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舞(青田百鳥燈舞)

燈舞(青田百鳥燈舞)

燈舞(青田百鳥燈舞),浙江省青田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青田百鳥燈舞歷史悠久,據清代康熙年間《青田縣誌·歲時風俗篇》記載,唐代景雲年間青田地區就已經出現了百鳥燈舞。青田百鳥燈舞的燈具是根據鳥類的原型製作而成,表演過程以隊形、鳥形與舞鳥人的組合舞蹈變化為主,表現“百鳥覺醒”“鶯歌燕舞”“孔雀開屏”“百鳥爭鳴”“喜鵲銜梅”“晚鳥歸巢”“松鶴延年”七個舞蹈主題。青田百鳥燈舞主要有龍擺尾、四方陣、雙飛燕等走陣以及“雀躍”“鷹轉”“燕驚”等舞步。

2012年6月25日,青田百鳥燈舞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1月11日,燈舞(青田百鳥燈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舞(青田百鳥燈舞)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浙江省青田縣
  • 遺產編號:Ⅲ-45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形式,組織形式,音樂特點,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青田縣始建於唐代,地處甌江中下游。全境多山,屬括蒼山脈。山民們居住在高山峻岭、深溝冷箐之中,靠山吃山,與禽鳥為鄰。特定的地理環境與自然風物成為哺育青田百鳥燈舞的搖藍。
清代康熙年間《青田縣誌·歲時風俗篇》載,青田自古以來“元旦姻里交賀,折柏枝肖鳳,形懸於中堂”。青田縣誌的記載始於青田建縣年代,可知青田百鳥燈舞在唐代景雲年間就已經出現。
清朝乾隆年間,青田百鳥燈舞的隊伍有三十多人,每人手中提一根柏樹枝(或其他樹枝),在柏枝上扎有三至五盞鳥燈,每盞鳥燈的翅羽和鳳凰的尾翎是用扁形的柏葉裝飾的,這和縣誌上記載的“柏枝鳳形”相似。
清代末期,石溪、良川、山口等鄉的百鳥燈已不用柏枝和柏葉裝飾,在一塊檔板之上並立兩盞鳥燈,下面有一根長三尺許的圓木柄,供舉燈之用。
由於青田縣魚燈舞發展較快,百鳥燈舞曾一度衰落,險臨失傳。1936年,山口村周定和、周景文、裘定飛、毛岩標等人重新整理百鳥燈舞,恢復活動。他們整理髮展青田百鳥燈舞的同時,把魚燈舞的陣圖滲入百鳥燈舞之中,並模仿鳥類的一些動作和習性,創造出一些新的舞蹈動作和隊形。同時又仿照魚燈,把原來兩盞並立在檔板上的鳥燈改為人一燈。這次的整理,為後來青田百鳥燈舞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早期的青田縣魚燈舞都是男性參與,1969年經過整理加工之後,改為十四名姑娘舞燈,由“牡丹”領隊,鳳凰居首,接著是青鸞、孔雀等十二盞鳥燈。
青田百鳥燈舞的發展,與青田石雕也有著密切的聯繫。石雕的各種花鳥造型,直接為製作鳥燈提供了仿製資料。山口、油竹、方山一帶是石雕的發源地,大批的石雕藝人參與當地的百鳥燈舞活動,推動了工藝舞藝相互促進。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青田百鳥燈舞舞隊一般有演員32人,演員手提鳳凰燈、青鸞燈、白鶴燈、山雞燈、斑鳩燈、孔雀燈、喜鵲燈、黃鸝燈、麻雀燈、青翠燈和春燕燈等多種鳥燈,每盞鳥燈的翅羽和鳳凰的尾翎均用扁形的柏葉裝飾。百鳥燈舞表演時,以兩朵“牡丹花”領隊,鳳凰燈和青鸞燈居群鳥之首,緊跟牡丹。演員按規定舞式變換隊形舞動鳥燈,隊形變化連線自由,表演陣式可多可少,可長可短,全由領隊根據需要而定。青田百鳥燈舞舞燈的隊形,除繼承原有的“龍擺尾”“四方陣”“雙飛燕”等程式外,還吸收了魚燈舞的“四角循”“剪刀陣”“抲山拗”“鉤連陣”“跳龍門”“雙龍噴水”等程式。又根據鳥的習性,借鑑青田石雕傳統題材,創造了“接龍”“啄米”“驚飛”、“鳳采牡丹”“喜鵲含梅”“雀跳”“燕驚”等舞蹈動作,並以用鑼、鈸、小鑼鼓等打擊樂器和嗩吶、二胡、京胡、笛子等絲竹樂器伴奏。舞至高潮時,嗩吶聲驟起,舞步加快,鳥燈高翔低掠,大起大落,熱烈而奔放。舞蹈最後以“孔雀開屏”、“百鳥朝鳳”結尾,寓意吉祥如意。
燈舞(青田百鳥燈舞)
青田百鳥燈舞

組織形式

青田百鳥燈舞舞隊的組織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由村裡的民間燈舞藝人自動組織,挑選村里青年組成“某村百鳥燈”;另一種是以某姓的祠堂為名組織,挑選本宗的青年進行訓練,叫“某村某姓百鳥燈”。前者屬於自娛性,後者還有光宗耀祖的目的。
青田百鳥燈舞舞隊隊首由藝術水平較高的民間燈舞藝人擔任,並負責訓練。每隊除隊首外,還有二至三人專門負責“發帖”,收“紅包”,安排演出點吃飯、休息等事宜。負責這種工作的人叫“放帖”。以村組織的燈隊,隊員自己出資製作燈具,訓練時沒有報酬。以某姓祠堂組織的燈隊,大部分是族中人自願出資,訓練也無報酬。他們的活動方式是發帖,登門拜年慶賀。發帖對象大多是外村的同鄉和親友。收來的“紅包”,由“放帖”者經管,除部分供燈隊活動外,其他分酬給隊員。
青田百鳥燈舞還有一種活動方式是為辦公益事業集資義演,集資的資金除部分酬給隊員外,大部分用於公益事業。

音樂特點

青田百鳥燈舞伴奏的音樂,主要是流行在青田農村的民間鑼鼓“十樣錦”,有時配有嗩吶或二胡、笛子、板胡、京胡等絲竹樂器吹奏民間小調“春暖花開”“萬年歡”等曲子。但音樂節拍與舞蹈不完全吻合,只起鬨托氣氛、陪襯作用。打擊樂伴奏也較為自由,演奏與停止全憑藝人的藝術修養,這樣反而增加了伴奏特色,不至於單調。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詹民清,男,漢族,中共黨員,1946年8月生。青田百鳥燈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成功設計“活魚燈”,還參加百鳥燈、龍鳳燈、百獸燈、牛燈等一系列燈具製作活動。已掌握百鳥燈製作的全套製作技藝(包括木頭基架、鳥身、鳥翅的竹蔑札制,燈光設計、糊布、貼羽、剪貼裝飾和著色等)。多次組織百鳥燈隊伍參加包括國外多地的演出。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青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獲得“燈舞(青田百鳥燈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燈舞(青田百鳥燈舞)項目保護單位青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演
2016年11月,青田百鳥燈舞在浙江省“美麗非遺走進青田山口文化禮堂”活動中進行了表演。
2017年6月,青田百鳥燈舞參加了“百鳥歡歌家鄉情 石雕鐫刻工匠魂”非遺主題踩街攝影活動。
2019年6月26日至28日,青田百鳥燈舞參加了景寧舉辦的2019年“非遺薪傳”——浙江傳統舞蹈展演展評活動;同年9月,青田百鳥燈舞在“田園德清·博覽中國”慶祝農民豐收節活動暨首屆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中進行了表演;同年11月,青田百鳥燈舞參加了僑博會巡遊活動。
2020年6月10日,青田百鳥燈舞在“文化遺產進景區”“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中進行了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