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炳琦(1884—1959),世居濟寧城區熊家街,早年投軍補名,不久被提為司書生。旋又保送“保定陸軍軍官學堂”培養深造。畢業後,初在禁衛軍參謀處任職,後升少校參謀、直隸都督署參謀、江蘇都督署軍務課長、直魯豫巡閱使署參謀長等職。在任職期間,得到直魯豫巡閱使曹錕的賞識、器重。1922年曹錕為了把觸角直接延伸到山東來,特派他的參謀長熊炳琦接任山東省省長。以便頤指氣使,遙控山東。熊炳琦遂於同年9月走馬上任,榮膺山東的封疆大吏。1923年8月,在黎元洪辭去總統後,攝政內閣正式備文,催促國會選舉總統。在曹錕的指示下,熊炳琦便由濟南專程進京聯契約僚,為“曹錕賄選”奔走效勞。10月5日進行總統選舉。結果曹錕以480票當選為總統。1924年9月,直奉第二次交惡,爆發戰爭。直系由於馮玉祥東線倒戈回師北京,囚禁曹錕於延慶樓,北京政權垮台。熊炳琦即發出通電,從此默然,並聲明回原籍靜養決意下野,不再做政治活動。1926年,奉直聯合討伐馮五祥時,吳佩孚又請熊炳琦出任河南省省長。在此期間,曾代表吳佩孚參加由孫傳芳發起召開的段、吳、孫三角聯合會議,共同抵禦國民革命軍。隨著北伐軍的節節北進,吳佩孚勢力的崩潰,熊炳琦又被趕下台。1927年,吳佩孚眾叛親離,不得不入川投奔楊森棲身。熊炳琦也攜眷遷居北京。以後在天津投資經營天津利中酸廠,長期充任利中酸廠的董事會董監。1959年1月19日病逝。
基本介紹
- 本名:熊炳琦
- 字號:潤丞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東濟寧
- 出生時間:1884年
- 去世時間:1959年
- 主要作品:武漢戰紀
- 主要成就:北洋政府時期任山東省、河南省省長
- 畢業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
人物生平,軍事手稿,人物故居,
人物生平
熊炳琦,世居濟寧城區熊家街。排行三,幼聰惠,本擬應試上進,光緒三十年廢科舉制,乃輟學就商。去兗州城裡估衣市街(中御橋西)在延盛估移店向親戚學生意,偶因不慎將店中茶壺打碎,受到斥責,乃負氣辭歸,逕往招兵處報名當了兵。適入袁世凱奉旨在小站練新軍,不久,袁發現其善書小楷,乃將其提為司書生,遂保送“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和參謀學堂(系北京陸軍大學前身)。畢業後,初被派在北京禁衛軍參謀處任二等參謀,後升任少校參謀,曾三度赴日本考察軍事及觀操演習。
1911年武昌起義後,隨馮國璋赴前線鎮壓,任第一軍司令部機要參謀官,獲得馮國璋信任。南北議和、清室退位後,升任直隸都督署參謀長、江蘇都督署參謀長、北京陸軍大學校長等職務。此後他獲直魯豫巡閱使曹錕賞識,任直魯豫巡閱使署參謀長。
1921年“魯案”發生後,會同外交使團王正廷去青島與日本交涉。
1922年6月4日,曹錕派代表熊炳琦夥同北京國務院代表高恩洪赴天津迎黎元洪復職。7月4日授為昌威將軍。曹錕為了把觸角直接延伸到山東來,於1922年9月30日封其為山東省長,成為封疆大吏。併兼任膠澳督辦。
1923年8月,黎元洪辭去總統職務後,攝政的國務院正式備文,催促國會選舉總統,曹錕為賄選總統時,急召熊炳琦赴北京助選,曾給以輿論及財政的支持,於10月5日使曹得票480張而當選;至1924年9月,由馮玉詳倒戈,回師北京,囚禁曹錕於延慶樓,北京政權垮台。曹錕失敗,熊炳琦發出通電而去職,11月14日被免去省長之職。
1925年到天津經營利中公司,長期任利中酸廠董監,又投資東亞毛呢廠,任董事長。
1926年6月3日,奉直聯合討伐馮玉祥時,吳佩孚又請熊炳琦出任河南省省長。在此期間,曾代表吳佩孚參加由孫傳芳發起召開的段、吳、孫三角聯合會議,共同抵禦國民革命軍。隨著北伐軍的節節北進,吳佩孚勢力的崩潰,至1927年6月馮玉祥任職後,熊炳琦又被趕下台。
1937年天津淪陷於日寇時,拒絕出任偽職。
晚年信佛,從北京真空和尚參禪。
建國後,曾次被選為天津市人民代表,擔任天津市民革副主委。
1959年1月19日病逝,年74歲。
軍事手稿
《武漢戰紀》手稿為熊炳琦手撰,長29厘米,寬20厘米,封面墨書“武漢戰紀”四字,全書共16章、162頁,約兩萬三千字。熊炳琦為北洋軍政要員,武昌起義後,隨北洋軍閥馮國璋赴前線鎮壓,任第一軍司令部機要參謀官。此戰紀詳細記錄了清朝新式軍隊——北洋六鎮開赴武漢鎮壓辛亥革命的歷史,為現存唯一的一部由清軍參戰高官記錄鎮壓武漢辛亥革命全過程的內部手稿,且以“日記式”記錄了清軍鎮壓武漢辛亥革命的全過程,對事件發生時間、狀況記述精確詳盡。 在該戰紀中,從武昌首義後,北洋新軍接命開赴戰場鎮壓,出發前軍隊的組成、配備、對革命軍的軍情了解,主要戰場的兵力部署和戰鬥情況,一直到南北議和雙方停戰,均有詳細記錄。以往記述辛亥革命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資料,多是出自革命人士的回憶,對革命內部陣營軍事情況披露較多,但對清朝新軍內部的軍事動向甚少提及。如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和台灣國民黨黨史館收集有關武昌起義的史料最為豐富,但類似的資料卻是空白。撰寫人熊炳琦為當時清朝新軍中的中層軍官,對軍中諸多軍事部署的情況了解比較全面和準確,更增添它的歷史意義和史料價值。
《武漢戰紀》均為熊炳琦手撰,分別蓋有“熊炳琦印”、“熊問梅”二印。書中有多處反覆修改之處,也均出自熊炳琦之手。
《武漢戰紀》均為熊炳琦手撰,分別蓋有“熊炳琦印”、“熊問梅”二印。書中有多處反覆修改之處,也均出自熊炳琦之手。
人物故居
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127號。
熊炳琦舊宅建於1925年,是原北京禁衛軍二等參謀、直隸都督府參謀長、江蘇都督府參謀長、北京陸軍大學校校長、曹錕直魯豫巡閱使署參謀長、原山東省省長、膠澳督辦、東亞毛呢廠董事長、天津市人民代表、天津市民革副主委熊炳琦在天津的故居,位於原天津英租界香港道(Hong Kong Road)(今和平區睦南道127號),該建築是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這是一座二層磚木結構的小洋樓,自成院落。前院種有花草樹木,並蓋有一個車庫。樓下有餐廳、廚房,其間有一個可轉動的窗戶,將廚房作好的飯菜送到餐廳。熊炳琦的書房、臥室也在樓下。他喜好書畫,有一個大雙面的寫字檯。樓上為臥室、衛生間等。該故居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