熜白朮

熜白朮

道地產區通過代代相傳,嚴格步驟,能熟練掌握熜的火候、習性,所加工熜術質地堅硬,表皮色深,斷面略呈角質樣,有裂隙,顯菊花紋,常被稱為上品,非其他產區可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熜白朮
工藝流程
熜白朮的需搭建專用熜灶來烘乾白朮。熜灶是白朮道地產區用來烘白朮的專用烘坑(稱術熜),據《新昌民國縣誌》農事調查中記載:“術熜分曲直兩樣,屋闊者多打直熜,屋狹者多打曲熜。熜曲火焰曲入熜斗,熜直火焰直入熜斗,雖曲熜較穩於直熜,而鮮術之易燥不如直熜。”一般曲熜對火溫較易控制,所以傳統以曲熜為主。術熜由熜斗架(熜床)、熜膛、熜火道三大部份組成,用磚、水泥板、泥沙、木板、竹片等搭建而成。大小可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熜白朮
熜灶
1、頭熜
將150~200公斤鮮白朮(俗稱水枝)放入熜斗內的竹簾上,開始火力可猛些,溫度80~100℃,1小時後,待有水蒸汽上升根莖表皮轉熱後,溫度可降至70℃左右(以手摸竹簾不盪手為宜)。經2~3小時後,上下翻動促使鬚根脫落,繼續熜5~6小時,白朮的根須已乾燥,可將白朮從熜斗中全部耙出,不斷翻動,使根須全部脫落。
2、二熜
將頭熜的兩熜白朮合併成一起,先將白朮按大小分開,大的放在熜斗下層,小的放上面。上熜後先加猛火力,待白朮表皮轉熱後,減火力降溫保持在50~55℃約6小時,然後上下翻動一次,繼續再熜5~6小時,熜至七八成乾時,下熜堆積,等待覆熜。
3、復熜
將二熜後的白朮按大、中、小分開各自堆放7~8天,使內部水分外滲,表皮轉軟後,再將白朮按大、中、小分別復熜。復熜開始溫度可稍高,約70~80℃,待上層白朮表皮轉熱後,溫度下降至40~45℃左右,大白朮熜約30小時,中號白朮熜約24小時,小白朮熜約15小時。在復熜過程中要上下翻動1~2次,以使受熱均勻,乾燥一致,直至燥足,即成熜術。
熜燥的標準產地主要是依據經驗鑑別,翻動白朮時(相互敲擊)發出清脆的“咯咯” 聲,劈開後白朮內硬而不潮,黃白色至淡棕色。如是“噗噗”的悶聲,說明尚未乾透。熜術中須注意:1、白朮起土後,須及時上熜烘乾,如果拖延日久,表皮乾癟,成為遲熜術,造成“油個”;2、熜白朮的木柴一般採用桕、桑、楓等雜木(或無煙煤)為燃料,切忌用煙濃、芳香味或氣味重的松、柏、香樟等柴枝;3、頭熜時猛火持續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易發生“空泡”(空心),俗稱“泡術”。頭熜起初時火力不宜過低,否則易造成遲熜術,內質泛油,或後期火力過猛而造成白朮“紅口”甚至“紫口”;4、二熜白朮堆積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使白朮“油個”、“紅口”或“紫口”;5、熜術時要勤翻、勤揀、勤檢,否則易發生焦枯、發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