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域,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礦藏,農業,名勝古蹟,黑陰寺,牛皋故里,
歷史沿革
1969年建熊背公社;
1983年改鄉;
1997年,面積130.1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熊背、茶庵、雁鳴莊、寶山、橫樑河、大年溝、孤山、交口、月明石、桃園溝、黃土嶺、草店、南子營、大麥王、葛莊、宿王店、寺前、老廟莊、曬衣山19個行政村。
行政區域
熊背鄉轄熊北、宿王店、老廟莊、李溝、曬衣山、大麥王、南子營、大年溝、草店、寶山、黃土嶺、桃園溝、月明石、交口、寺前、葛莊、孤山、橫樑河、雁鳴莊、茶庵2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礦藏
金、鐵、花崗岩、蛭石、滑石。
農業
主產小麥、玉米、紅薯、豆類、水稻,特產柞蠶繭、竹子、板栗、花椒、中藥材。
名勝古蹟
黑陰寺
推測是墨子出生地,今黑陰寺附近還有一個黑姓聚居的小山村,該村人都姓黒,祖傳下來姓墨,自稱是墨子的生裔
牛皋故里
熊背鄉石碑溝村是南宋抗金名將牛皋故里。牛皋使用雙鐧,乃金所制。後隸歸岳飛,為其推重,對金作戰中屢立戰功。曾參加鎮壓楊麼起義。岳飛被害後,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檜害死。
牛皋死後,家鄉魯山縣熊背鄉人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並為他樹了碑,“石碑溝”村就因這塊石碑而得名。當時為了防止盜墓,造墓者並沒有明確標出衣冠冢的具體位置,只是在衣冠冢的兩側較遠的地方栽了兩棵菩提樹。遺憾的是,石碑後來被拉走建橋,而兩棵老菩提樹也在上世紀50年代末被砍伐。
石碑溝村基本沒有遺存下來什麼關於牛皋的物件,這讓張福營和其他村民都深感惋惜。但每談到牛皋的英勇忠義,村民還是掩飾不住滿臉的自豪。村民希望上級文化文物部門能夠重視起來,蒐集相關史料文物,在石碑溝村建立牛皋的紀念設施,讓後人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