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olf Clausius(克勞修斯)最初提出熵是用來表示任何一種能量在空間中分布的均勻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勻,熵就越大.若一個封閉系統中能量完全均勻地分布,其熵就達到最大值,此時系統被稱為熱動平衡狀態.在Rudolf Causius(克勞修斯)看來,如果讓一個封閉系統自由發展,其能量差總是傾向於消除的.Rudolf Clausius(克勞修斯)由此得出結論:能量密度的差異傾向於變成均等,亦即熵將隨著時光之矢增大.這便是熱力學第二法則.熱力學第二法則所揭示的就是,宇宙總熵會與日俱增,最終會達到熱動平衡狀態,亦即死寂.但是科學家們拒不接受這種說法,因為熵增的法則破壞了生命的有序.從James Clerk Maxwell開始科學家們想方設法駁斥它,這便有了熵貶值的概念.熵是能的函式.能既不被創造也不被消滅,宇宙的能是守恆的.但是當系統趨於熱動平衡,熵值會愈來愈大.這表明能總值不變,但有效能卻逐漸減少,即所謂能降.而隨著能降,熵必然會貶值.
微觀闡釋
Ludwig Boltzmann認為當能量被減少時,原子就呈現為一種更無序的狀態.封閉系統愈混沌,熵值愈大.熵增不可逆性的微觀本質和統計意義就是系統從有序趨於混沌,從機率較小的狀態趨於機率較大的狀態,就是說熵也是機率的函式.龐加萊回歸表明在亞原子世界,“熵減”是存在的.但這裡的熵減並非巨觀意義上的熵減少,而是熵的效力減弱,也就是說熵貶值了.
Ludwig Boltzmann的一生是悲劇性的,他希望為大家驅除夢魘,但由於走了一條超越時代的路而不為人所理解.因此,他與歷史上的科學家們都不同,他幾乎只有“敵人”,僅有的朋友還不完全贊同他.Ludwig Boltzmann是不幸中的不幸,他所做的被“惡意”解釋了.正因為如此,他的工作才顯得那么的難以置信.最後他放棄了,他累了,但他不經意間的小發現卻給後人帶來一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