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火土

水耕火薅是枝江農民幾千年的勞動傳統,其中燒火土是農民積肥的一種生產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燒火土
  • 來源:水耕火薅
  • 用途:農民積肥的一種生產習俗
  • 原料:板田發子、塘泥、淤泥
方法,用途,

方法

板田發子、塘泥、淤泥等挑到火土場子上,或就地取一層生土曬乾,再將柴草曬乾。燒的時候,先將乾土堆成堆或長或方或圓,厚度1尺左右,名叫“火土底子”。用鋤頭將“底子”上挖成糟使其通風,長方形底子一般挖成“人”字槽,接著將通風槽中填滿穀殼,麥芒殼和乾牛糞,再鋪柴草,鋪柴草時需用一層硬一些的柴草鋪中間,讓其透氣,上面鋪一層稻麥草,其後蓋上土。兩點頭燒。周圍的明火燒完後,就轉為內部燃燒,此時,要在冒煙的地方加土密封讓煙儘量不出來,等燃燒差不多的時候,用鋤頭從邊緣挖出通風溝,這叫“出風”,才能使燒過的火土不帶紅色,又沒有生土,土色呈黑色或黑灰色為最好。

用途

一般用來墊豬欄,牛欄等,不僅可為豬牛防潮,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屎尿浸入火土中,使火土的肥性更好,也可以給火土灌人糞尿,再滲水,把火土睛堆使其發酵後,用作底肥。
冬天,用火土肥果木樹,可以防凍:夏季火土灌糞後拋到田裡具有涼性,可以防暑。火土吸水性強,糞被吸進火土裡放到田裡不易流失。因而,這種積肥方式至今仍受農民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