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名。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熙河路經略安撫使。治所在熙州(今甘肅臨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熙河
- 本質:路名
- 時代:宋熙寧五年
- 別稱:熙河蘭會、熙河蘭岷
路名。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熙河路經略安撫使。治所在熙州(今甘肅臨洮)。
路名。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熙河路經略安撫使。治所在熙州(今甘肅臨洮)。...... 轄境屢有變遷,元豐後改路名為:熙河蘭會、熙河蘭岷、熙河蘭廓、熙河惶廓...
熙河開邊又稱河湟開邊,指的是北宋熙寧年間,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宋朝先後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熙)六州的戰役。宋神宗時期,為了改變...
熙河路是中國的一個地名,曾更名為熙河蘭會路、熙河蘭廓路、熙秦路。...... 熙河路是中國的一個地名,曾更名為熙河蘭會路、熙河蘭廓路、熙秦路。...
《熙河之役原因初探》是1986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麗。...... 《熙河之役原因初探》是1986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麗。主題詞熙河 戰爭責任者...
論熙河之役 .中國圖書館網[引用日期2014-06-23] 詞條標籤: 組織機構 , 社會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
官署名。北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置,掌經畫錢帛、糧草,以供本路邊費,以及榷易貨物、官莊、營田水利、弓箭手等事。以秦鳳路轉運使、副使同領之。哲宗元祐元年...
秦鳳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秦鳳路。管轄:府一:鳳翔。州十二:秦,涇,熙,隴,成,鳳,岷,渭,原,階,河,蘭。軍三:鎮戎,德順,通遠。縣三十八。其後增積石、...
“收復河湟,招撫羌族,孤立西夏”方略,為宋神宗所納,被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率軍擊潰羌人、西夏的軍隊,設定熙州,主導熙河之役,收復熙、河、洮、岷、宕...
神宗採納李憲建議,於次年正月改熙河路為熙河蘭會路。七月,宋神宗採納徐禧建議,築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北)。1082年(北宋元豐五年),神宗在銀、夏交界修築永樂城...
蔡延慶(約1028~1090),字仲遠,北宋萊州膠水(今平度)人,蔡齊之侄。北宋官吏,曾任河中府知府,秦鳳等路都轉運使。因熙河之戰功績突出,蔡延慶升任成都府知府兼...
任湟州知州。因事貶駕州別駕。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王厚、高永年再次攻取湟州,史稱熙河開邊。中文名 王厚 外文名 字號:處道 國籍 中國(北宋) 民族 ...
李山甫,字明叟,北宋建昌軍南城縣龍溪保人(今江西省資溪縣高阜鎮港口村葉源人),漢族江右民系。李山甫是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任建寧知縣。熙寧六年(1073年...
捷報傳來,宋高宗任命吳璘為定國軍承宣使、熙河蘭廓路經略安撫使、熙州(今甘肅臨洮)知府。[3] 吳璘抗擊金軍 紹興六年(1136年),朝廷新設定行營兩護軍,吳璘為...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出任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後先後改知渭州、熙河。大觀年間遷朝請大夫、直龍圖閣、陝西路轉運副使、右文殿修撰,宣和年間遷尚書戶部侍郎。...
但隨後相繼發生的遼宋邊境爭端和交趾侵宋事件,以及熙河路羌、蕃部族的反宋戰爭,卻打亂了這一軍事部署的繼續實行,宋神宗被迫停止了西征的腳步。...
北宋,初為河湟唃廝囉政權所轄;熙寧五年(1072年)置熙河路;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取河州,屬熙河路經略安撫司。金朝,天會九年(1131年),為河州;皇統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