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地區前寒武紀地層及典型金礦床的古地磁研究》是由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官福、丁士應、陳志宏、任富根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耳山地區前寒武紀地層及典型金礦床的古地磁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60124[07786]
- 第一完成單位: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960124[07786] |
項目名稱 | 熊耳山地區前寒武紀地層及典型金礦床的古地磁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王官福、丁士應、陳志宏、任富根 |
研究起始日期 | 1991-01-01 |
研究終止日期 | 1994-05-31 |
主題詞 | 熊耳山;前寒武紀;地層及;金礦床;古地磁 |
任務來源 | B |
成果摘要
通過對研究程度較高的熊耳山地區金礦的礦石、圍岩和外圍有關花崗岩體的古地磁自的原生剩磁方向的比較,判斷金礦成礦時代和成礦溫度,並討論了該型-蝕變岩型、角礫岩型、石英脈型金礦床的有關成因機制問題。提出進行古地磁研究的依據和方法, 其關鍵在於判斷變質岩的原生剩磁及與變質作用的關係。在進行變質岩剩磁測試的同時,應結合岩礦分析、年齡測定,注意各種剩磁成分的分離及其獲得剩磁年代和機制的判斷。測年方法對不同剩磁成分獲得年代的測定的最佳適用性。通過對熊耳山金礦床的古地磁研究結果地質資料的分析,可看出:北嶺蝕變岩型金礦約在100-200度,且該金礦至少有兩期成礦作用,其中初始成礦作用始耳期,後期疊加的成礦作用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店坊角礫岩型金礦的成元古宙熊耳期,有燕山期成礦作用的疊加;雞冠山石英脈型金礦的成礦期。與成礦關係密切的花山花崗岩體成岩時代為印支期。總結出古地磁究中的技術方法,並指出古地磁方法在確定礦床成因問題上具有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