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體破碎是擠出物表面出現凹凸不平或外形發生畸變或斷裂的總稱。發生熔體破碎的原因仍然是彈性,但是對其機理還沒有完全了解清楚,有些現象還不能從分子結構觀點加以解釋,更談不上對其預測和加以防範了。目前對其的解釋是,在流動中,中心部位的聚合物受到拉伸,由於它的粘彈性,在流場中產生了可回復的彈性形變。形變程度隨剪下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當剪下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彈性形變到達極限,熔體再不能夠承受更大的形變了,於是流線發生周期性斷開,造成“破裂”。另一種解釋仍然是“粘一滑機理”,認為: 由於熔體與流道壁之間缺乏粘著力,在某一臨界切應力以上時,熔體產生滑動,同時釋放出由於流經口模而吸收的過量能量。能量釋放後以及由於滑動造成的“溫升”,使得熔體再度粘上。由於這種“粘一滑過程”,流線出現不連續性,使得有不同形變歷史的熔體段錯落交替地組成擠出物。不過這些說法還有一些爭論。
沒有爭論的是:1.熔體破碎只能在管壁處剪下應力或剪下速率達到臨界值後才會發生;2.臨界值隨著口模的長徑比和擠出溫度的提高而上升;3.對大多數塑膠來說,臨界剪下應力約為105~106Pa。塑膠品種和牌號不同,此臨界值有所不同;4.臨界剪下應力隨著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的降低和相對分子質量分布幅度的增大而上升; 回熔體破碎與口模光滑程度的關係不大,但與模具材料的關係較大;6.如果使口模的進口區流線型化,常可以使臨界剪下速度增大十倍或更多;7.某些聚合物,尤其是高密度聚乙烯,顯示有超流動區,即在剪下速率高出尋常臨界值時擠出物並不出現熔體破碎的現象。因此,這些聚合物採用高速加工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