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心效應
- 外文名:Wick effect
- 類型:生活
- 屬於:刑偵
名稱,化學上,刑偵學上,相關案件,
名稱
燈心效應
英文名稱:
Wick Effect
化學上
所謂“
刑偵學上
所謂燈心(或芯)效應,是指人體在特定狀況下,如同蠟燭一樣持續燃燒。酒醉或昏睡中的人,衣物被火焰點燃,接觸衣物的皮膚因而燒灼肉綻。接著,皮下脂肪由於高溫而融化、流出傷口,並開始浸潤衣服。衣服被液化脂肪浸濕後成了蠟燭燈心,而體內的脂肪就像是蠟,源源不斷地提供燃燒的燃料,於是人體就像蠟燭一樣慢慢地燃燒,直到所有的脂肪組織都被燒完。當事人意識昏迷,並未感到痛覺,就此醒不過來。而且,人類的骨髓和脂肪同樣可燃,這就是為什麼人體自燃可以連骨頭都燒成灰燼,比火化更徹底。人體像蠟燭一樣地燃燒,但,這是形態內外相反的蠟燭——燭心在外,包裹著蠟油。根據這個理論,人體的軀幹及大腿,必定燃燒得最完全,因為積存的脂肪最多。至於沒有衣服覆蓋的身體部分則不會被燒毀,因為融化的脂肪需要有衣服做燈心,才能充分地燃燒。 另外,脂肪燃燒時會產生濃煙,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死者房間的天花板和牆壁會被燻黑。有些融化的脂肪會流出體內,流到地板上,由於沒有衣服做為燈心,部分脂肪並未燃燒而殘留下來,所以在死者身下的地板,總能發現黃色的黏稠物質。
一九九八年四月,加州犯罪學研究所的約翰·德·哈安博士做了一個實驗,首次檢證燈心效應。他到屠宰場買來一頭死豬──豬的脂肪含量與人體近似──並在豬體上裹了毛毯,至於房內,一旁則擺了電視機。哈安在毯子上澆了一些汽油,然後點火。 實驗證明,豬油隨著高溫而滲入毛毯,形成燈心,火焰持續地燃燒了好幾個鐘頭。大約五個小時後,豬骨被火燒裂,與脂肪成分相近的骨髓流出,火焰最後把骨頭燒成碎炭。至於未裹毛毯的豬肢,則沒有遭到波及。特別注意的是,燈心效應所產生的火焰並不猛烈,火勢不會延燒到一旁的電視機;未燃的脂肪有如濃稠的黃油般遺留在地板上。燒盡的豬只,形態與人體自燃現場一模一樣!
相關案件
1991年2月,美國俄勒岡州Medford市附近的一座樹林中,兩名步行者發現一具正在燃燒的女屍後報警。這具女屍“營養良好”(換句話說,就是肥胖),胸口和後背有多處刀傷,手臂向外展開,小腿和頸部有燃燒跡象,右臂,軀幹及大腿的軟組織被燃燒殆盡。大部分骨骼仍然完整,但已經在高溫中變脆。從胸部至膝蓋的大部分肌體組織已被焚毀。辦案人員表示脊椎和盆骨已被燒成灰燼,無法收殮。兇手在屍體上噴灑了將近一品脫(略小於半公升)的barbecue starter fluid(一種引燃燒烤碳的油料,類似煤油)。由於被衣物包裹的屍體含有大量脂肪,被噴灑了助燃物並在富有氧氣的環境中固定燃燒,因此發生了“燭芯效應”——在高溫狀態下緩慢地燃燒了將近13個小時。
1997年秋天,在美國俄勒崗一個小鎮附近的樹林裡,有人發現一具正在燃燒的年輕女性屍體,便立刻走上公路截停警車報警。一位副警長為了收集證據,及時拍下了現場屍體的照片,這是第一次拍到屍體正在燃燒,有火焰的照片。
似乎又是一宗人體自燃案例,但警方的調查已證實,這是一宗兇殺案件。目擊者稱:早晨7時就看見有人把什麼東西扔進路邊的樹林點火燃燒,當時沒有在意,直到中午12時多走近事發地點時才發現那是一具屍體。而另一個目擊者見到死者在案發前不久搭上了一輛駛往出事地點的順風車。
加州刑事偵察學院的德漢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縱火案專家,他認為俄勒崗樹林案件對解釋人體自燃很有幫助。該案獨特之處是屍體被發現時仍在燃燒,並且已經燒了5個多小時。照片顯示了的火焰高度(非常難得的記錄)不超過半公尺,而周圍燒毀的面積卻很小,正是燭芯效應的情形。
徳漢教授前往現場做深入調查,發現死者躺在很厚的一層枯葉上,從燃燒痕跡判定,屍體是在細小的範圍猛烈燃燒了很長時間。而且,不但衣服能形成燭芯效應,地面厚厚的樹葉也形成燭芯效應,令屍體不斷燃燒。
兇手很快被抓獲,是一名嚴重精神病患者,德漢無法問得兇手是怎樣令屍體燒成了灰燼的。
這時,法國的一個同行聯繫德漢,說他們正在調查一宗案件,看似人體自燃,其實是謀殺案。兩名兇手被捕後交代:他們在一民居里殺死戶主,並試圖把房子燒掉毀滅證據,便倒了一些香水在死者衣服上,點燃後離去。結果,警方在現場見到的是:死者屍體被燒為灰燼,但房子卻完好。
法國的火災調查專家們的推測:死者衣服被點燃後,香水(易燃液體)很快燒完,火勢沒有蔓延到整個屋子,但熱力把死者身上的脂肪燒著了,脂肪滲入衣服形成燭芯效應,慢慢地長時間燃燒,把整個屍體燒為灰燼。由於脂肪的火焰很小,周圍都沒有燒焦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