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群山

燃燒的群山

山也能燃燒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南緣有一個叫紅溝的地方,那裡的群山深處就在燃燒,而且已經燃燒了好長時間。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還是去那裡看一看吧!
驅車從石河子市出發向南,經紫泥泉種羊場再向東,進入一片丘陵起伏的山區,沿著山間公路一直向南,便可進入紅溝地區。源於天山融雪的瑪納斯河從這裡蜿蜒流過,即使在炎炎夏日,掬一捧河水仍感到徹骨的冰涼。起伏的山坡上長滿了三葉草、車前、蒿類及一些紫草科和禾本草類,四五月間,山坡上盛開著一叢叢黃燦燦的錦雞兒,胡楊、榆樹、梭梭等自由舒展著腰身,散布其間。時聚時散的羊群好似遠處雪山上飄來的朵朵白雲……。可是,你能想像得到嗎?在這迷人畫卷之下的大山深處,埋藏一個日夜燃燒不止的巨大火爐!
這還得從地下寶藏——煤——說起。紅溝地區是準噶爾盆地重要的煤炭產地,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公路旁和沒有植被覆蓋的山坡上,大多是灰色或灰黑色的岩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含煤地層。這些地層形成於距今約一億七千五百萬年前至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當時的準噶爾盆地氣候溫暖濕潤,地表河流縱橫,蕨類、裸子植物等十分繁茂,形成了大片喬木及灌木叢林。由於此後的氣候變化及地殼運動,這些植物被埋藏在地層中,又經過漫長而複雜的地質作用,植物遺體變成了煤。如今,煤礦工人們正將這些黑色的寶藏源源不斷地開採出來,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
然而,大自然也不總是把這些寶藏全部慷慨地留給人類。在紅溝地區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協調的顏色:灰色或灰黑色的岩層中經常出現一些醒目的磚紅色或紅褐色夾層,這叫燒變層,是煤層自燃後留下的灰燼。地下深處的煤往往處於高溫高壓狀態,當溫度壓力達到一定值時,煤便可發火自燃。由於火在大山深處,地表一般見不到火苗,但日久天長,山體將熱量散發出來,人們能明顯感覺到該地區偏熱的小氣候。

燃
正在燃燒的煤層冒出縷縷青煙和刺鼻的硫磺味
在一處山路邊還可以看到冒著縷縷青煙的褐黑色、紅黑色條帶,並伴有一股刺鼻的硫磺味,距離兩三米遠就能感到熱氣灼烤,這就是地下煤火在地表的露頭,是燒變層的“雛形”。由於目前還沒什麼有效的措施能撲滅地下深處的火,人們只能一邊加緊開採,一邊眼睜睜看著地下煤火自生自滅。有一處地方,一年前筆者經過時還是比較平緩的山坡,時隔一年再去看時,地下的煤火已將那裡燒空,山坡坍塌成半米多深、直徑三米多的凹坑,坑的周圍依然熱氣逼人。

燃
磚紅色的燒煤層在灰黑色的含煤地層中十分醒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