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軋棒線材力學性能數學模型的建立》是2011年7月1日由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海。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由王勇等編著的《熱軋棒線材力學性能數學模型的建立》內容包括熱軋鋼筋強度計算本構方程的建立、熱軋鋼筋和線材在熱軋過程中顯微組織演變的試驗觀察分析、si—Mn鋼和si—Mn—Nb鋼奧氏體熱變形與再結晶規律的試驗研究與分析、在典型熱軋空延時間邊界條件下奧氏體靜態再結晶模型的建立、熱軋帶肋鋼筋強度模型的建立、計算機軟體編程以及強度模型的實際套用與驗證。開發的強度模型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指導性。《熱軋棒線材力學性能數學模型的建立》可供從事棒、線材生產與科研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軟體開發人員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力學性能數學模型和預報的現狀
1.1.1 目前的鋼材力學性能模型及預報
1.1.2 組織性能預報
1.2 性能預報的意義
1.3 棒線材性能預報的難點
1.4 在宣鋼開發棒線材性能模型的良好條件
1.5 本課題開發的棒線材性能模型的特點
2 鋼材力學性能影響因素的定性分析
2.1 強化機制
2.1.1 細晶強化
2.1.2 固溶強化
2.1.3 第二相粒子強化(沉澱強化、彌散強化)
2.1.4 位錯強化
2.2 韌化機制
2.2.1 溶質原子的影響
2.2.2 晶粒大小對塑性的影響
2.2.3 第二相對塑性的影響
2.2.4 位錯強化與鋼的塑性
2.3 合金元素的作用
3 強度計算的本構方程
3.1 強化理論的基本公式
3.2 回歸分析經驗方程
3.3 複合套用型本構方程
4 熱變形過程中顯微組織的演變
4.1 進展概況
4.2 奧氏體化與初始晶粒長大
4.2.1 奧氏體化溫度對初始晶粒尺寸的影響
4.2.2 連鑄方坯的低倍組織與奧氏體晶粒尺寸
4.2.3 連鑄方坯內的溫度分布測定
4 2.4 連鑄方坯的實際奧氏體晶粒尺寸
4.3 熱變形與再結晶試驗研究(I):si—Mn鋼
4.3.1 試驗方法和程式
4.3.2 奧氏體靜態再結晶規律
4.3.3 形變再結晶對奧氏體晶粒尺寸的影響
4.3.4 熱變形奧氏體對空冷組織的影響
4.4 熱變形與再結晶試驗研究(Ⅱ):si—Mn—Nh鋼
4.4.1 熱變形試驗程式
4.4.2 奧氏體化溫度和初始晶粒尺寸對靜態再結晶的影響
4.4.3 sj—Mn—N11鋼奧氏體靜態再結晶規律
4.4.4 靜態和動態NbcN析出對奧氏體再結晶的影響
4.5 奧氏體形變再結晶與相變的物理冶金模型
4.5.1 奧氏體形變再結晶模型
4.5.2 奧氏體相變模型(v—oL)
4.6 應變速率的影響與溫度補償計算
4.6.1 實際熱軋與模擬試驗的主要差別
4.6.2 對應變速率差別的溫度補償計算
4.7 宣鋼熱軋鋼筋和線材的顯微組織變化
4.7.1 熱軋機組熱變形參數與奧氏體再結晶評估
4.7.2 熱軋鋼筋和線材的顯微組織變化
4.7.3 奧氏體組織演變模型的建立
5 計算機模型的開發與套用
5.1 國內外發展現狀
5.2 現有的組織與性能預報數學模型
5.2.1 物理冶金模型
5.2.2 統計模型
5.2.3 半經驗模型
5.2.4 人工智慧模型
5.3 組織與性能模型的套用
6 棒線材複合套用型力學性能模型的建立
6.1 棒線材數據分析
6.2 熱軋帶肋鋼筋強度經驗模型
6.3 複合套用型強度模型.
6.3.1 HRB335強度本構方程
6.3.2 含鈮熱軋鋼筋HRB400的強度模型
6.4 熱軋線材xY08Z的強度模型
6.5 熱軋螺紋鋼筋強度性能預報系統軟體開發
7 性能最佳化與成分一工藝控制
7.1 HRB335、HRB400直條螺紋鋼調整內控成分,降低錳含量
7.2 改進連鑄工藝,細化初始晶粒尺寸
7.3 軋後控制冷卻,節省微合金元素
7.4 HRB335和。HRB,400批號性能與爐號成分對應
7.5 xY08Z成分最佳化
7.6 HRB400細晶粒盤螺工藝與性能最佳化
7.6.1 連鑄坯情況
7.6.2 軋制情況
7.6.3 試驗情況
7.6.4 金相組織情況
7.7 對熱軋帶肋鋼筋出現屈服點不明顯問題的研究
7.7.1 帶肋鋼筋屈服點不明顯問題的出現
7.7.2 有關試驗情況及分析
7.7.3 無屈服現象原因分析
7.7.4 無屈服現象四種情況的具體原因分析及措施
8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