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敏懸灸

熱敏懸灸

熱敏懸灸,全稱”腧穴熱敏化艾灸新療法”,簡稱”熱敏灸”,屬於針灸的一種,不用針、不接觸人體,無傷害、無痛苦、無副作用,效果優於一般臨床針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腧穴熱敏化艾灸新療法
  • 簡稱:熱敏灸
  • 本質:針灸
  • 副作用:無
  • 特點:不用針、不接觸人體等
  • 用途:臨床針灸
針灸介紹,定義解析,理論介紹,傳統區別,臨床套用,原創始人,事記介紹,學習交流,

針灸介紹

有很多人對“灸”不了解,一旦有提到,就會理解成為“扎銀針”,讓人頓生恐懼感,其實這樣的理解完全是錯誤的,因為“針”和“灸”是兩種療法,只是人們習慣叫“針灸”而已。
艾灸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稱為“針灸”。針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代大說針灸,多數時候僅指針療,已經很少包含艾灸的內容了。人們通常認為針和灸是同一種療法,其實並不是這樣。雖然它們都是建立在人體經絡穴位的認識之上,但針療產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藥物和物理的複合作用。而且兩者治療的範圍也不一樣,所謂“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區別。
“針”與“灸”的區別:1.針刺穴位要求進針十分準確,灸只要按示意圖帖服。2.禁針區域:包括面部、胸部、脊椎兩側等;灸產品無明顯禁忌區。3.針刺只能醒針30分鐘,灸療8小時以上對腧穴能量給予差別巨大。4.針刺只能用手法強化刺激,灸可以近靶點給藥,熱效應刺激強烈。5針刺病人只能醫院求治,而中國灸可以自行治病。“針刺”與“灸療”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中國灸的優勢,極為突出,不僅消除刺入皮膚的恐懼感,而且中國灸的熱療、藥療的雙重效應對腧穴的疏通作用更強。凡是“針刺”可以醫治的病,中國灸均能醫治,一旦喚醒民眾對“灸”產業的認同,中國灸替代針刺的局面就已既成事實。“針”與“灸”的醫療方法,從誕生到今天,已有上千年歷史。中國灸系列產品革命性的突破,改觀了“灸”產業的發展。因此,中國灸次列產品的生命力是無限的,是造福子孫萬代的。
精深博大的中國中醫治病方法概括起來有三大法寶:一碗湯{中草藥}、一根針{針刺}、一炷灸{藥灸},灸法有別於針灸。傳統灸法是用艾絨或其它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傳導,起到溫和氣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是中醫學中最為經典的治療方法之一。中國灸就是秉承古老灸法治病求本的原理,通過運用多種現代科技手段研製成功的,其作用機制是:一方面因為自動發熱的中國灸為人體提供了能量,從而激活免疫因素,增加了治病的白細胞的數量,增強了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並使其吞噬功能增強,另一方面,熱量使得皮膚表面的毛孔擴張,使大量受熱後溶解出來的藥物分子可以快速透到皮下,利用量短的經絡路徑,直達病灶部位,不經過無關臟器從而不對無關臟器產生任何毒副作用,真正達到“一次施灸,沉疴即除”的神奇療效。

定義解析

在臨床施灸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現代科學、現代醫學無法解釋的奇異生命現象。
第一是透熱:灸熱從施灸點皮膚表面直接向深部組織穿透,甚至直達胸腹腔臟器;
第二是擴熱:灸熱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片狀擴散;
第三是傳熱:灸熱從施灸點開始循一定路線向遠部傳導,甚至到達病所;
第四是局部不(微)熱遠部熱:施灸部位不(或微)熱,而遠離施灸的部位感覺甚熱;
第五是表面不(微)熱深部熱:施灸部位的皮膚不(或微)熱,而皮膚下深部組織甚至胸腹腔臟器感覺甚熱;
第六是產生其他非熱感覺:施灸(懸灸)部位或遠離施灸部位產生酸、脹、壓、重、痛、麻、冷等非熱感覺;
第七是上述灸感傳導之處,病症隨之而緩解:施灸部位產生的熱、脹、痛等感覺發生深透遠傳,所到之處,病症隨之緩解。
以上灸療現象的發生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相關腧穴對艾熱異常敏感,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腧穴熱敏化現象,這些已熱敏化的腧穴稱為熱敏化腧穴。

理論介紹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這就是說,針刺的要領是激發經氣的傳導,甚至氣至病所,才能產生較好療效。但長期以來,灸療學僅強調要求施灸過程中的腧穴產生局部熱感和皮膚紅暈,並不強調艾灸治療過程中產生感傳活動。艾灸穴位能不能像針刺一樣發動感傳,氣至病所。灸之要,是不是也要求氣至而有效?乃至特效、高效、速效和長效?在20年的灸療臨床和研究中,我們發現人體在疾病或亞健康狀態下,相關穴位對熱特別敏感,對這類穴位進行懸灸,可出現一些奇異的灸感現象,即: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產生其他如:酸、脹、壓、重、痛、麻、冷等非熱感覺。伴隨著這樣灸感的懸灸,療效明顯提高。因此,灸之要,也需氣至而有效。熱敏懸灸療法以此為依據,得以創立,並療效顯著。

傳統區別

熱敏懸灸是採用點燃的艾材產生的艾熱懸灸熱敏態穴位,激發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感覺等熱敏灸感和經氣傳導,並施以個體化的飽和消敏灸量,從而提高艾灸療效的一種新灸法。
傳統的懸灸療法是以經穴為灸位,局部與表面的溫熱為灸感,每穴艾灸時間沒有個體化的灸量指征,其結果臨床灸療療效的潛力未能發揮。熱敏灸療法與傳統溫和灸療法都是對準穴位”懸空”而灸的懸灸療法,但有以下本質上的不同:
灸感不同:對於懸灸療法,艾熱作用於體表,自然產生熱感;而傳統懸灸僅有局部和表面的熱感。
灸位不同:熱敏灸是在熱敏穴位上施灸,熱敏穴位對艾熱異常敏感,最易激發經氣感傳;而傳統懸灸由於未認識到穴位有敏化態與靜息態之別,因此不要求辨別與選擇熱敏穴位施灸,因此激發經氣感傳的效率很低。
灸量不同:在施行熱敏灸療法時,每穴的施灸時間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個體化的熱敏灸感消失為度的施灸時間,所以是最適的個體化充足灸量即飽和消敏灸量;而傳統懸灸的灸量每次每穴一般從10分鐘到15分鐘,或者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往往達不到治療個體化的最佳灸量。
灸效不同:20年的研究表明,由於熱敏灸激發經氣,氣至病所,實現古人”氣至而有效”的要求,因此熱敏灸的療效較傳統懸灸療法有大幅度提高。

臨床套用

近年的臨床研究表明,熱敏化穴灸療對下列病症能明顯提高療效:如骨性關節炎、肌筋膜疼痛綜合徵、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感冒、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激惹綜合症、男性性功能障礙、痛經、盆腔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中風等。

原創始人

陳日新,男,漢族,1956年出生,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省衛生廳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西省高等學校首屆與歷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現為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熱敏灸醫院院長、針灸康復部主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針灸學會會長。出版熱敏灸專著2部,發表熱敏灸論文66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篇。申請專利4項。
熱敏懸灸

事記介紹

2006年10月28日 “腧穴熱敏化臨床研究”通過江西省科技廳成果鑑定
2009年8月 《熱敏灸實用讀本》出版
2010年9月29日 上海世博會中華熱敏灸全球起航儀式
2011年9月7日 全球首家熱敏灸醫院落戶南昌
2012年1月 權威熱敏灸專業知識普及網站“熱敏懸灸科普網”上線

學習交流

經熱敏懸灸創始人陳日新教授授權非營利性熱敏懸灸知識普及網站熱敏懸灸網得以創建,網站目的在於為廣大民眾提供熱敏懸灸學習交流平台,正確認識熱敏懸灸的醫療原理與治療方法,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養生保健。同時,熱敏懸灸網官方微博養生保健熱敏灸(新浪)也同時開通,及時發布熱敏懸灸相關信息,為廣大民眾提供及時有效的學習交流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