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燕子鄉轄燕子、新行、程豐、朝陽、下油坪、清湖、湖坪、車家、董家、龍坪、東鄉、茶店、楠木、桃山、百順、三溪、鹹盈、紅連、大岩、蕎雲、響溪、溪坪、菜坡、新寨、石龍洞、瓦窯坪、北古荒、大五里坪28個行政村,189個村民小組。
人口結構
總人口22017人,其中農村人口20668人,勞力 10579人,農戶數6104戶。土家族占57%左右。全鄉有黨員816人,其中農村黨員562人(35歲以下農村黨員61人)。
基礎設施
全鄉耕地面積 42454畝,承包耕地面積25097畝,林地面積39.8萬畝,荒山17.4萬畝,森林覆蓋率80.7%。
著名景點
董家河
董家河穿村而過,因董家村得名,位於鶴峰燕子鄉境內,距縣城42 公里。是一條源於山間蛤蟆井水庫、歸於桃花山水電站的小河,幾次進入伏流,長達20多公里。董家河不長,大概4公里的水路。沿岸的主要景點有“三獅趕象”、“九龜尋母”、山間飛瀑、田園村舍、溶洞奇觀、古樹名木和廟宇遺址、風雨橋等景觀。
董家河兩岸,古木盤龍交錯,掩映水中,形成 “樹在水中生,水在樹中流”的美麗景觀。河水清澈見底,在溫煦的陽光里,一群水鳥在波光上掠水嬉戲,一群群牛羊在岸邊搖動著尾巴,像衛士一樣巡邏守衛著董家河,婀娜的垂柳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圖畫,分不清是雲在水中飄還是水在雲中流。橫亘於河面的土家風雨橋,遠遠望去,像彩虹橫掛在水中,為董家河兩岸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而且給董家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流傳了數百年的土家文化,高亢清亮的“穿號兒”,如泣如訴的“出嫁歌”,神秘詭異的“儺戲”,粗獷明快的“山歌”等土家民間藝術給董家河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也是董家河清清河水源遠流長的內涵。
百順橋碑
百順橋碑系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容美土司田舜年所立,百順橋與五峯縣的鎖金山相鄰。兩岸是懸崖峭壁對峙,有汩汩的溪流聲,但不見波浪涌動。田舜年在兩山夾峙的溪河上修建一座長30米、寬3米的大橋,大橋竣工之時,正值田土司進京叩見康熙皇帝得意返回司地之際。土司百官雲集於此,一則迎田舜年進京回司之駕,二則慶賀大橋建成。田舜年就取其“百事皆順”之意,勒石立碑,命名百順橋。橋頭立了一塊高165公分,寬75公分的大石碑。碑文由容美
土司田舜年親筆撰寫,碑文記載了1689年田舜年進京見皇帝的經過以及修建百順橋的經過,且有容美土司轄屬通塔坪長官司衙署遺址的有關記事。百順橋的遺址也就在這塊石碑的下面。石橋的橋墩基礎還在,是用麻條石砌成的堅固的橋墩,對岸的橋墩也還可以看到。石碑的對面便是通塔坪長官司衙署遺址,位於土司中府(鶴峯縣城)40公里,所以也被稱為東府。百順橋也就成了容美土司通往轄地五峰、水濜,長樂、石樑、下洞等長官司的必經之地和東出司外達枝江、上武漢、下湖廣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