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燈籠石松
- 拉丁學名: Palhinhaea cernua (Linn.) A. Franco et Vasc.
- 科:石松科
- 屬:燈籠草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垂穗石松多年生草本。鬚根白色。主莖直立,基部有次生匍匐莖,長30~50厘米或更長。葉稀疏,螺旋狀排列,通常向下彎弓,側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葉密生,線狀鑽形,長2~3毫米,全緣,通常向上彎曲。孢子囊穗單生於小枝頂端,矩圓形或圓柱形,長8~20毫米,帶黃色,常下垂;孢子葉覆瓦狀排列,闊卵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長睫毛;孢子囊圓形,生於葉腋。孢子四面體球形,有網紋。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溪邊或林下蔭濕石上。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主治祛風濕,舒筋絡,活血,止血。治風濕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風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損傷,湯、火燙傷。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 煎水洗或研末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