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上古寨

營上古寨

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是一座坐落於懸崖之上的百年古寨,因為特殊的地理格局,優美的環境而聞名,是織金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上古寨
  • 地點: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龍場鎮營上村
  • 組成:乾河壩子、岩下古居、崖上古寨
  • 村民:劉與王姓居多
地理位置,基本情況,乾河壩子,岩下古居,崖上古寨,歷史記憶,

地理位置

“營上古寨”位於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龍場鎮,是一座坐落於懸崖之上的古代村落。因其托起古寨的石山極象一隻大象,又被稱為“象背上的古寨”。
2013年8月,“營上古寨”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5年5月,成為第五批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

基本情況

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分為上下兩部分。

乾河壩子

崖下是一條壩子。名為乾河壩子,上下綿延十餘里,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十里菜花,滿地鋪金,風景煞是迷人。但是壩子裡的小河卻常年泛濫,每每狂風暴雨之後,溫情的乾河便會變成一條咆哮的狂龍,十里壩子仿佛瞬間成為一片澤國。但是壩子的富庶卻在久遠的年代就蜚聲在外,有民諺說:“乾河壩三年不淹,老母豬也帶金耳環”,村民們秋種油菜,春種玉米,年復一年地延續關於富庶的傳說。
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

岩下古居

古寨的岩下壩子邊有一座巨石壘就碉堡,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堡高大雄偉,在一片民居中顯得非常突出。古碉之下有一石塊砌就的院牆,這裡原是解放前劉姓大戶人家世代傳承的木結構四合院,是這裡最大的一個院落,建國以來,這裡成為了一個國小的校舍,兩層的小院分割成了六個教室。年前因年久失修,又不知道要進行保護,怕出安全事故,就給拆除了。
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

崖上古寨

古寨建於三面懸崖的絕壁之上,沿著一條可以三人並行的小道,進入了古寨的寨門。一個寨門就是進入古寨的唯一通道。之所以稱為寨門,是我們在一處巨石壘就的石壁上,發現了一個舊時古寨居民用以閂門的石洞,寨門另一邊的石牆,已不知在何年給拆除了。沿著石板鋪成的便道步入古寨,石板路連線起一個個院落,一個院落居住著幾戶人家。青色的磚,青色的瓦,讓歲月風霜侵蝕成深褐色木柱、木板,讓我們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在許多古木屋的壁板、窗欞之上,我們看到了許多精美的木雕,或雕刻花鳥或篆刻文字,那靈動的圖案,怎不讓人驚嘆於古寨先民的智慧。在許多院落里,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技藝精湛的石雕,石雕的圖案寓意深刻,那繪就海棠、玉蘭的莫不是“玉堂富貴”意取;而松柏間仙鶴翩然起舞的構圖又怎不是“松鶴延年”的寫照;再有那刻著梅花鹿與繁盛芙蓉的又怎不是“六契約春”。林林總總映入我們眼帘的,莫不烙有中華古文化精髓。
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織金龍場鎮營上古寨古民居

歷史記憶

關於古寨的歷史,我們走訪了許多村民,他們大多說不出古寨梗概,只是可以知道,古寨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為劉與王姓人家所興建,古寨居民,卻大多與劉、王兩姓攀不上多少血統的淵源。從採訪中得知,上世紀初年,王姓的人家出了不少文人英才,有家學淵源,後來許多王姓的人家成為了教育世家,為織金的文化發展做出貢獻。我們還了解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經有一支紅軍從河壩里經過,開明王家人還贈與穀物,送部隊渡過烏江支流的白貓河。再後來又有了公開要與家庭分財產,並以之捐助中共革命的織金的最早共產黨員之一的王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