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疳節(隴縣節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正月二十三,是隴縣的“燎疳節”。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門前點燃一堆柴火,不論男女老少,都在火堆上縱情地跳來跳去,直至深夜,歡樂的笑聲依舊蕩漾在寂靜的夜空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燎疳節
  • 節日時間:正月二十三
  • 流行地區:隴縣
節日起源,節日活動,

節日起源

相傳“疳”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燒燎才能祛除。燎疳,其實就是人們祈盼燎去百病,燎去晦氣,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健健康康,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順順噹噹。在家鄉人的眼裡,燎疳節的結束,才算是真正意義上過完了年。

節日活動

這天大人們會早早地吃完飯,帶上鐮刀和麻繩,出門去割柴。廣袤的黃土原野上,隨處可見的毛蒿,就是很好的柴火,手腳麻利的人一會兒工夫便會背回一大捆柴。
村里那些巧婦,會坐在炕頭剪“疳娃娃”——那是用黃紙剪成的一串連續圖案的娃娃,手拉著手,髮髻連著髮髻,有鼻有眼,栩栩如生。“燎疳”時,也會將這“疳娃娃”一同燒掉。“疳娃娃”象徵病魔,將其燒掉視為“送疳”,寓意祛除疳疾或者防止娃娃患疳疾。
天剛擦黑,隨著村子裡第一家火堆的燃起,人們陸續點燃自家門前的柴堆,一人高的火焰噼啪作響,紅彤彤的火光照亮了夜空。大人小孩在夜色中圍著火堆,盡情地跳著、叫著。大人們往往只是象徵性地跳幾下,就站在一旁圍觀。火焰很高的時候,娃娃們已經不敢從中間跳了,就在旁邊把腿抬起燎燎。而那些膽子大的娃娃,會遠遠地助跑,然後從火堆上一躍而過,落地後會贏得周圍人的驚呼聲和讚嘆聲。襁褓中的孩子會被大人抱著,輕輕地在火的邊緣燎燎,這個過程對他們也是很重要的。有人甚至還把小一些的家畜或幼崽抱著從火上跳過,以求牲畜興旺。
對於燃燒過後的灰燼,家鄉人的講究可多了,用鐵杴把燃剩的帶火星的灰燼輕輕揚起,一些人還要通過看密密麻麻的火花,依據火星的大小、形狀來預測今年糧食的收成如何。
“正月二十三,牛馬歇一天”,在家鄉還流傳著這樣詼諧質樸的俗語,意思是在這一天,所有的牲畜都要歇一天,不下地。正月二十三一過,年亦過畢,春耕開始,牲畜也要下地了。人們在火的燃燒中結束了過年的歡樂,新的一年也從火的燃燒中開始!
隴縣燎疳節,寄託著家鄉人祛除百病、追求紅火日子的願望,期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希冀,它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