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愛心大使

目前,熊貓面臨絕種危險,全球只剩下1900多隻。熊貓愛心大使主要是熊貓的“代言人”。宣傳熊貓的事跡,呼籲世界團結起來,保護熊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慧喬
  • 別名:熊貓愛心大使
  • 國籍:韓國
  • 職業:演員
  • 信仰:不明
  • 主要成就:全球首位“亞洲熊貓愛心大使
熊貓愛心大使,熊貓守護大使,

熊貓愛心大使

宋慧喬
韓國明星宋慧喬受邀擔任全球首位“亞洲熊貓愛心大使”,2009年06月04日她訪問四川成都的大熊貓基地。 宋慧喬認真聆聽工作人員解說,並親自抱起剛出生八九個月的小熊貓餵食。
宋慧喬宋慧喬
她表示:“以前都只能在照片、電影或者紀錄片中看到熊貓,這次親眼看彷佛像做夢一般。” 宋慧喬還進入野外農園見到更多的熊貓,並給它們餵食。
成都大熊貓基地看中了宋慧喬在亞洲的高人氣和健康積極的形象,因此邀請她擔任全球首位“亞洲熊貓愛心大使”。
成都大熊貓基地方面表示:“因四川大地震,熊貓的另一個棲息地——臥龍基地被毀,因此正在募集重建基金,而這次宋慧喬擔任愛心大使,所以希望能夠得到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幫助。”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黨委副書記為宋慧喬頒發了“成都大熊貓基地大熊貓愛心大使”證書。
成龍
5月12日,在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影星成龍捐資100萬元人民幣認養大熊貓“成成”、“龍龍”,並出任“成都熊貓大使”。成龍表示,作為成都熊貓大使,他會發動更多的人來關心四川、關愛成都和成都大熊貓,今後還將通過自己的國際影迷會籌集資金來捐贈給大熊貓。
黃曉明
2008年10月24日,“熊貓爸爸黃曉明以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熊貓愛心大使的身份,前往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出席“感恩世界,點亮希望——全球首對雙胞胎大熊貓百日慶典”儀式,親自為他捐資百萬領養的一對“龍鳳胎”熊貓寶寶公布名字,並在活動現場演唱了他還未曝光的最新環保情歌《你在我心上》。
黃曉明 熊貓愛心大使黃曉明 熊貓愛心大使
2008年年7月6日,經歷過5·12大地震,得到搶救和保護的大熊貓“幗幗”在雅安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寶寶,這是災後出生的第一對大熊貓幼仔,同時也是2008年全球出生的第一對大熊貓寶寶。黃曉明向研究中心申請認養這對災後的新生命,希望能為它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黃曉明表示希望通過做好愛心大使的工作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加入到保護大熊貓的行列中,不僅是認養,還包括給熊貓們提供最好的野生環境,給它們最合適的自然環境,才是真正關愛它們的根本。
陳慧琳
中新網12月26日電 雅安市旅遊局昨天透露獲悉,香港著名藝人陳慧琳(kelly)將擔任首位“雅安大熊貓旅遊公益愛心大使”。
據悉,陳慧琳在了解到雅安是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後,對擔任大熊貓旅遊公益愛心大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在23日“團團”“圓圓”從雅安啟程前往台北定居後,陳慧琳擔任愛心大使的決心更加堅定。她希望自己擔當愛心大使後能夠更積極地配合雅安,共同致力於大熊貓的保護事業,同時,促進該市旅遊業的震後恢復。
雅安市旅遊局局長李志強表示,“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為重振雅安旅遊市場,我市一直在醞釀雅安大熊貓旅遊公益愛心大使人選。不少知名藝人都進入候選名單。陳慧琳最終憑藉良好的公眾形象,長期熱衷公益事業的愛心成為首位愛心大使。近期,該市將正式向陳慧琳授予“大熊貓旅遊公益愛心大使”聘書。
姜培琳
昨日,剛剛成功登頂四姑娘山大峰的名模姜培琳(姜培琳部落格,搜尋姜培琳)來到臥龍,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和16隻大熊貓寶寶親密接觸,愉快地擔當了“大熊貓愛心大使”。
五一期間,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每天遊人如織,中心的國寶“團團”、“圓圓”和16隻不滿周歲的大熊貓寶寶成為最耀眼的明星。
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大熊貓,姜培琳連聲感嘆:“和電視裡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的確太可愛了。”姜美女在家養了17隻貓和兩隻狗,是個資格的動物愛好者,對國寶大熊貓傾慕已久。經過消毒,換上鞋套,她迫不及待地走進熊貓園。正在園內草坪、鞦韆上嬉戲的國寶一點不給美女面子,照樣自顧自地啃竹子、吃蘋果、曬太陽。在這裡,它們才是真正的大腕。在國寶面前,名模甘當冬粉。姜培琳抱著毛茸茸的熊貓愛不釋手:“還是國寶魅力大,讓我素麵朝天面對鏡頭。”四隻大熊貓寶寶被工作人員抱過來,國寶們圍著美女不改頑皮天性,有的屁股朝天、有的啃美女的胳膊,有的纏著美女不撒手,把姜培琳樂得不行,馬上給最溫順的那隻起名:“就叫一分鐘‘琳琳’吧。”
該中心主任助理、高級工程師李德生給姜培琳介紹,這些8個月至10個月的熊貓寶寶全是在中心繁育成功的,中心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將是大熊貓的野外放生。姜培琳表示,將為保護大熊貓的公益行動奉獻自己的愛心。
奈傑爾·馬文Nigel marven或譯奈吉·馬文
1967年的一天,父親羅傑·馬文為兒子買了一本精裝版的《動物園時光》(Zoo Time)畫冊,在扉頁上寫下“送給奈傑爾,愛你的爸爸”。當 7歲的奈傑爾·馬文翻開書,看著一張大熊貓照片興奮地手舞足蹈時,羅傑怎么也不會想到,四十多年後,奈傑爾會成為中國政府邀請的全球首位來自西方的“熊貓大使”。
書中的大熊貓是倫敦動物園上世紀 60至 70年代最著名的動物明星大熊貓“奇奇”。這也是國內第一隻作為禮物被送往國外、象徵兩國友好的中國大熊貓。
這是奈傑爾·馬文生命中第一次見到這種有著黑白皮毛、體形憨態可掬,並以竹子為食的動物。這一中國獨有的“國寶”在馬文眼裡顯得陌生又稀奇。
這篇介紹“奇奇”的文章,馬文讀了一遍又一遍。在那之後,他便許下了兩個願望:一個是能夠抱一抱可愛的幼年大熊貓,親手撫摸它們的皮毛;另一個是能在中國找到一隻野生大熊貓。今年,他的這兩個夢想全部實現了。
“電視界史匹柏”的“圓夢之作”
第一個把野生大熊貓搬上螢屏的人
現在的奈傑爾·馬文(Nigel Marven),是英國最著名的野生動植物電視節目主持人之一,有“電視界的史匹柏”之稱,曾登上國際電視最高獎——艾美獎的領獎台。
讓馬文少年時代熊貓夢想成真的,是一個“熊貓題材”紀錄片的拍攝計畫。2009年,全球最大影視節目內容供應商——英國富曼集團策劃並資助了這個項目。去年 9月,馬文來到中國,組成一支“尋找野生大熊貓”團隊,踏遍了中西部的崇山峻岭,在那裡完成了近五個月的取景拍攝工作。
這部紀錄片共分 5集,名為《馬文與中國大熊貓》(PandaAdventure with Nigel Marven),由馬文自己導演並主持。在今年4月的坎城國際電視節上,該片引起轟動,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個主流電視台簽約播出。播出後,英國 BBC第五頻道還為此專門設立了“熊貓周”。紀錄片投資方告訴記者,CCTV10和四川衛視也買下播放權,預計在明年春節前後,這部紀錄片將與觀眾見面。和其他紀錄片不同的是,《馬文與中國大熊貓》是沒有劇本的。“因為我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找到一隻野生大熊貓。”馬文說。
雖然之後證明很“賣座”,但在前期,紀錄片的投資方可沒這么輕鬆。現在野生大熊貓數量稀少,很多科學家花數月尋找,卻空手而歸。
馬文他們最後也可能面臨“找不到野生大熊貓”的風險。為此他們設計了一條特殊的路線——以秦嶺為中心,北至陝西西安,南至四川成都,足跡遍布雅安、德陽、綿羊、峨眉山、瓦屋山、唐家河、太白山、周至、洋縣、佛坪等地,沿路不僅可以跟蹤大熊貓的足跡,還能拍攝其他中國特有的動物及鳥類。在動身去中國之前,他們甚至還到美國加州南部的聖地亞哥動物園,拜訪生活在異國他鄉的中國大熊貓。
今年 7月,因為這部紀錄片,奈傑爾·馬文還被成都市政府聘為“熊貓大使”,這是繼影星成龍之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人,也是全球首位來自西方的“熊貓大使”。作為 BBC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馬文有著近 30年野生動植物紀錄片和電視節目的製作經驗,足跡遍布57個國家,甚至到達南極洲追尋企鵝的腳步。
“現在,我可以利用傳播者的身份來向全世界介紹大熊貓了。”馬文對《外灘畫報》記者說。採訪當天,他穿著一件藍灰色印有“奈傑爾·馬文”名字的絨面罩衫。他告訴記者,除了拍電視,他還當起了美國“達拉斯世界水族館”的管理人。“這可是我們的工作服。”他笑道。雖已年過半百,但說起話來仍然中氣十足。
今年最後一天,馬文將帶著耄耋之年的父親羅傑一起來中國跨年。對父子倆而言,此行意味深長。“回想起當年,若不是父親給我的畫冊,可能我也不會選擇現在的道路。”馬文說。他想和父親一起來見證童年夢想的實現。
四川峨眉山上的金頂銅殿,常年遊人如織,香火旺盛。銅殿內有一尊高 5米多高的普賢騎象銅像,兩旁陳列著 24尊銅佛,傳說是峨眉山一千多年來的“聖山守護者”。
馬文也是其中一個“燒香者”。他像模像樣地摸了摸銅象腿,嘴中念念有詞:“保佑我找到野生大熊貓吧! ”
在這之前,馬文一行的運氣的確不太好。在陝西佛坪自然保護區內,他們雖幾度發現大熊貓出沒的線索,如大熊貓糞便、腳印、攝食區等等,卻沒有親眼看到它們出現。況且,佛坪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帶,已經是野生大熊貓分布最密集的地方了。根據全國的“貓口普查”,那裡一共住著約 130隻野生大熊貓。
他們得到過最誘人的線索,是一個新鮮的大熊貓腳印輪廓,大熊貓可能出現在他們到達的一兩個小時之前。他們循著腳印過去,看到前方的一片竹林沙沙作響,卻看不到大熊貓的皮毛。“它們喜歡坐在竹林里,從根部咬斷竹子。所以從上方就很難看到。”馬文說著,臉上顯得有些疲憊和沮喪。幾天搜尋無果後,考慮到預算和紀錄片效果,他們打算先打道回府。
去年初秋,他們把西安兵馬俑作為尋找野生大熊貓的起點。秦始皇陵墓,接近馬文希望找到野生大熊貓的地方。“2000多年前,大熊貓的數量還是很多的。我很好奇,大熊貓有沒有在秦始皇的腦海中閃現過呢?”在紀錄片開始,馬文對著鏡頭說。
拍攝的大本營則設在佛坪自然保護區的三官廟研究站。他們和當地人共吃住,還結識了一批當地的熊貓科學家和搜尋野生熊貓的專家,其中一位姓梁的隊員擁有多年尋找野生大熊貓的經驗,擔任熊貓搜尋隊的領隊。馬文戲稱他為“中國版的摩根·弗里曼”。另一名姓李的隊員則是“爬樹高手”,負責從高處環視周圍的情況。
大熊貓一般會到山谷中過冬,但正逢初秋,它們很可能還在海拔1500米至 3000米的竹林里逍遙。竹林里非常潮濕,由於竹子本身就生長在水分充足的地方,行程中總是遇到多雨的天氣。因此,他們的這一次拍攝,可謂困難重重。
第二次回到佛坪保護區時,已經時隔幾個月了。途中,馬文在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擁抱了熊貓幼仔,還和當地人一起吃到了正宗的麻辣火鍋,看了一出川劇變臉表演;在洋縣,他在濕地看到了 80年代全世界僅剩 7隻的稀有鳥類朱䴉;在唐家河,他在四川地震紀念碑前駐足,徒步行走至 3000多米海拔的山上,找到了希臘神話中的動物羚牛;在雅安碧峰峽,他看望了四川地震後,從被毀壞的臥龍熊貓基地輸送來的大熊貓……
再次回到佛坪,資金能夠支持的拍攝時間僅剩下兩個多星期。馬文和同伴們仍決定最後在這裡碰碰運氣。馬文身高近 1米 9,在濃密的竹林中走得很吃力。他眼看著搜尋隊員個個身手敏捷,也只能加快腳步。“看來,大熊貓矮矮胖胖的體形,就是為在竹林里行走而度身定製的。”他笑道。
就這樣,他們再一次一頭扎進了竹林中。這一次,佛坪熊貓搜尋小組中又增加了兩個新成員:胡爾先生和張先生。領隊梁先生部署大家分小組行動,“所有人都有手機,若誰發現大熊貓,就立即通知其他小隊。”馬文興奮極了,“連這么偏僻的山區都有手機信號! ”
由於攝像設備重達 500公斤,除了攝像機,還包括鏡頭、用於夜間拍攝的發電機,和用於拍攝竹林全景的起重機,他們為此租了幾匹馬,馱著設備緩慢前行。
忽然,一棵樹上幾條熊貓爪子留下的擦痕引起了搜尋隊員胡爾先生的注意,抓痕磨掉了所有的苔蘚和表皮。“這是它用作和其他熊貓聯絡的信號。可能熊貓就在附近!”馬文說。
朝著這個線索尋去,每個人都在同一個地方停下了腳步。“那不就是熊貓嘛!”馬文指向了五米遠處的一片竹林。他甚至能聽到那隻熊貓的呼吸聲,但竹林濃密,看得不是很清晰。“此刻如果有竹子倒塌或崩裂,那就完了。這對熊貓來說簡直就像步槍的聲音。 ”說到這裡,馬文幾乎把嗓門壓到了最低,對著攝像鏡頭悄悄地說。
換了個角度,他們透過一個縫隙看到了那隻大熊貓的臉和一塊手帕大小的黑白色毛皮。雖然不確定是“男孩”還是“女孩”,但這是迄今為止,第一個出現在鏡頭中的野生大熊貓。
似乎所有的運氣都在最後幾天降臨了。第二天,他們還發現了一隻大熊貓和它的幼仔。“我能微微聽到熊貓幼仔的哭聲。我敢肯定,熊貓媽媽在給它的孩子餵奶。”馬文和搜尋隊員伏在竹林上方,熊貓察覺不到他們。“我們沒有打擾到它,它是完全放鬆的。”馬文說。
就在第一次遇到大熊貓的地方,他們又發現了一隻奶白色和棕黑色相間的棕色大熊貓幼仔。情況大大超過了馬文的預期,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種棕色大熊貓有史以來僅僅發現過 5隻,被拍攝到鏡頭裡,還是第一次。”搜尋隊員說。100米外,一隻雌性大熊貓正在覓食,馬文推測,熊貓媽媽回來時,就會給它的寶寶餵奶。“它不會離開幼仔太長時間,豹子和野狗會吃掉它們的。”他說,“它就在我觸手可及的範圍之內,這簡直是我人生最美妙的時刻。現在,讓我們靜靜地離開吧……我已經沒有更多的要求了。 ”
不光是罕見的棕色大熊貓,據當地人介紹,任何種群的野生大熊貓都從未被拍進過紀錄片裡。“我是第一個把野生大熊貓搬上螢屏的人。”馬文告訴記者。
那天晚上,所有隊員在三官廟舉行了一個中國傳統的慶祝盛會。張先生拿出曬好的乾果,廚師紅伊莎從山裡采來野果和菌類,炒了滿滿一桌 12個菜。“也許真的是峨眉山的神像顯靈了! ”一杯米酒下肚,馬文已經有點飄飄欲仙了,他向身邊的熊貓搜尋隊員謝了一次又一次,“如果沒有你們,我是找不到野生大熊貓的。 ”
馬文以前是不喝酒的。但那晚,三官廟裡觥籌交錯,“在這兒,不喝是不禮貌的。 ”他喝了一杯又一杯,用中文和大家一起說著“乾杯”,漸漸有些醉了。
讓中國大熊貓人工繁育技術走向世界
“一個滑稽的黑白雙色的大傢伙向我飛奔而來,剎那間來到我的面前,揚手就是一記上鉤拳。然後它的 18個同伴也加入了行列,兩隻攻擊我的褲腿,另外的則試圖爬上我的脊背。我被熊貓寶寶環繞著……站在它們中間,我才意識到,我剛剛實現了我畢生的夢想。 ”
這是馬文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擁抱了熊貓幼仔後,在日記里寫下的。完成紀錄片拍攝後,馬文又去和那 19隻熊貓寶寶道別。“它們又強壯一些了不是嗎?已經是滿周歲的大寶寶了。”馬文像慈父般地看著它們,“談論熊貓,能讓我的內心如絨毛般溫暖、舒服。 ”
去年出生的這 19隻熊貓幼仔,創下了大熊貓出生率的年最高紀錄,這是大熊貓人工繁育歷史上的一個奇蹟。目前,人工飼養的大熊貓數量已經達到了 300多隻。
雌性大熊貓產下雙胞胎幼仔的機率很高,但熊貓媽媽的母乳卻永遠不夠同時餵養兩個孩子。10年前,每當一個雌性大熊貓產下雙胞胎,其中一隻就常由於營養不良而死亡。但現在,基地工作人員會讓剛出生的雙胞胎幼仔輪流喝母乳,並保證在任何時候只有一隻跟隨母親。另一隻則在吃過之後就被抱離,送到育嬰中心進行人工餵養。這樣,兩隻幼仔都同母親相處了一段時間,能夠獲得充足的奶水。馬文告訴記者,用這種方式一下子就讓大熊貓數量增加了一倍,這是他此次中國行中印象最深的一點,也是作為生物學家的他以前所不知道的。“這正是作為“熊貓大使”的工作和使命之一——把成功的大熊貓人工繁育技術介紹給全世界,告訴大家大熊貓這一瀕危動物是完全可以被拯救的。 ”
關於熊貓保護,以前曾出現過一種說法,即如果一個物種無法適應現在的環境,就不應該花費那么多金錢和物力,去挽救一個注定滅絕的物種。美國著名動物學家喬治·夏勒(George Schaller)曾在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研究大熊貓,他是第一個來中國研究大熊貓的西方人。兩年前,他就支持這一觀點,明確表示儘管中國人作了很多努力,大熊貓可能還是會遭到滅絕。
馬文告訴記者,他讀過夏勒很多書,但對這個觀點不敢苟同。“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如果任由大熊貓走向滅絕,是不是就更有理由剝奪其他物種的生存權呢?大熊貓瀕臨滅絕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所以人類要為之負責。”馬文說,“而且,現在人工繁育技術突飛猛進,喬治·夏勒也改變了想法,他認為從歷史上看,大熊貓保護最好的機會就是現在。 ”
儘管中國在大熊貓人工繁殖上卓有成效,人們的最終目標,還是把它們放生野外,回歸自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大熊貓在野外天敵不多,但很多圈養的大熊貓已經喪失了在野外求生的能力。野外天然的竹子共有 1000多種,而大熊貓吃的只是其中 40多種,曾有被放生的圈養大熊貓開始時會常常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竹子。因此,目前基地工作人員會先把它們放在一片半封閉式的自然棲息地中,慢慢鍛鍊它們適應環境,自己覓食。
人工繁育大熊貓的野化訓練,將會是馬文下一部紀錄片《未發現的中國》其中一集所要拍攝的內容。為此,他明年 4月份會再次來到成都大熊貓人工繁育基地,拍攝等待回歸自然的成年大熊貓們。據紀錄片製片人肖珩介紹,這部紀錄片將不同於《馬文與中國大熊貓》,他們會在內蒙古、新疆、湖北、青海等地拍攝六種不同的地貌和其中的動物。目前 Discovery已經買下著作權,《美國國家地理》或美國公共電視網也有望加入購買者的行列。
B=《外灘畫報》 N=奈傑爾·馬文(Nigel Marven)
B:在四川拍攝的《馬文與中國大熊貓》是你的第一部中國題材的紀錄片嗎?這個想法是什麼時候開始醞釀,並投入拍攝的?
N:是的。我自己成立了一個電視製作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到中國來拍大熊貓,因為這是我畢生的夢想。去年四月左右,我第一次來到“熊貓王國”成都,做了一些前期準備。到了秋天,我們才開始正式投入拍攝。
B:拍這部紀錄片,你們的預算是多少?
N:大約有 75萬英鎊吧。(折合人民幣約 772萬)
B:你曾說,大熊貓是你最喜歡的動物之一。除了童年時對倫敦動物園的明星熊貓“琪琪”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與其他動物相比,這個動物到底在哪些方面吸引你?
N:大熊貓太奇特了!首先,它在幾千萬年前應該屬於熊類,但它現在卻以吃竹子為生,這對哺乳動物來說簡直不可思議。為了咬斷竹子,它們的牙齒比其他哺乳動物大七倍。另外,熊貓的爪子除了五根指頭外,還有一塊橈側籽骨,這塊骨頭不能像真正的拇指那樣彎曲,但卻發揮著拇指的作用,這也是大熊貓能牢牢握住竹子的原因。這是進化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被稱為“熊貓的拇指”。
B:這部紀錄片在英國播出,反響很大,BBC為此還特地設了“熊貓周”。在英國人,甚至你所了解的西方人眼裡,他們理解的中國大熊貓是什麼樣的?
N: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我想大熊貓應該是每個人最喜歡的前十名動物之一。因為大熊貓的體形憨態可掬,非常可愛,讓人有想抱一抱的衝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大熊貓,比如它們的毛皮其實很粗糙,而且它們可以很兇猛,特別是當熊貓媽媽認為你威脅到它的寶寶時。之前就有飼養員被大熊貓咬傷的案例。
B:據估計,現在野生大熊貓大約有 1800隻,加上人工繁育的數量大約有 2000多隻。大熊貓目前的這個數目,仍然算是瀕危嗎?
N:我認為是的,任何動物種群的數量只要低於 5000隻,都算是瀕危動物。
B:你對大多數動物都很有研究,每看到一種,就能立刻娓娓道來它叫什麼、有什麼生活習性,有些中國僅有的動物也不例外。平時,你都通過哪些途徑研究動物?
N:我從小就喜歡動物,經常把它們抓到自己家裡去研究,我的家裡還住著蜥蜴、蟒蛇、蜘蛛和鸚鵡等各種各樣的動物們。而且和中國不同的是,在西方,野生動植物紀錄片非常多,我們是看著這些節目長大的。中國在近幾年才開始出現這方面的節目,這很讓人欣喜。我希望五年後也可以出一個中國版的“奈傑爾·馬文”。
B:你常年在世界各地,與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接觸、拍紀錄片,有沒有擔心自己會碰到危險?
N:我不認為我的工作很危險,F1賽車手和深海潛水員都比我危險。噢,在陝西開車也挺危險的。(笑)雖然我的確和大白鯊、蟒蛇、大象等危險的動物近距離接觸過,那非常刺激,但在這之前,我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我要為自己負責,這也是對動物負責。
B:你幾乎環遊世界,看過世界各地的動物,最喜歡的地方是哪裡?
N:澳大利亞洛德豪群島、南非、哥斯大黎加、印尼的林卡島、加拿大北部的伊格盧利克等等。南非的風景和動物都令我著迷,所以我在南非買了房子。當然還有中國——南有亞洲象,北有熊鹿,中西部還有大熊貓,這太不可思議了。
B:你從小對動物充滿熱情,家庭氛圍對你的影響一定很大。你的妻子和女兒支持你的工作嗎?
N:當然,我 2歲的女兒艾拉像我,她喜歡蛇。我的妻子也很支持我,很難想像如果我和一個不喜歡動物的人結婚會是什麼樣。
“電視界史匹柏”的“圓夢之作”

熊貓守護大使

可愛的大熊貓吸引全球各地民眾,當上「守護大使」!為期兩天的「2012年成都全球招募熊貓守護使」北美分賽區半決賽,前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24位選手為爭奪四個決賽名額展開角逐。決賽將於10月底在中國成都舉行,屆時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新加坡四大分賽區的16名決賽選手,將進行全球三個「熊貓守護使」名額的最終角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