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地區地球化學特徵和金鉬礦床地球化學異常研究

《熊耳山地區地球化學特徵和金鉬礦床地球化學異常研究》是由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調查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崔燮祥、龔啟厚、任名學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耳山地區地球化學特徵和金鉬礦床地球化學異常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880313[02784]
  • 第一完成單位: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調查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880313[02784]
項目名稱
熊耳山地區地球化學特徵和金鉬礦床地球化學異常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調查隊
主要完成人
崔燮祥、龔啟厚、任名學
主題詞
熊耳山;金礦;鉬礦;化學異常

成果摘要

熊耳山區常量元素特徵表明,本區屬於大陸侵蝕地殼型,主要地質體微量元素含量克值,但Au的背景含量與國內主要金礦區較接近,因而為Au的高含量區地層中,微量元素含量變化具繼承性,合峪和花山兩個花崗岩基屬殼源其地球化學指標表明,它們與該區金礦有成因聯繫。區內最重要的含金斷裂。本區金礦有四種主要類型,金異常分布受中生代花崗岩基、斷裂體控制,與地層無明顯關係。其水系沉積物異常呈面狀或帶狀,土壤異狀,元素組合主要為Au、Ag、Pb、Zn、Cu、As。上宮金礦的原生暈具有度分帶的軸向分帶序列。區內鉬礦為斑岩型,Mo異常受燕山期中酸性小原生異常具典型斑岩鉬礦的基本特徵。區內微量元素在土壤-水系沉積含量依次由高到低,因而土壤測量和水系沉積物測量優於岩石地球化學u為最好的找金指示元素,在水系沉積物中10ppb、土壤中30ppb以上含量存在。Mo為找鉬的指示元素,在水系沉積物中3ppm可圈定礦田,9ppm可金、鉬礦床成因研究認為,金的成礦物質來源於地層和花崗岩基,鉬來酸性小岩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