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園學思》由北京大學楊承運教授記述自己從中國小啟蒙、北京大學聆教、留校從教、兼職教學管理七十載經歷的文章結集而成。全書以教育、育人為主旨,涉及地學、環境、教育、文化、音樂、歷史等等,從教學理念、課堂教學、素質教育、師德建設等多方面論說,體現了作者多方交融以培德集能、師恩友愛以蘊親惰的教育成材理念。
基本介紹
- 書名:燕園學思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576頁
- 開本:16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楊承運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40270625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全書的大題目是“教育”,但涉及的內容寬泛:全書由“教學理念”、“師友共勉”、“親情憶念”、“行旅多悟”、“詩韻寓情”等多個部分構成。可見,作者是從不同的視角來表述“教育”這個大題目的。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站在培養人的高度,搞好理科專業課教學——從“晶體光學—光性礦物學”課程的教學想到的
拓寬面向深化改革培養高質量的套用性理科人才
《自然科學專題選講》前言
試論中學一大學的貫通教育和科學一人文素質的培養
《智慧的感悟》前言
國外地學教育的概況與啟示
論地球科學與地球科學人才
關於通選課“地球環境與人類社會”的簡要匯報
祝賀北京大學古琴社成立
《地學教育總體改革研究報告》前言
淺議精品課程建設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時代意義
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畫項目落實檢查斷想
促動及思考——淺談高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育人為本真善為衡一淺談高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主旨
關於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的三次發言
我說大學“特色”的養成
談課程體系建設和課堂教學
感悟“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專題論說
沈括在地學領域的辯證思想與巨大貢獻
關於地質學研究的一些認識論思考
理想的光芒——為當代青年(祖國、世界、未來的希望)而作
自然和美和諧與人——縱談元培先生的美育教育觀,演繹地球科學的遠大真美善
人才培養,多向成才一淺談“人才培養模式”
淺談古琴藝術
師友共勉
健龍舞婆娑一憶陳祖福
懷念我們的陸平校長一一個北大學生的心裡話
銜語隱真情一懷念我們的馮鐘燕老師
“我沒有錯!”——紀念馬寅初校長
謙和中允,融匯大家一懷念琴學名家李允中先生
歡迎許健先生來北大
我拍桌子,他關燈!
氤氳久遠,潤澤流長——懷念季老
老周,請走好!
回憶同卡羅茲教授在一起的日子
恭祝侯仁之先生百年大壽
情真篤教樂韻心凝一懷念古琴大師吳景略先生
高等教育的思者、智者,領者、行者——記王義道教授
親情憶念
回去問你們的老師去!
歷歷甲子,念念情深——懷念並祝願母校天津實驗中學
“把那兩個好訊息告訴大家呀!”
獻上我對校園永遠的心——《古園縱橫》後記
我們的好媽媽
我們的“小情人”
念想我的老娘
行旅多悟
第一天:上下初看加拿大
加都敘情
巴黎小游
盧森堡公國半日
米蘭—佛羅倫斯漫遊
羅馬—梵蒂岡一日
聖馬利諾—威尼斯二日
奧地利維也納—薩爾茨堡小記
慕尼黑—新天鵝堡掠游
法蘭克福——謁歌德誕生故居
漫遊愛德華王子島
休倫三日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掠影
聖彼得堡一日
記德意志文化之都德勒斯登
柏林兩日
魏瑪謁游小記
囈語嘮叨
前面的話——先從解題說起吧
1949年的津門利民三措施
三十年前的三大件
教人!救人!
垃圾分類的啟示——“唯物”還是“唯心”?
從餛飩的“古人云”想到的
詩韻寓情
滿江紅——調寄愛子田田述老爸心懷
夜雨
雁
驚蟄慶子周歲
小詩贈摯友闔家——飛雨潔
心描飛君
再寫飛君
戲說雨
寄語潔
詩贈錚老弟
再贈詩錚老弟
你拍我拍一給小獅獅唱念的兒歌
預為北京大學古琴社十周年作
緬懷董老,念記終生——為感念董申保院士作
後記
後記
其後j隨著高等學校理科科學和教學研究基地建設工作的進行,1998年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和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成立,我榮幸地被委任為教研中心的顧問、特聘研究員和教學研究會教材研究部副主任。“中心”的辦公處在北三環馬甸,就在高教社大院裡的一座小樓。這樣,我來高教社的機會也就愈來愈多了。那時,陳祖福同志主持高校教學研究中心的工作,在他的敦促下,我們幾個“被委任者”就有了按時報到和定期開會的要求了,儘管是比較寬鬆,但是有實實在在的事情盯著又怎敢怠慢呢。
至今回想起十餘年來徜徉馬甸的經歷,不勝感慨。記得我們參加過不少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各種活動,除了幾年來新世紀教學研究所的活動之外,印象很深的還有兩個—個是“五十”:上世紀紀念高等教育出版社50年的籌劃準備;另一個是“一百”:本世紀的“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畫”的立項運行。
在北大的教材出版方面,還有兩個“三”:上世紀的三本書——趙凱華《新概念物理》、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唐有祺《化學與社會》;本世紀的《學思叢書》三本書——張玉書《茨威格評傳》、武際可《近代力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樑柱《蔡元培教育思想論析》。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在同高教社上下的領導和同道們一起研討和工作的時候,我親身體驗了高教社崇高的工作精神——高瞻務實,勇挑重擔,兢兢業業地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盡責奉獻。這著實使我領悟到了許多,學習到了許多。因此,每當我從燕園起步到馬甸的時候,心中老是有一種無限快樂的憧憬:去看看多年相知的好友,去翻翻社裡新出的好書,也去聽聽高教、出版方面的新聞、好事。
《燕園學思》主要記錄了我在這20多年來的受教、從教以及參加教學管理方面的經歷和學習體會,也有幾十年我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記敘。2011年,在老領導們的激勵和推動下,我勉力運作;同時,高教社張增順總編輯、楊祥總編輯、林金安副總編、總編室肖娜主任在得知這書的籌劃,也十分明確、肯定地給予了支持。這些都使我十分感動。
還使我感動的是,在較早時整理文稿時,李海風對部分文作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在編輯統稿全書的幾個月里,責任編輯陽化凍的工作在我面前再現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工作精神和認真態度,使我又重溫了高教社的溫暖,我姑且就叫它“高教情”吧!謝謝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承運
2011年11月30日夜
序言
作者1958—1964年在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地球化學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多年。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他又兼做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工作(先後為地質系教學主任,北大教務處副處長)。在理科基地建設、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項目、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和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盡心盡力,務實工作;在教學研究方面,如成人一成才和人才培養模式、中學一大學的貫通教育、高等教育教學評估、地學教育等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全書的大題目是“教育”,但涉及的內容寬泛:全書由“教學理念”、“師友共勉”、“親情憶念”、“行旅多悟”、“詩韻寓情”等多個部分構成。可見,作者是從不同的視角來表述“教育”這個大題目的。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多年來的學習和在工作中,楊承運同志有著很強的責任心和勤于思考的精神,善於觀察,樂於筆耕。在學習研究教育理論和教育宗旨的基礎上,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作出許多縝密的論述,還以生動文字向我們映現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的工作歷程。不止於此,他還回顧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本人親歷的國小一中學的受教經歷。作者記敘的個人成長環境給我們不少啟示,那就是:教育發展和個人成長是離不開國家和社會的大環境的,也一定是同個人的學習志趣和奉獻精神拆分不開的。其中,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師友親情的薰陶也是構成個人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的特色是以個人受教的經歷為起點,在學術、師教、親情、行旅等幾個方面探討,它可以歸結為:教育是養成人格的教育、教育是文化傳統的教育、教育是傳承發展的教育、教育是全程互動的教育。它有論述(教育、教管、評估,地學、科學、哲學,美學、音樂),有念情(師友、啟迪、事件、回顧),有行思(對比、考證、聯想),它記述的個人學習思索的經歷表述了這樣的思想——教育絕對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和提供“資格追求的場所”,而是要牢牢把握它的主旨“人格的養成”和“品行的薰陶”!
全書給我們展示的不僅是高等教育,在中等教育和少兒教育方面也有生動的論述,而且圖文互補,可讀性強。
我很高興高等教育出版社為本書的出版出了大力,特向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的同道們,以及廣大教師和關心教育的家長們推薦這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