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膳療學

營養與膳療學

《營養與膳療學》是 1999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樂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養與膳療學
  • 作者:章樂琦 
  • 出版時間:1999年8月1日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505 頁 
  • ISBN:9787502332785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圖書片斷,圖書目錄,

圖書片斷

微生物發酵利用。如豆類食品中的棉籽糖及毛蕊花糖(verbascose),及被套用在食品製藥業上的環狀糊精(cyclodextrin)及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等。
(四)多糖類
多糖類(polysaccharides)是由許多單糖聚合而成大而複雜的分子,分子量巨大,其特性和單糖、雙糖類等簡單糖類的特性有很大的差異。多糖類為不具甜味、不結晶且不溶於水。以澱粉、糊精、肝糖及膳食組織最具代表性,為近年來被一再強調的。
1.澱粉:為植物體貯存能量來源的形式,由數百至數千個葡萄糖分子為單元所構成之鏈狀物。呈直鏈狀稱直鏈澱粉;分枝狀稱支鏈澱粉,其構成的糖苷鍵結為α-1,4及α-1,6鍵結形態。澱粉不溶於水,生澱粉之外層有保護作用;但經加熱、吸水膨脹後外層破裂變成粘稠狀,稱為糊化作用。
2.糊精:澱粉的部分水解物,分子大小約為澱粉之1/5。將澱粉製造成糖漿的過程中,就可產生糊精。
3.肝糖:為動物體於肝臟及肌肉中所貯存的多糖,又稱為動物澱粉。人體可以利用肝糖快速分解以平衡血糖濃度,肝臟可將多餘的血糖轉變成肝糖貯存,以降低血糖;若血糖過低,升糖激素可促進肝糖分解成葡萄糖運送到血液循環中以提高血糖。但肌肉中的肝糖並不能調節血糖濃度,只能於肌肉細胞需要能量時快速轉成葡萄糖以供氧化。一般而言人體貯存肝糖的總量約350g,肝臟所貯存的肝糖轉成葡萄糖可作為人體任何細胞之能源;但也只夠供給人體3~4小時的能量需求,若人體需要更多能量,就可能要利用其他的熱量來源。
4.膳食纖維:無法為人體消化道酵素所分解的多糖類及木質素等,就是來自植物的纖維,因為小腸無法消化吸收,不能提供能量及營養性表現。因國人飲食習慣日趨精緻化,高熱量、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飲食中嚴重缺乏膳食纖維,導致罹患便秘、憩室炎、大腸癌、直腸癌、高血壓及糖尿病之比例逐年上升,因此近年來膳食纖維之攝取愈來愈受到重視。膳食纖維可略分為兩大類(表2-1):水溶性及非水溶性。水溶性包括:果膠、植物膠質、海藻膠等,食物來源有:水果、豆類、全穀類、蔬菜及海菜類等。非水溶性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主要食物來源為全穀類及蔬果。膳食纖維對現代人的飲食生活相當重要。如果人體中沒有對膳食纖維無法耐受的特殊情況,如:胃腸潰瘍等,則建議國人在日常飲食中應采高膳食纖維之攝取,因為膳食纖維具有相當重要的生理功用:
(1)預防便秘:膳食纖維有保水性,可使糞便軟化。
(2)預防痔瘡及憩室炎:膳食纖維可減少腸壓並吸收水分,刺激腸道蠕動而易於排便。
(3)預防腸癌:改善腸道菌相分布,減少有害菌利用膽酸及膽固醇物質作二次分解產生
有毒致癌物的發生,並縮短廢物留在腸道內的時間。
(4)減少心血管疾病:可結合膽固醇、膽酸等,避免血液循環惡化。
(5)穩定糖尿病:水溶性膳食纖維可減緩血糖上升速度,減少對胰島素之需要量。
(6)減肥:膳食纖維實體大、熱量低、具飽足感,可減低熱量攝取而達到控制體重之功效。
(7)排毒:可吸附有毒物質,減少有毒物質的生成。
若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在日常飲食中要多攝取含量豐富的全穀類主食-糙米、五穀米(黑糯米、小麥、薏仁、綠豆等)、全麥麵包、胚芽饅頭等;各式蔬菜、芽菜、海菜、野菜等及新鮮水果;而精緻加工食品攝取應減至最低。
二、糖類的功能
1.供給熱量:1克糖氧化可產生4kcal的熱量,對人體而言,糖類是最主要的熱量來源。飲食中若糖類供應充分,人體會優先提供作為能量的來源,而將蛋白質作為組織修補之用途,脂肪則貯存以備不時之需。若飲食熱量不足,人體基於能量供應為第一優先原則下,會以組織中的脂肪及蛋白質來補充不足的能量。
2.構成體質:人體中肝糖約有100g貯存在肝臟,其餘200~250g則分布於肌肉組織中。人體中具重要生理功能之化合物及血液、體液中亦含糖類,如:DNA、RNA、非必需胺基酸的碳骨架、糖苷類等。
3.節省蛋白質作用:飲食若能提供充分的糖類,蛋白質才能在熱量來源不虞匱乏情況下,完全用來修補及構成組織。
4.調節脂肪代謝:脂肪要能正常氧化,必須要有適量的糖類配合;否則脂肪若不完全氧化,可能會因產生大量酮酸而造成酸中毒、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等現象。
5.協助胃腸系統:乳糖可促進腸中有益菌之生長,進而合成維生素B群及加強鈣質吸收。而膳食纖維有整腸、預防便秘及預防腸癌發生的作用。

圖書目錄

第一篇營養學
第一章緒論——營養與健康問題
第一節何謂“健康”
第二節營養的功能
第三節營養狀況評估
第四節國人營養問題
第五節醫療院所的營養照顧
第二章營養素
第一節糖類
第二節脂質
第三節蛋白質
第四節維生素
第五節礦物質
第六節水分
第三章消化、吸收及代謝
第一節營養素的消化作用
第二節營養素的吸收作用
第三節營養素的代謝作用
第四節能量代謝
第四章均衡飲食
第一節均衡飲食的意義
第二節食物的分類、特性及營養價值
第三節家庭膳食計畫
第五章生命期營養
第一節懷孕期營養
第二節哺乳期營養
第三節嬰兒期營養
第四節兒童期營養
第五節青春期營養
第六節老年期營養
第二篇膳療學
第六章病人整體性之營養服務
第一節營養評估
第二節治療飲食
第三節完整營養照顧的程式
第七章食物、營養素及藥物之互動作用
第一節食物對藥物利用的影響
第二節藥物對食物、營養素的影響
第八章體重管理與飲食失調
第一節體重過重與肥胖
第二節體重不足
第三節飲食失調
第九章心血管疾病
第一節心臟病
第二節高血壓
第三節冠狀動脈心臟病
第十章腸道及靜脈營養
第一節腸道營養照顧
第二節靜脈營養照顧
第十一章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疾病
第一節食管疾病
第二節胃和十二指腸疾病
第十二章腸道疾病與吸收不良症候群
第一節腸道運動性的改變
第二節腸黏膜的炎性疾病
第三節吸收不良症候群
第十三章貧血
第一節缺鐵性、小紅血球貧血
第二節惡性貧血
第三節巨紅血球性貧血
第四節溶血性貧血
第五節再生不能性貧血
第六節缺銅性貧血
第七節蛋白質熱量缺乏性貧血
第八節含鐵性貧血
第十四章肝、膽、胰臟障礙
第一節肝臟的構造與功能
第二節肝臟疾病與營養照顧
第三節膽囊疾病與營養照顧
第四節胰腺疾病與營養照顧
第十五章糖尿病
第一節糖尿病的分類
第二節糖尿病的病因
第三節糖尿病的症狀
第四節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第五節糖尿病之急性併發症
第六節糖尿病之慢性併發症
第十六章各類新陳代謝疾病
第一節關節疾病
第二節低血糖症
第三節腎上腺皮質治療對代謝之影響
第四節甲狀腺機能亢進
第五節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第十七章腎臟疾病
第一節腎臟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腎小球腎炎
第三節腎病症候群
第四節腎動脈硬化
第五節腎衰竭
第六節透析
第七節限制蛋白質、鈉、鉀及磷之飲食
第八節腎結石
第十八章先天性代謝障礙
第一節苯酮尿症
第二節酪氨酸血症
第三節楓糖尿症
第四節高胱氨酸尿症
第五節白氨酸誘發低血糖症
第六節半乳糖血症
第七節遺傳性果糖不耐症
第八節威爾遜氏症
第十九章過敏及皮膚病
第一節食物過敏
第二節皮膚疾病
第三節排除飲食
第二十章免疫、壓力及感染
第一節免疫
第二節壓力
第三節感染
第二十一章手術及創傷
第一節手術前之營養照顧
第二節手術進行前時段及手術後之營養照顧
第三節手術病患之飲食供應
第四節骨折與其他機械性外傷之營養照顧
第二十二章燒傷
第一節燒傷之分類、面積及程度
第二節燒傷病理、生理學
第三節飲食治療
第二十三章癌症
第一節癌症的基本認識
第二節癌症的治療方法
第三節癌症病人的飲食
第二十四章兒童疾病的營養
第一節兒童的營養
第二節兒童的腸胃疾病
第三節癲癎
附錄
附錄一中國台灣飲食指標
附錄二各種運動熱量消耗量表
附錄三溫和飲食
附錄四元素飲食
附錄五膳食纖維含量表
附錄六限鈣飲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