼎盛時期,有上千戶人家,遂逐漸分布到山裡的各個地帶,形成上燥石、下燥石等十幾個自然村落。
2014年6月,燥石村被中央電視台第7頻道《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進行專輯報導後,燥石村得到越來越多旅遊者的推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燥石村
地形地貌
燥石村內最高峰海拔1082米,平均海拔580米,屬低矮山區。
燥石村周遭山體面積達1.8萬餘畝,主體山峰有海拔1082米的才地岩、930米的蛤蟆藤仔埝山、705米的桃仔樹岩里山,成三足鼎立狀把村莊攬於懷抱。
氣候
燥石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5℃,村域夏季溫度比外界周邊低5℃左右,具有較好的避暑條件。
自然資源
燥石村森林覆蓋率高達84.6%,負氧離子高。村域內有多種國家一、 二級野生保護植物如南方紅豆杉、黃檀、榧樹、鵝掌楸、烏珠棟和百年古松等。
村落特色
空間布局
燥石村東為德華山、北為玉華山、西為法華山(才地岩),南側為由一條文溪自北向南匯聚而成的灌莊水庫、老鼠堎水庫,其山水格局組成了燥石村的一道道天然屏障。從村落內部空間肌理看,依山而建的傳統民居建築群,由建築單元圍合而成的小院落、小廣場,以及保存較為完整的青條石陡坡步行道、排水明溝,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格局。
建築特色
燥石村的建築別具一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燥石村獨特的村落布局形式,依託上天賜予的奇石,村民們就地取材,圍牛欄、架小橋、鋪巷道、壘田埂、搭院牆,無一不是採用山上的石頭。就連房屋也是以石頭為基礎,輔以土磚或條石為牆體,呈一廳四房結構,房屋不設窗戶,只在大梁挑檐處留有氣窗與各臥室相通,雖然光線昏暗,卻是冬暖夏涼,宜人宜居。由於地勢原因,村中所建房屋大都高低不平,有的人家前庭後院落差達兩三米,但在這裡也不足為奇,由此輻射,整個村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散落在高低不平的群山叢中。
經濟社會
人口
2015年末,燥石村總人口806人,253戶。
2018年末,燥石村戶籍人口有290人,實際居住人口不足100人,且多為留守老人和學齡前兒童。
經濟
燥石村居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單季稻、油茶以及一些經濟作物如紅薯、生薑等傳統低效的農林生產,其他居民以外出務工收入為主,村民人均年收入約4000元。
社會
2006年燥石國小撤併之後,村里學生讀書難成為問題,98%的民眾已自發搬遷至縣城及周邊集鎮生活,大部分人已置業並在外務工、經商,村內以老年人留守為主,生活極為貧困。
主要景點
燥石村有才地岩、蛤蟆藤仔埝山、桃仔樹岩里山、德華山等自然景觀。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燥石因怪石林立而得名。
文物古蹟
燥石村內有文峰寺、芃公廳、燥石門樓、石頭建築群等歷史文化遺存。全部傳統建築物占村莊建築總面積的90%。
非遺項目
燥石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主要以民間剪紙、民歌為代表。
物產美食
燥石村傳統飲食有麻糍、擂茶等。
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3日,燥石村被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旅遊信息
- 交通
新幹縣在燥石村設立了客運專線,由一輛七座的小型客車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