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在氣候濕潤的林緣或疏林地區,以中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為主,並有一定數量高大的雜類草,這種植被組合,稱之為熱帶疏林高草原。
基本特徵
在森林與草原接壤的地區,地形起伏割裂,受森林與草原氣候的交替影響,形成多樣的植物生態環境。輕微的地形起伏,小氣候的水熱變化,對植被的分布和類型也會起一定作用。因而,疏散的森林,連片的草原與草甸植被,以及沼澤地的蘚類等生態條件不同的植物種類,可以同時存在。在地形和緩、氣候趨於乾燥的地方,適於
草原植被的發育,森林可以逐漸過渡為草原。
熱帶疏林高草原地區屬於半濕潤氣候,年降水量約450毫米以上,蒸發量不高,濕潤係數為0.6~1.0。水分條件較好,土壤為灰棕森林土、山地棕壤、山地灰褐土及淡黑鈣土。腐殖質層深厚,可達45~50厘米,肥力較高。
熱帶疏林高草原的植物種類複雜,構成了多種多樣的植被類型。在北京地區,一般草層高度可達60~80厘米,生長茂密,覆蓋度達70~80%。牧草產量較高,畝產青草350~500公斤。森林稀疏散生,或為島狀分布,林間發育為草地。
熱帶疏林高草原內有良好的季節牧場和分散的割草場,一般都發育在森林的邊緣地帶。如大興安嶺西側的樺林、櫟林草原,東北北部平原的榆林熱帶疏林高草原,西藏高原東南部河谷上游的櫟林草原等都是如此。熱帶疏林高草原有蔽蔭、防風和冬春禦寒的條件,且高溫而有長乾季,植物均有耐旱特性,所以食物資源豐富,草食性動物相當繁盛,有垂直分層覓食特性,長頸鹿、大象食用較高層樹葉,黑犀牛、大羚羊食用較低矮樹河灌木,小羚羊吃最低層的樹葉,斑馬吃草類頂部,而瞪羚則啃時嫩草。所以熱帶疏林高草原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基地,特別適於牛的放牧。
氣候變化
熱帶疏林高草原的分布區處於
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偏高,年平均氣溫約25攝氏度。在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為700毫米~1000毫米,有明顯的較長乾季。
生物群特點
熱帶疏林高草原的植物種類較多,每平方米有20種以上。如
西伯利亞艾菊草原的
禾本科牧草主要有
貝加爾針茅、羊草、早熟禾等;豆科有野豌豆、歪頭菜;莎草科有苔草等。雜類草有地榆、柴胡、唐松草、蓬子菜、
棉團鐵線蓮、敗醬、黃花萊等。森林主要為
落葉闊葉林,如櫟林、樺林和楊林等。
由於熱帶疏林高草原的草本植物特別繁茂,所以大型
食草動物特別多,如羚羊、斑馬等,它們喜歡集群活動和快速奔跑。此外,地下穴居的種類也不在少數,如犰狳、金毛鼴等。
熱帶疏林高草原的氣候的乾濕交替,使得生物群的季節變化非常明顯。雨季,植物生長茂盛,許多食草動物從高山遷到草原,隨著食草動物而來的是各種食肉動物;鳥類也來到草原營巢繁殖,昆蟲及洞穴中蟄眠的動物,也開始活動。這時,各種生命達到最大的繁榮。旱季,草類枯萎,喬木落葉,鳥類和許多哺乳類向水草豐富的地方遷移,昆蟲和其他不遷移的動物,有的則進入蟄伏狀態,整個草原變得寂靜而無生氣。
分布
熱帶疏林高草原主要分布於東非、南美巴西高原、北澳大利亞和印度半島等地,其分布地區多在草原的邊緣地帶,或是雨林附近地區,有時熱帶疏林高草原中會混雜著季節林。
對於中國來說,熱帶疏林高草原分布於全國森林與草原接壤的地區,形成獨特的地理景觀,如內蒙古草原的東部、大興安嶺兩側山麓及沿山地丘陵向西南延伸的山地都有。大興安嶺兩側的草原以
西伯利亞艾菊草原和羊草草原為主。
意義
由於受大氣降水等生態條件的限制,熱帶疏林高草原一般不宜大面積開墾種植一年生作物,但熱帶疏林高草原上生長著多種優良牧草,適合於發展食草家畜放牧飼料養業。牧草是草原上的
第一性生產力,它可以通過食草動物轉化為第二性生產力,為人類提供低成本的動物蛋白,脂肪等高熱量食品,改善人們日常的食物構成。
熱帶疏林高草原區除了適合發展畜牧業外,還有不少的特異生境,如山地、河湖、沙地等,可發展其它事業如林業、草業、漁業、
動物飼養業等。
除了生物資源外,熱帶疏林高草原還擁有豐富的非生物資源,如目光能、風能等,均有很大的開發價值。熱帶疏林高草原是半乾旱地區陸地上的一層“生物保護膜”。綠色的高等植物和貼地生長的藻類、地衣等有規律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保溫,保水、防風、抗蝕功能,這個保護層對維護大陸性氣候區的生態環境和保證物種繁衍具有極為重要的生物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