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振昌(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原黨支部書記)

燕振昌(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原黨支部書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燕振昌,歷任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2014年12月12日,因操勞過度導致心梗突發,病逝在工作崗位上。

燕振昌去世時,全村人哭紅了眼,自發為他送行……經許昌市委批准,他的身上蓋著鮮艷的黨旗,被安葬在村裡的祭祖園。園門古樸,上面鐫刻的正是他親自編寫的對聯:“伏牛靈照忠孝子,暖泉滋潤德善心”;橫批“德澤猶存”。

燕振昌的先進事跡在《許昌日報》、《河南日報》刊登後,引起了中央媒體的高度關注,《農民日報》於2015年6月3日率先進行連續報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8月17日、18日,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及所屬新聞網站對燕振昌同志的先進事跡進行密集宣傳報導。同時,河南省上下也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燕振昌先進事跡的熱潮。

2015年9月17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關於開展向燕振昌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省上下開展向燕振昌同志學習活動。

2016年1月25日,中宣部授予燕振昌“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燕振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省許昌長葛市
  • 出生日期:1942年5月
  • 逝世日期:2014年12月12日
  • 職業:黨支部書記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農村基層幹部標兵、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燕振昌,歷任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2014年12月12日,因操勞過度導致心梗突發,病逝在工作崗位上。
燕振昌在村黨組織的領導崗位上整整工作了44年,帶領全村黨員幹部民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一個昔日的貧困村建成了遠近聞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他本人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農村基層幹部標兵、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許昌市農村小康建設功臣、長葛市功勳黨組織書記。
2015年4月27日上午,許昌市委書記王樹山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研究通過了《中共許昌市委關於開展向黨的基層好乾部燕振昌同志學習的決定》。
2015年5月7日省委副書記鄧凱就此作出批示:“燕振昌同志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黨的帶頭人應有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這樣的好典型應大力宣傳。”
2015年8月13日,燕振昌等10人榮獲“河南最美村官”稱號。其中,燕振昌作為河南省向中央電視台推薦的候選人,還將參加全國最美村官評選。
2015年9月14日至15日,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到許昌市調研,專程參觀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黨委書記燕振昌事跡展館。他強調,全省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燕振昌同志的先進事跡,以共產黨人的本色來嚴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15年9月17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關於開展向燕振昌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省學習他對黨忠誠、堅守信念的政治品質,勇於開拓、引領發展的擔當精神,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郭庚茂參觀燕振昌事跡展館郭庚茂參觀燕振昌事跡展館
燕振昌(右起第二個)燕振昌(右起第二個)

人物事跡

河南日報關於燕振昌事跡的報導
似曾相識燕歸來
2015年02月12日05:14來源:河南日報
□本報記者董學彥
儘管燕振昌已經去世了兩個多月,但在水磨河村村民心中,他還活著。他們說,村莊在,他就在,永不會離開。
在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原黨委書記燕振昌留下的93本日記里,村委會副主任張萬順似乎能觸摸到老支書嘔心瀝血的一生。從1972年起,燕振昌就有寫日記的習慣。村里當天的工作安排,父老鄉親們操心的大事小情,他都寫在日記上。日記上的一句話他記憶猶新:要讓村民過上有房住、走好路、能讀書、有玩處的安生日子。
2014年12月12日凌晨,他伏在案上,像往常一樣記著頭一天的工作和當天的安排,第四條只寫了一個開頭。一支摘掉帽子的筆,靜靜地躺在日記旁邊。隨後趕來的醫護人員證實,燕振昌因突發心肌梗死,於凌晨4時去世。
93本日記,濃縮了燕振昌一生的奮鬥史。每一個字,都飽含他的心血。這些日記,摞起來有一人多高,像一座無言的豐碑。
坐在自家寬敞明亮的樓房裡,村民趙國義一直覺得,老支書還會走進來和他拉家常。他說,1976年,有一天下雨,他向燕振昌倒起了苦水:“我家兩間破草房天天漏雨,啥時候能住上新房啊。”
那時,全村到處都是低矮破舊的草房。但為村民蓋房的願望,從此在燕振昌心中萌生。
當時村里一窮二白,蓋房談何容易!但燕振昌勉勵大家:“那林縣人啥都沒有,不都敢挖‘人工天河’么?”
沒有石灰,燕振昌帶領全村人拉著架子車到相鄰的禹州拉石頭,自建石灰窯。沒有磚瓦,燕振昌就發動各生產隊建磚瓦窯。1986年,水磨河村歷時10年的舊村改造終於勝利結束,全村1000多戶村民基本都住上了新房。
站在機聲隆隆的廠房裡,和燕振昌搭檔了40年的老夥計張漢卿仿佛回到了和老支書篳路藍縷共同創業的時光。
張漢卿說,燕振昌就像一隻最早嗅到春天氣息的燕子一樣,總能在第一時間感知政策的信號。從1973年起,(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燕振昌就領著社員創辦集體企業。1986年,“股份制企業”剛在沿海萌動,燕振昌就動了追隨的念頭。
“當時哪兒有錢吶。”張漢卿說。老哥倆磨破了嘴皮子,才說動了村里另外三個有點“毛毛錢”的人,辦起了長葛市第一個、全省第一批股份制企業——水磨河村造紙廠。1992年,燕振昌又給“兩委”班子和村里黨員下了“死任務”——都得有個廠。幾年間,村里就冒出了50多家私營企業。
這些企業,成了水磨河村人的“第一桶金”,水磨河村也因此成為許昌市第一個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的村子。如今,水磨河村年產值已超過4億元,從貧瘠的村落一躍成為聞名全市的明星村。
2015年2月11日,記者在水磨河村採訪時,剛注滿水的幸福湖波光瀲灩。村民們說,沒有老支書,就沒有今天的幸福湖。
水磨河村自古不缺水。因盛產水稻、蓮藕、菱角、魚蝦,水磨河村素稱長葛的“小江南”。但2008年12月31日,水磨河村村民發現:村西的幸福湖水“莫名其妙”地沒了,仿佛是一夜蒸發。附近3個鄉鎮、近4萬人的吃水和灌溉出現嚴重困難,4000多畝莊稼地多次絕收。
經多方考證,燕振昌才得知,湖水憑空消失,緣於平禹煤礦的透水事故。
這一年,燕振昌已年近70,但老人向村民保證:湖裡還得有水。
燕振昌先後用了6年時間,不斷向上級寫信反映情況。蒼天不負苦心人。2013年10月,長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覆——通過引平禹一礦礦井排水入長(葛),注入幸福湖,村民們奔走相告。
在為他送行那天,村民們特意選定了一條線路,讓老支書再看一眼他付出一生心血的地方——
送行的隊伍經過了村中學、國小。村民們說,為了讓孩子們好好學習,從1985年開始,村里每年8月28日都舉行學生歡送會,為新考上的大學生披綢戴花。從恢復高考制度至今,水磨河村已有460多名學生考入大學。孩子們感謝他。
送行的隊伍經過了文化廣場。這是燕振昌領著村民建成的全省第一個村級文化廣場。廣場裡小橋流水,點綴著亭台樓閣,還有籃球場、滑冰場。在日記里的承諾,燕振昌做到了。村民們信服他。
送行的隊伍經過了養老院。養老院建於1981年,是全省第一家村級敬老院,全村孤寡老人在這裡頤養天年。老人們懷念他。
送行的隊伍來到了祭祖園。園門上的對聯由燕振昌親自編寫。橫批是四個醒目的大字:德澤猶存……③
人民網關於燕振昌事跡的報導
用生命踐行使命 追記長葛水磨河村原黨委書記燕振昌
人民網鄭州5月11日專電 44年來,他帶領全村民眾辦企業,擺脫窮日子;44年來,他在93本工作日誌中詳細記錄著村裡的發展;臨去世前,他還在未寫完的日誌中操心著水磨河村的工作……
人物檔案
燕振昌,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1965年10月入黨,歷任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2014年12月12日,因操勞過度導致心梗突發,病逝在工作崗位上。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農村基層幹部標兵、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
2014年12月12日凌晨,燕振昌累倒在他的辦公桌前,再也沒有醒來,這一年他73歲。送他走那天,依照他生前在村里立下的規矩,婚喪嫁娶不大操大辦、吃吃喝喝,辦白事兒更不能請人“吹響兒”。但是,在遺體告別儀式上,經中共許昌市委組織部批准,燕振昌身上覆蓋著黨旗。
送別燕振昌的路上。街邊站滿了自發為他送行的村民,大家一路跟隨著,那些和他相熟幾十年的老人更是泣不成聲。
在農村也能幹出個名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水磨河村是長葛、禹州交界處有名的大村和窮村,1970年燕振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常常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合計辦集體企業,給大隊多產東西,多攢點錢。1973年後,燕振昌領著社員辦起了農機配件廠、麵粉廠、冰糕廠、機瓦廠,這幾個廠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水磨河大隊的重要經濟來源。隨後,又建起了白灰窯、磚瓦窯,成立了建築隊和石工隊。到1981年,水磨河村已擁有預製板廠、機械廠、車隊、木工廠、供銷社等十幾家集體企業,每年給村里交利潤30多萬元。
同樣是1981年,水磨河村開始實行以農戶為單位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意味著,經濟搞活的苗頭在這個豫中鄉村點燃了。人們開始想著法兒地賺錢,要擺脫窮日子。
1986年,燕振昌得知,上面開始有了“股份制企業”的提法,這使他嗅到了經濟改革的信號。他趕緊再打聽,但只是聽說在沿海地區有創建成功的先例,省內沒有聽說過,可燕振昌還是帶領村“兩委”把水磨河村的造紙廠建起來了,不僅是長葛第一家,也是全省第一批股份制企業。
漸漸地,大家的思想活躍起來,躍躍欲試的人幹起來了。隨後幾年裡,村里吸收股金800多萬元,辦起了鑄鋼廠、澱粉廠、瓷廠等股份制企業,冒出了機械、加工、商店、運輸、飯店、磚瓦窯、白灰窯等私營企業50多家。目前,水磨河村經濟發展迅猛,以汽車、農機、礦山機械鑄件為主的企業達50多家,商戶300多家,2014年全村總產值突破4億元。
村裡的事堅持“四個不乾”
在村“兩委”改善民生和服務村民方面,燕振昌想盡辦法,先後完成了多項建設任務:用10年時間完成了老村改造,修建排水渠道1萬米,全村村民住宅的排水得到了徹底解決;完成了全村大街小巷、環村路的硬化任務,全長總計20公里;建成文化廣場、生態園、暖泉河3處村民休閒娛樂場所,還改建了文化大院、老年活動室、村衛生所,修建了南門、西門、東門過街牌坊,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架高低壓線路1萬米,安裝路燈200多盞,基本解決了村民的用電問題;打井26眼,埋地下管道3000米,修田間硬渠1萬米……
在為村里辦實事的過程中,燕振昌始終堅持“四個不乾”:村民不同意的不乾、收費攤派的不乾、搞形式做面子的不乾、村民得不到實惠的不乾。
當年,燕振昌想對水磨河村進行排房規劃,可是,錢從哪兒來難住了他,但排房規劃建設的目標卻在他心裡紮下了根。接著,燕振昌在村里召開黨員大會、社員大會徵求意見。燕振昌在工作日記中記錄了徵求意見的結果——根據多數民眾的要求和我們了解的實際情況,大家同意建設新村。如果不建設新村會出現:1.媳婦娶不到家,影響民眾生產生活積極性。2.為宅基地鬧糾紛,鬧矛盾……
1976年,經大隊全體社員表決同意,水磨河村確定了排房建設規劃。特別是1998年以來,從該村商業街東西、南北大街的臨街住房開始,全村1000多戶人家的房子,陸續都翻蓋了功能設施齊全的新房。
“現在的房子比以前真是強上一百倍,冬天暖氣、夏天空調。不是燕書記,我們可建不成這樣。”80歲的村民張中斗說。他家20世紀60年代住著四五間土坯草房,1983年蓋了6間瓦房,2007年又蓋起了兩層小樓。
他辦了村里最大最難辦的事
2008年12月31日,水磨河村村民發現,全村澆灌農田的幸福湖的水莫名其妙的沒了,仿佛是一夜蒸發。幸福湖的水“蒸發”,導致附近3個鄉鎮、23個村、近4萬口人的吃水和灌溉出現嚴重困難,4000多畝莊稼地絕收。
水究竟去哪兒了?2009年,燕振昌在多方考證後發現,水磨河這邊的水憑空消失,西邊的平禹煤礦(原新峰龍屯煤礦)卻在用4個大水泵24小時不斷往外抽水。他推斷,應該是煤礦透水事故導致幸福湖的水及地下水全部流向煤礦所在地。
為從根本上解決水源問題,已年近七十的燕振昌開始不斷向上級打報告,匯報幸福湖的遭遇。他反映的問題,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2013年10月,長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覆——該項目通過引平禹一礦礦井排水入長葛,注入幸福湖,解決坡胡鎮、後河鎮、石固鎮灌溉水源問題,同時配套建設2.56萬畝田間灌溉工程。燕振昌常說:“這是咱這裡的‘小南水北調’啊!”
“村里最大最難辦的事他給辦了。”村民張海林說。
督促村務公開,創造性地實行“臘八算賬”
在歷任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的44年裡,燕振昌作風民主,從不搞“一言堂”,每有大的決策,他總是和班子成員充分溝通。
為了督促村務公開,燕振昌創造性地實行了“臘八算賬”,即每年農曆臘月初八前,村里都要召開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並在會上公開村裡的收支情況,表決通過黨支部下年度事務的預案。
水磨河村在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中,採取村民小組組長結合本組的事務,在徵求小組內黨員民眾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向村“兩委”提出方案;黨委書記召集村“兩委”班子對小組提出的方案進行商議,商議表決通過後回復村民小組運行;村小組組長召集小組村民代表召開會議,進行決議,最後把決議情況上報村“兩委”的辦法,把“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推廣延伸到村民小組。
2014年12月12日凌晨,燕振昌因操勞過度導致突發心梗,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燕振昌有做工作筆記的習慣,44年從未間斷過。在他的桌子上,日記本依然攤開著,一如既往地記錄著前一天的工作和當天的安排。遺憾的是,寫到第四條時卻留下了一個空白。這位在基層黨組織崗位上幹了44年的老黨員,留下了93本工作日記,兌現了他年輕時許下的諾言:“留在農村,照樣能幹出個名堂。”(常力元)
中國日報轉載新華網關於燕振昌事跡的報導
44年紮根基層,農村也能幹出大名堂
——追記河南長葛市水磨河村黨委書記燕振昌
新華網鄭州8月17日電(記者 宋曉東)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燕振昌深夜溘然長逝,陪伴他的是昏黃的檯燈和一本還沒有寫完的工作日記。在他身後的書櫃裡,另外93本工作日記整齊排列,記錄著燕振昌44年基層工作的點點滴滴。
44年前,高中畢業的燕振昌接任水磨河村村支書,40多年間他幾次放棄進城為國家幹部的機會,留在了水磨河,堅定地相信“農村也能幹出大名堂”。在燕振昌的帶領下,昔日貧困的水磨河村蛻變成長葛市第一個億元村,燕振昌用實際工作詮釋著基層幹部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致富三級跳,讓村民過上安生日子
“水磨河,水磨河,磨來磨去災禍多,十年種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窩。”
老人們回憶,以前的水磨河村窮得揭不開鍋,人均耕地不到7分田。1971年,剛剛接任村支書的燕振昌在日子裡記下了自己的願望:一定要讓村民過上有房住、走好路、能讀書、有玩處的安生日子。
“他腦袋活泛兒想法多,想過修路,想過建房,可哪樣沒錢能行?一窮二白再靈光的腦瓜子也犯難。”時任水磨河村村主任張漢卿說。被貧窮逼到死角的燕振昌下定決心:“辦集體企業,給大隊多產點東西、多積點錢。”
辦廠離不開人才,為了聚集人才燕振昌把大隊里所有“有本事、有手藝”的能工巧匠集中起來,張羅起了農機配件廠。又陸續建起了麵粉廠、冰糕廠、機瓦廠……到1981年,村里十幾家集體企業每年給村里上繳利潤超過30萬元。
在村民們還沒從溫飽無憂的幸福中緩過勁兒來,燕振昌又開始琢磨起了“股份制企業”。在燕振昌的帶領下,水磨河村以土地、廠房入股,吸引村民社會入資,辦起了村造紙廠,成為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業。幾年間,水磨河村吸收股金800多萬元,辦起了50多家企業,成為長葛市第一個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的村子。
現在的水磨河,投資百萬元以上企業超過50家,2014年水磨河村年產值超過4億元,人均收入近2萬元。“吃住水磨河,好像在長葛。出門能掙錢,一月兩三千。”40年後水磨河又有了新民謠,80多歲的村民張中斗感慨:“沒有燕振昌哪有這安生的好日子。”
94本日記,百姓事用筆頭刻在心上
2014年12月12日凌晨,突發心梗的燕振昌倒在了辦公桌上,桌面上攤開的工作日記寫到第四條便永遠地停止。44年的村支書工作中,燕振昌每天都會記錄下前一天的工作和當天的安排,留下了94本工作日記。“百姓再小的事都不能忘,記在筆頭下,更要刻在心頭上。”燕振昌說。
水磨河村從來不缺水,村西的幸福湖澆灌著水磨河村90%的農田,但2008年底幸福湖卻驟然乾涸,湖水驟然乾涸,近4萬人的吃水和灌溉出了大問題,以前一扁擔就能提出一桶水,現在打到300米也見不到水影,4000多畝莊稼連續4年顆粒無收。燕振昌焦慮地在日記中寫道:“村民發現,幸福湖突然幹了……”
燕振昌多方考證,發現幸福湖水乾涸源於附近煤礦透水事故。雖然愁眉擰成了個疙瘩,但燕振昌向村民承諾:“無論多難,我保證給子孫後代留一方清水。”經過幾個月協調,2013年終於建成礦井排水引入幸福湖的水利工程,並配套建設了2.56萬畝的田間灌溉工程,乾涸了6年的幸福湖重新碧波蕩漾。
每天清晨村兩委班子會前,燕振昌都會繞著村子轉一圈,“燕書記常說,村民找到村里都是作難的事,村幹部一定要記在心頭,千難萬難不能讓民眾為難。”水磨河村委幹部韓慧君說。
“五不沾邊”,不占便宜淨吃虧
水磨河村有黨員170名,每次開黨員會在家的黨員全部都會參會,甚至連90多歲的老黨員趙春生,也會讓家人用輪椅推來開會。“燕書記以身作則給黨員幹部帶了個好頭,全村沒有一個人不支持他工作的。”村委委員燕松軍說。
燕振昌年輕時就是桿“老煙槍”,可在30年前他突然把煙給戒了。原來在建設新村時,不少村民為先建自家房給燕振昌送煙,為了秉公辦事又不傷害村民間感情,燕振昌開始戒菸。日記中燕振昌寫道:“就這一根煙,不僅壞了規矩,也給村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負擔,這煙以後不能再抽了。”
在任的44年,燕振昌給自己定下“五個不沾邊”規矩: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煙不沾邊。
“跟他結親,不占便宜淨吃虧。”燕振昌妻子張改真說。上世紀90年代,張改真的一個親戚違反計畫生育政策,找到燕振昌想“通融通融”,但卻被第一批處罰。和燕振昌生活了一輩子,張改真也越來越理解丈夫:“當幹部哪有不吃虧不挨罵的,吃虧的是自己人,罵他的是自家親戚,總比百姓背後戳你脊樑強。”
燕振昌下葬的那天,村里2000多人自發為他送行,按照他定下的規矩,葬禮沒有請“響器班兒”,但哭聲卻響徹全村。“我以前總抱怨他一輩子窩在農村沒出息,可看到那么多村民送他最後一程,才明白他說要乾的大名堂是個啥。老百姓從心底里念你一句好,這比啥都強。”張改真說。
(來源:新華網)
人民日報關於燕振昌事跡的報導
94本日記背後——追記河南長葛市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燕振昌
記者 朱佩嫻
2015年08月18日09:1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燕振昌同志(左一)為育才之家頒發獎牌。燕振昌同志(左一)為育才之家頒發獎牌。
2014年12月12日凌晨,燕振昌如往常一樣,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後,開始寫日記……他寫完3項具體工作安排後,剛寫出一個“4”字,就突發心梗,再也沒有起來。
從1970年當選村支書開始,燕振昌就把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記錄在冊。94本、8000多頁、100多萬字,日記見證著一個貧困村到億元村的鳳凰涅槃,凝聚著一位共產黨員嘔心瀝血的一片丹心。
“留在農村,照樣能幹出名堂來”
“水磨河,磨來磨去災禍多;十年種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窩。”這是四五十年前水磨河村的順口溜,也是水磨河村的真實寫照。
1962年,20歲的燕振昌高中畢業被分配到長葛縣稅務局坡胡稅務所工作。由於工作突出,1966年縣裡選拔幹部時,他是第一人選。然而,就在家人都以為他要“更上一層樓”時,他卻毅然選擇回到家鄉——貧瘠的水磨河村。
燕振昌有文化、肯吃苦、敢做事。1967年,他被社員推選為第八生產隊隊長,帶領社員們辦起農機配件廠、麵粉廠、冰糕廠、機瓦廠。到1981年,大隊已擁有預製板廠、車隊等十幾家集體企業,每年給隊里交利潤30多萬元。3年後燕振昌被選為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
1970年5月12日,他在日記里工整地寫道:“留在農村,照樣能幹出名堂來。”“上面提拔你當國家幹部,你卻不乾?咱們都是高中生,家裡好不容易供咱們上學,你願意留在農村,我還不願意呢!”燕振昌的妻子張改真當時一臉不滿。
燕振昌卻很是自信:“水磨河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水磨河。我就不信,在農村,還乾不出個名堂來!”
讓張改真未曾想到的是,燕振昌在農村這一乾就是44年,帶領村民把一個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億元村、明星村。
“村幹部千難萬難,不能讓民眾作難”
1986年,中央開始有了“股份制企業”的提法,燕振昌敏銳地嗅到經濟改革的信號。“先行一步,也許村里就有條好出路。”他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晚上吃罷飯,燕振昌來到他的老搭班、老夥計張漢卿家,商量建一家股份製造紙廠。一聽燕振昌要鼓動自己入股,張漢卿的第一反應是:“我不乾。”
“一股3萬塊錢,我得借多少戶才能湊齊啊?而且農村搞工業的少,紙廠怕是沒那么多生意啊?再說了,股份制還沒興起來,辦砸了咋辦?”一口氣就是三個顧慮,張漢卿說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搞企業,沒有集體經濟收入,能辦啥事兒?”燕振昌頓了一頓,“幹部千難萬難,不能讓民眾作難。”
張漢卿明白,燕振昌是希望村民都過上不愁吃喝的好日子。雖然得到處湊錢、擔風險,但張漢卿還是支持了他:“村里以土地、房屋等入股,占六成股份,個人一股3萬元,共5股,占四成股份。後來,大家的思想進一步解放,股份占比就逐漸由‘六四’改成‘四六’,讓個人拿得多一點兒。”
水磨河村的造紙廠建起來了,成為長葛市第一家股份制企業,也是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業之一。造紙廠給全村開了個好頭兒,水磨河村的“小金庫”逐漸鼓了起來。幾年間,村里吸收股金800多萬元,辦起鑄鋼廠、澱粉廠等私營企業50多家,水磨河村也成為長葛市第一個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的村子。
“無論如何,得給子孫後代留一方清水”
2007年,燕振昌在日記中焦慮地寫道:“村民發現,幸福湖突然幹了……”湖水驟然乾涸,給水磨河及周邊村莊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附近3個鄉鎮、23個村、近4萬口人的吃水和灌溉出現嚴重困難。昔日一扁擔就能提出一桶水的吃水井,最後打到100米、200米甚至300米,也不見水的影子;4000多畝莊稼地顆粒無收……
經過多方考證,2009年村民發現,幸福湖水憑空消失,附近的平禹煤礦(原新峰龍屯煤礦)卻在用4個大水泵24小時不斷往外抽水。
“這個事情協調、解決難度很大,村民們都快急瘋了……”現任村黨委書記、原村委會主任郭建營說。
面對群情激奮的村民,年近70歲的燕振昌一邊奔走在各有關部門,不斷給各級領導寫信,一邊勸阻村民:“我向你們保證,無論如何,得給子孫後代留一方清水。”
事情在2013年夏天出現轉機。在第一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徵求意見時,燕振昌在座談會上當著省委副書記的面,大膽提出村裡的吃水難題,受到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兩個月後,長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覆,解決了坡胡鎮、後河鎮、石固鎮灌溉水源問題,同時配套建設2.56萬畝田間灌溉工程。乾涸多年的幸福湖重新碧波蕩漾。
“乾工作要像春蠶吐絲,兢兢業業到死方休”
村里統一規劃建設蓋新房,1000多戶老宅子都要拆遷。作為做生意的風水寶地,位於村里最繁華十字街的住戶不願搬,其中包括燕振昌的岳父。燕振昌就從老岳父先下手:“蓋新房,建新村,可都是為了大傢伙兒。作為村支書家,可得帶好這個頭啊!”
張改真告訴記者,拆遷時,娘家人不情願地第一個搬走了。但等到新宅子建起來,大家都在爭要門面房時,燕振昌卻沒第一個想著娘家人。為此,老岳父“恨”了他多年。
2012年,村里又建新社區。張改真三番五次勸燕振昌:“這次能為自家要一間了吧?”燕振昌卻道:“村里門面房緊張,咱是村幹部,怎能跟大家爭這個?”
如今,水磨河村街道兩旁門店林立,300多個門店、500多間門面房中,燕振昌家沒有一間。
“乾工作要像春蠶吐絲,兢兢業業到死方休。做人要像點著的蠟燭,從頭燃到腳一生光明。”燕振昌說到做到。
燕振昌去世時,全村人哭紅了眼,自發為他送行……經許昌市委批准,他的身上蓋著鮮艷的黨旗,被安葬在村裡的祭祖園。園門古樸,上面鐫刻的正是他親自編寫的對聯:“伏牛靈照忠孝子,暖泉滋潤德善心”;橫批“德澤猶存”。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8日 06 版)
大型現代豫劇《燕振昌》舉行匯報演出
2015年08月19日 15:05:32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8月18日晚,大型現代豫劇《燕振昌》匯報演出在河南省許昌市許都大劇院舉行。該劇是河南省許昌市知名劇作家齊飛根據河南省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原黨委書記燕振昌生前事跡所創作,通過燕振昌解決村民吃水問題、解決南水北調工程房屋補償問題、弘揚孝道等方面,展現燕振昌身為基層幹部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新華社發(牛書培 攝)
大型現代豫劇《燕振昌》劇照大型現代豫劇《燕振昌》劇照

  

  

  

  

  

  
中共河南省委關於開展向燕振昌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2015年9月17日)
燕振昌,男,漢族,長葛市坡胡鎮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196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2月起先後擔任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2014年12月12日,因操勞過度突發心肌梗塞,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燕振昌同志44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帶領全村黨員幹部民眾開拓進取、頑強拼搏、務實發展,把一個昔日的貧困村建成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水磨河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文明村、省生態示範村,村黨組織被授予省五好黨組織稱號,他先後獲得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勞動模範、省農村基層幹部標兵等榮譽稱號。
燕振昌同志是我省農村黨組織書記的榜樣,是全省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是黨的民眾路線和“三嚴三實”要求的自覺踐行者。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應有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做到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農村工作的無限熱愛,對人民民眾的無限深情。為深入學習宣傳燕振昌同志先進事跡,引導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更好地服務人民、幹事創業,省委決定,在全省廣泛開展向燕振昌同志學習活動。
學習他對黨忠誠、堅守信念的政治品質。燕振昌同志政治立場堅定,始終把永遠聽黨話、堅定跟黨走作為最重要的人生信條,把服務民眾、造福鄉里作為畢生追求。青年時期,他憑著踏實肯乾的精神和工作上的突出表現,擔任生產隊長3年就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雖然有數次成為國家幹部的機會,但他都沒有動搖在家鄉幹事創業的決心。他說:“再大的官也是為人民服務,在農村也能幹出個名堂,能為水磨河老少爺們辦點實事,就是我的用武之地。”學習燕振昌同志,就要像他那樣,堅定理想信念,忠誠黨的事業,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
學習他勇於開拓、引領發展的擔當精神。水磨河村曾經貧困落後,民眾溫飽難繼。燕振昌同志任黨支部書記以後,以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為己任,帶領民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闖出了一條共同致富的好路子。他說:“政治過硬是硬本領,帶頭賺錢是真本事。能服務又能致富的村幹部,才是真正腰桿兒硬的好乾部。”在他的帶領下,水磨河村成為許昌市第一個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的村子。2014年,村年產值超過4億元,投資百萬元以上的股份制企業達50多家,吸納周邊富餘勞動力近萬人。學習燕振昌同志,就要像他那樣,真抓實幹,勇於開拓,積極進取,做想幹事、會幹事、乾成事的好黨員、好乾部,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業績。
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燕振昌同志始終把為民服務作為不變信念,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為民眾乾實事、解難事、謀福祉上。44年來,他記下了94本工作日記,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握著筆在筆記本上記錄當天要做的工作。他常說:“咱不能坐在村里等民眾找咱,咱得主動下去,遇到啥事隨手就給他們解決了。”他帶領民眾先後8次改擴建村中國小,建成了長葛市第一個農村全寄宿制中學;著力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條件,用10年時間完成老村改造,修建排水渠,硬化全村大街小巷,建成多功能文化大院、休閒娛樂廣場、生態園;為全村70歲以上老人發放生活補貼,建成全省第一家村級敬老院,實現了全村孤寡老人集中供養;通過6年堅持不懈奔走,為村里解決了吃水問題,配套建設2.56萬畝田間灌溉工程。學習燕振昌同志,就要像他那樣,時刻把民眾置於心中最高位置,心繫民眾,為民造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千方百計辦好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
學習他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燕振昌同志始終秉持對公職的敬重、對公權的敬畏、對規矩的堅守。在任期間,他為自己和村“兩委”定下了兩條不可逾越的規矩,對自己是“五個不沾邊”: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煙不沾邊;對村民,堅持“四個不乾”:村民不同意的不乾,收費攤派的不乾,搞形式做面子的不乾,村民得不到實惠的不乾。為讓民眾對村務清楚明白,對村幹部信服,他堅持每年臘月初八召開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在會上公開村裡的收支情況,表決通過村黨組織下年度事務預案。他時時嚴於律己,處處以身作則,不和稀泥,不搞特殊,帶出了一個風清氣正的班子、一個民風淳樸的村莊,使水磨河村成為長葛市多年來唯一的“零上訪村”。學習燕振昌同志,就要學習他清廉的為政品格,自覺做到嚴律己、有底線、守法紀,在任何時候都穩得住心神,抵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乾乾淨淨幹事,清清白白做人。
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總引領,努力打造“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開展向燕振昌同志學習活動,對於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幹部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在推進當前各項工作中振奮精神、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省各級黨組織要把開展向燕振昌同志學習活動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結合起來,把燕振昌同志的先進事跡作為專題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對照其先進事跡照鏡子、找差距、明方向,真正把“三嚴三實”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用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擔當精神、公僕情懷、高尚情操服務人民、凝聚力量,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為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中宣部授予燕振昌“時代楷模”稱號
1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以“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為主題,在中央電視台“時代楷模”發布廳向全社會發布青海省原副省長尕布龍、河南省燕振昌的先進事跡,並授予他們“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中宣部的授予決定中這樣寫道:“燕振昌同志忠誠黨和人民的事業,把為村民服務當成座右銘,44年如一日,帶領全村幹部民眾苦幹實幹,脫貧致富,把昔日的貧困村建成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是黨的基層幹部的優秀代表。”“時代楷模”發布活動現場播放了燕振昌的先進事跡短片,展示了中國楹聯學會和中華詩詞學會創作的反映其崇高精神的楹聯和詩詞。燕振昌的妻子張改真走上前台,領取了“時代楷模”紀念章和榮譽證書。
手捧沉甸甸的榮譽,張改真動情地說:“燕振昌被評上‘時代楷模’,我心裡特別激動。老伴已經走了,回去我要繼續教育孩子們,發揚好傳統,踏實工作,一心一意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