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不魯姑,本名李丹。資深媒體人,瑞士旅遊專家,新浪部落格原創攝影之星。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得到瑞士國家旅遊局支持,曾七次赴瑞士,深度旅行、採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不魯姑
- 職業:資深媒體人,瑞士旅遊專家
- 原名:李丹
- 出版書籍:《到瑞士》
人物簡介,其書《到瑞士》,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目錄,序言,後記,
人物簡介
燈不魯姑,本名李丹。資深媒體人,瑞士旅遊專家,新浪部落格原創攝影之星。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得到瑞士國家旅遊局支持,曾七次赴瑞士,深度旅行、採訪。其部落格“廓爾忘言”點擊過千萬,是瑞士國家旅遊局官方網站唯一推薦並連結的華文部落格。其書《到瑞士》講述了其多次去往瑞士旅行後的心得感受,文字簡潔明了,生動形象;內容豐富,深受讀者喜愛。
其書《到瑞士》
《到瑞士》由北京出版集團於2010年6月1日正式出版發行。作者燈不魯姑(李丹)會在這本書會告訴你:瑞士,究竟有什麼吸引著人們?
基本信息
作者:燈不魯姑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第1版(2010年6月1日)
平裝: 336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7 x 2.2 cm ; 699 g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為什麼一個關於瑞士的部落格點擊過千萬?為什麼一本關於瑞士的書讓人相見恨晚?為什麼一本書能讓瑞士駐華大使感嘆“作者是真正的瑞士鑑賞家”?為什麼一本書能獲得世博會瑞士館首發的尊榮?拜倫、尼采、華格納、愛因斯坦、喬伊斯、黑塞、維多利亞女王、赫本、夏奈爾、卓別林、舒馬赫、張大千、朱自清……
為什麼這么多人:天賜才華的、特立獨行的、聲名顯赫的、引領潮流的,都在瑞士找到了最理想的狀態和生活?
如果你對瑞士很陌生,這本書會讓你對它一見鐘情;如果你有計畫前去旅行,這本書會讓你的瑞士之行成為終身難忘的“夢幻之旅”;如果你沒有條件遠行,這本書會帶給你一個夢——這夢不止關乎旅行,更可能讓你重新審視和規劃自己的生活……這本書絕不是一本簡單的旅遊指南書,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最美呈現——有美食,有美景,有浪漫故事,滿足喜歡美好事物並具浪漫情懷的人的所有心思。
可以不去瑞士,可以不愛瑞士,但千萬不要錯過書里的所有美好和感動。因為,人能有多少次這樣的幸運——“從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和國家那裡,體會到了很多我們熟悉的人和事都不曾給予的幸福”?
編輯推薦
《到瑞士》編輯推薦:瑞士駐華大使作序,瑞士國家旅遊局推薦。世博會瑞士館首發 中瑞建交六十年最美的禮物。不止是一本旅遊書 它可能帶你找到自己的夢。拜倫、尼采、華格納、愛因斯坦、喬伊斯、黑塞、維多利亞女王、赫本、夏奈爾、卓別林、舒馬赫、張大千、朱自清……
這么多人:天賜才華的、特立獨行的、聲名顯赫的、引領潮流的,都在瑞士找到了最理想的狀態和生活。瑞士,究竟有什麼吸引著他們、我們?
隨書贈送《瑞士實用信息地圖》(瑞士國家旅遊局特供)
媒體推薦
何以一個關於瑞士的部落格一年內點擊過千萬?何以一本關於瑞士的書讓人相見恨晚?網友評價——
燈姑,你讓我對瑞士長了草啊,從此發憤學外語……
看了燈姑筆下的瑞士,開始留心和體味自己的生活,原來也是很美好滴——有美
景,有美食,有相親相愛的人在身邊,哪怕我們還租著房子,吃著快餐。
如果沒有燈姑,我想我至今也不會如此了解、嚮往和祝福瑞士這個美麗的國家。
我們很幸運,從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和國家那裡,體會到了很多我們熟悉的人和事都不曾給予的幸福。
瑞士、燈不魯姑和她的文字,都給人一種寧靜、和平、謙卑的感覺,這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世界,是最值得珍惜的。
旅遊美食書通常有這么幾種缺點:照片司空見慣沒有神韻,圖文不能相輔相成,行文中帶著炫耀傲慢,動輒批評本國如何讓人無法容忍。燈不魯姑的文章基本沒有這些缺憾。
目錄
一張車票游瑞士
圖說小故事:一隻黃色大爬蟲和一千七百個鄉村
圖說小故事:湖上邂逅
火車旅行的極致之美
圖說小故事:猜火車
樹屋城市
圖說小故事:水仙盛宴
赫本最愛的低調家園
圖說小故事:瑞士有幾個天鵝湖?
瑞士最美的地方在哪裡
種出來的世界遺產
圖說小故事:天堂若有酒館,是否這個模樣?
圖說小故事:在瑞士與葡萄酒約會
月亮從義大利升起
圖說小故事:盧加諾的火腿鋪子
在聖加倫觸摸中世紀
圖說小故事:在濕壁畫中盛放
阿爾卑斯的漂流瓶
圖說小故事:瑞士人的另類浪漫
到瑞士最不能錯過的事情
圖說小故事:山道滑板車——懶人的賞花恩物
圖說小故事:輕鬆慢游兩萬公里
親親雪山
圖說小故事:王者之峰
圖說小故事:那人那山那狗
踮起腳尖等秋天
圖說小故事:燦若繁星的阿爾卑斯服飾
朱古力老店,我的瑞士路標
圖說小故事:超市朱古力
誰的饋贈落在了山坳
圖說小故事:咕嘟咕嘟的陽光
圖說小故事:遇見乳酪成熟商
圖說小故事:在瑞士,乳酪這么個賣法兒
圖說小故事:牛奶做的汽水
認養葡萄,訂一瓶限量版葡萄酒
圖說小故事:年輕的傳奇
圖說小故事:瓦萊州人在地下藏著啥
山林仙蹤
圖說小故事:在瑞士邂逅苦艾酒
和畢卡索共進午餐
圖說小故事:當甜品遇上侍酒師
圖說小故事:餐館裡的世界人民大聯歡
圖說小故事:歐洲第一素菜館館
圖說小故事:美食意味著星期天的家
帶一隻鍋去瑞士
圖說小故事:麵包物語
寫在鑽石上的情書
一隻特立獨行的包
在魔法藥房買化妝品
圖說小故事:主婦瑞士淘寶記
一覺睡到瑞士
在鄉下定一門親戚
圖說小故事:我在歐洲最愛的一張床
瑞士好爸怎樣給孩子過生日
圖說小故事:瑞士街頭好爸多
圖說小故事:每天都是兒童節
圖說小故事:遇仙記
愛情果醬
圖說小故事:楊過和小龍女的瑞士版大結局
瑞士農民的樂活日子
就這樣愛上中國
歲月靜好:一個台灣女子的瑞士家園
圖說小故事:照片救場
燈姑帶你游瑞士: 瑞士十日夢幻之旅
後記
序言
親愛的讀者朋友:
非常高興為大家介紹李丹(她有一個很有特色的網名“燈不魯姑”)的瑞士旅行書,同時對她深入了解我的國家表示敬意。對越來越多將瑞士作為旅遊目的地的中國公民來說,這是一本具有極高價值的旅行讀物。作為瑞士駐華大使,我非常高興我們國家的精粹激發了李丹女士的興趣。
這本新的著作絕不是一本簡單的旅遊指南,而是以一種愉快而又富有挑戰性的方式展示瑞士文化中鮮為人知的珍奇寶藏,相信它的出版會贏得高度讚譽。
李丹女士通過瑞士壯美的景觀帶領讀者體驗一次絕妙的旅行。她的關注點並不僅僅是瑞士朱古力、葡萄酒和美景,而是瑞士文化的核心,讓讀者有機會深入窺探瑞士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無論是愛蒙塔爾的傳統乳酪生產,鐵力士山獨特的冰雪活動,還是首次品嘗典型的瑞士烈酒——苦艾酒,都證明作者是真正的瑞士鑑賞家,一如她對瑞士最真實最純粹的描寫。
我對李丹的貢獻表示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其作品不僅反映了她對瑞士生活方式的熱愛,而其出版又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瑞士聯邦建立外交關係六十周年。因此,我非常高興看到這本書進一步加深了兩國的友好關係,並成為進行大規模文化交流的平台。
由此意義上說,我熱烈歡迎所有中國旅行者來瑞士感受豐富的自然、文化多樣性。瑞士駐華使館讚賞本書中對瑞士的精確觀察和感性描述,感謝作者對加深兩國關係做出的努力。我們還希望所有的中國遊客在瑞士都能獲得激動人心的旅行體驗,並在瑞士聯邦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瑞士駐華大使
BlaiseGodet
顧博禮
轉眼來到中國已經快五個年頭了,中國人做事總講究個“機緣”二字,這次李丹《到瑞士》一書的出版也是如此!
說起緣分,與李丹相識是在2005年。那次的瑞士之行後,她便與瑞士結緣,開始用清新靈動的感性文字描繪一個中國人眼中溫馨浪漫、富有品位的瑞士;用飽含故事的絕色圖片記錄下一個個令人感動的美妙瞬間。多年來,瑞士國家旅遊局一直鼓勵著李丹嘗試用中國人的眼睛詮釋瑞士的理想,支持李丹一次又一次走進瑞士。我很高興地看到,她的文章和圖片早已超越對旅遊景點簡單的描述和浮光掠影的遊客遊記,而是努力呈現給中國讀者一個全新的瑞士,闡述田園詩歌般的瑞士生活的真諦,並最大限度地激發了中國人想要去發現瑞士、認識瑞士和重新理解生活、追求夢想的願望。
人們常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今在北京的媒體圈裡一說起約稿瑞士文章,很多人不約而同會想到一個遠在珠海、未曾謀面的燈不魯姑,這又不得不歸功於李丹——燈不魯姑的部落格了。多年來親力親為的行攝活動,細緻入微的觀察、深入瑞士生活和文化的體驗感悟,提煉出瑞士旅遊、生活、文化、美食等“瑞士式生活”的精彩,展示了瑞士與眾不同且與中國聯繫密切的方方面面……通過網路與網友分享,難怪擁有高達近千萬的點擊量,並有那么多人喜歡她的文章了。目前在國內寫瑞士拍瑞士的作者也有一些,然而這次出版社獨具慧眼選中李丹,我想是希望通過她的書倡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喚醒人們對自然與愛的回歸、對旅行和生活的重新理解。
就在我準備這篇序言的時候,徵集圖書書名和部落格評論的活動也正在李丹的部落格上火熱地進行著,我看到每天都有這么多熱心網友在積極地為這本書的出版貢獻著自己的智慧,我想我們離這本書出版的目的又近了一步:也許你曾身臨這個美麗的國度,也許你正在計畫不久出發前往,也許你還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完成前往瑞士的夢想,重要的是,我們在這裡快樂地分享!
最後,我衷心希望借著此次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出版李丹《到瑞士》一書的機會,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瑞士,與瑞士結緣!
瑞士國家旅遊局中國區主任SimonBosshart包西蒙
從行游,到文化身份的確認
人生如旅。
認識文化最有趣最生動的方法是透過旅行。不同方式的旅行,休閒的、商務的,都可以給予旅行者深刻的感受。歐洲國家的歷史淵源縱橫交錯,平添了不少神秘感。體驗這份神秘感,莫如背上行裝,踏上探索的旅程。這其中,文化感覺的探索,是旅行最令人嚮往和難忘的經驗。
只是,很多時候,人們是把旅行當做一件賞心悅目的衣服,急不可待地穿上,心滿意足地脫下,一些人是用以處理情緒空間的壓迫,更多則是滿足自身的種種欲望。乃至於,我們會遇到越來越孤獨的旅行者,以及他們身上越來越狹隘的心境。
所以,當你決定啟程旅行的時候,一系列哲學問題實際上隨之而來——你為什麼去旅行?你想得到什麼?你能不能得到?
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的“旅行與文化”課程中,把旅行分成三個部分:旅遊、行游和神遊。“旅遊”之上是有目的之“行游”,“行游”之上是更重要、更深、更高層次的、具有中國傳統概念的“神遊”。
旅行若到了著書立說,應該站在“行游”以上的高處。
人總是離開家才覺得家的重要,離開母體文化才體察到自身文化身份的價值。行游的過程,必然是一次次從不自覺到自覺的文化身份的確認。這期間,要經歷文化背景的溝壑、文化差異的疏離和文化認知的落差;這期間,要尋找認知感、親切感、安全感以及快樂感;這期間,要吸納養分,克服無知,心領神會而融會貫通。
這幾年,我在珠海認識了一位出色的旅遊作家李丹(她在部落格里使用的名字是“燈不魯姑”),她的行游經歷頗為與眾不同。作為一名地方報紙編輯,卻連續數年得到瑞士國家旅遊局的特別支持:瑞士國家旅遊局每年根據她擬定的採訪項目,專為安排行程。據我所知,這在中國大陸媒體人中是唯一的。
五年里她七次去瑞士旅行訪問。從她的文章和攝影作品中可以發現,她善於抓住旅行中一個個不起眼的“點”,透過一種很細的心理、情感、思想以及文化比較的結合,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認識、去接納一種新的文化,然後,呈現這種文化中最精粹愉悅的核心。讀她的作品,令人在驚奇之中而有寧靜歡愉。
我在她部落格里看到網友這樣評價:“她不是用一名訪客的眼睛觀察記錄著周遭,而是以居民的身體漫不經心、忘卻了時間一般地去觸摸、品嘗、呼吸、丈量著這熟悉卻又不斷出現驚喜的地方……”
這個評價不錯。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思想的開放。思想的開放一定需要心靈的開放。心靈的開放就需要真情、誠懇、生命與生命的接觸。
這正是李丹的特點。我最初認識她也是緣於一次採訪。本來只是預約半小時的簡短訪談,但我卻不知不覺談了整個下午,而且意猶未盡,接著約她在第二天我進行一個大型文化講座前再聊兩個小時。因為和她聊天,能打開我的思路,讓我梳理出當年開始做“微觀歷史”研究時的所思所感,讓我回憶起生命中經歷的最深刻感動,包括十年前我陪著臨終的母親走在生死交界的經驗。
她好像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實際上那源於她對人性的真切關注和關懷。
無論在地球上什麼地方,人性都是相通的,她的關注和關懷使得被採訪者往往有一種“被喚醒”的感覺,樂於對她敞開心扉。
她的成功來自敏銳、關懷、自信、接納,還有勤奮。她有些提問,曾讓我以為她是學歷史專業出身,但後來才了解,她只是在來訪前兩天找來我這些年所著書籍,做了大量功課。
在她這本書里,看不到文化衝突和掙扎,而充滿心靈的安詳、認同的喜悅。
她跟我說,在瑞士她覺得親切,是因為瑞士人的生活圖景,經常讓她想起莊子,想起陶淵明——行游中,少時神交的先哲時時浮現,令她覺得瑞士有中國古代家園的親切。很多行游者,因為空間轉移而產生文化的不適應,喜歡用“浮萍”來形容這種無根感覺;她卻沒有,她是時時在“他鄉遇故知”。
可見,對不同文化的接納,源於一種牢固的根系,一種對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自信。
行游之際的文化身份確認,正是和外部環境互相接納、互動的過程,而我們需要的唯一,只是開放的心靈。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
香港浸會大學講席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
郭少棠
後記
不斷有人問我:為什麼是瑞士?
其實,曾經是計畫“走遍歐洲 ”的,但 2005年第一次去歐洲,在瑞士走了十天,就決定將那個計畫先放一放。這一放就是五年。五年里我八次去歐洲旅行,有七次去了瑞士。
這就像一個出門去買明信片的人,遇到一本好看的書,錢都拿來買這本書了,收集明信片的計畫就擱在一邊。
第一次看到瑞士,我以為那是一本風光畫冊;再去漸漸發現,那其實是一本很好看的故事書,一片山林、一座農舍、一個小販、一塊蛋糕,背後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著傳奇、浪漫、現實、奮鬥、愛……
再後來,我發現,打開瑞士這本書,就似乎被領著做“入靜”的功課。瑞士人對待生活有一種充滿智慧的誠懇,一種赤子之心,這帶給他們遠離浮華,質樸而享樂的人生,也啟發旁觀者靜下心來,體會本性的真實需求,回歸安寧與平和。在這個意義上,瑞士對於我,可以說是一本心靈深潛之書。
但我同時看到,很多年來,很多人在捧起瑞士這本書時,只顧端詳那嚮往已久的封面——由雪山、銀行、手錶、朱古力組成的誘人拼圖,而錯過更豐盛美好的內容。這樣,即使去瑞士,去過瑞士,卻令人遺憾地一直沒有真正“到”瑞士。
和大家一起打開瑞士這本書,讓去瑞士的人“到瑞士 ”,是我這幾年一直寫瑞士、拍攝瑞士的目的。感謝瑞士國家旅遊局,他們連續多年支持我的旅行寫作,根據我申請的採訪項目專為安排行程。瑞士國家旅遊局中國區主任包西蒙先生(Simon Bosshart) 親自為我建議題材、設計線路、安排接待,這位瑞旅在中國的最高級別官員工作非常繁忙,卻會打來電話,花一個多小時和我商量行程上的細節問題。瑞士國家旅遊局中國華南區和香港代表廖佩琴女士(Casey Liu),對我的工作事無巨細全力相助,並經常與我分享她的瑞士心得,指點我在瑞士“看門道 ”,這本書里不少故事的採訪動念,最初就來自她指給我看的某個瑞士細節。瑞士國家旅遊局北京辦事處媒體經理馮暉女士,在我的寫作過程中給予了熱心細緻的幫助,隨時為我補充素材,以她對瑞士旅遊資源的熟悉和多年策劃經驗,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
還要感謝眾多網友的關注和互動,感謝新浪部落格這個出色的平台,特別是新浪部落格圖片編輯毛小莉女士的長期支持。感謝責編馬力女士,做書如釀酒,她發掘和調動了我所不自知的潛能來釀這瓶酒,並以無比的耐心,等待它的成熟。
這本書,從簽訂契約到最終付印,整整一年時間。一年,足夠一個生命從呱呱落地成長到滿跚學步,而終於,這本書,這瓶酒,釀到了它能到達的那個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