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元謀幹熱河谷溝蝕崩塌研究站站長,四川省第十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委員;曾任成都山地所科技處處長、中國地理學會西南代表處秘書長和四川省地理學會秘書長等職。主要從事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生態恢復及山地地理研究。長期從事金沙江乾熱河谷土壤侵蝕和植被恢復等方面的研究,近幾年的學術興趣集中於乾熱河谷沖溝侵蝕過程、效應、機理與生態治理技術和中國-尼泊爾山地地理研究。
1997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學專業,農學學士。1997年7月迄今在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工作。2002—2008年在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碩博連讀,獲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2010—2011年,在比利時根特大學土壤管理系做訪問學者。
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EI論文24篇(SCI檢索18篇,EI檢索6篇);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參編專著1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先後主持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項目)、科技部科技援外項目(執行負責人)、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專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重點項目、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青年百人團隊”等國家部委、中科院項目20餘項, 參與項目30餘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東紅
- 外文名:dhxiong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基本信息,研究領域,代表論著,1.論文發表情況,2. 專利申請情況,3.獲得科技獎勵情況,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基本信息
姓 名 熊東紅
性 別 男
職 務 中科院元謀站站長
職 稱 研究員
通訊地址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號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生態恢復及山地地理研究。
代表論著
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EI論文24篇(SCI檢索18篇,EI檢索6篇);
申請專利14項,已授權7項(作為第一發明人,已授權發明1項,實用新型4項);
參編專著1部;
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1.論文發表情況
[1] Dan Yang,Donghong Xiong*, Baojun Zhang, et al. Effect of grass basal diameter on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sediment yield processes in gully beds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J]. Catena,2017,152: 299-310.
[2] Baojun Zhang,Donghong Xiong*, Zhengan Su et al. Effects of initial step height on the headcut erosion of bank gullies: a case study using a 3D photo-reconstruction method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J]. Physical Geography,2016,37(6): 409-429.
[3] Zhengan Su, Donghong Xiong*, Yifan Dong, et al.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concentrated flow of a bank gully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J].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2015, 40: 1351-1363.
[4] Dan Yang, Donghong Xiong*, Min Guo, et al. Impact of grass belt position on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runoff in gully beds in the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J]. Physical Geography, 2015, 36(5): 408–425.
[5] Zhengan Su, Donghong Xiong*, Yifan Dong, et al. Influence of bare soil and cultivated land use types upstream of a bank gully on soil erosion rat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different gully erosion zones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Southwest China. Natural Hazards, 2015, 79:S183-S202.
[6] Zhengan Su, Donghong Xiong*, Yifan Dong, et al. Simulated headward erosion of bank gullies in the Dry-hot Valley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Geomorphology, 2014, 204: 532-541
[7] Yifan Dong, Donghong Xiong*, Zheng’an Su, et al. The distribution of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vegetation in a gully in the Dry-hot Valley of southwest China. Catena, 2014,116:60-67
[8] Yifan Dong, DonghongXiong*, Zheng’an Su, et al. Critical topographic threshold of gully erosion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in Southwestern China. Physical Geography.2013, 34 (1) :50-59.
[9] XIONG Donghong, YAN Dong-chun, LONG Yi, et al. Simulation of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oil Cracks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 Southwest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0, 20 (2): 112-122.
[10] XIONG Donghong, LONG Yi, YAN Dongchun, et al. Surface Morphology of Soil Crack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Region,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9, 6 (4) : 373-379.
[11]XIONG Dong-hong, ZHOU Hong-yi, YANG Zhong et al. Slope Lithologic Property,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and Revegetation in Dry-hot Valley of Jinsha River,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5, 15 (2):186-192.
[12] 張寶軍, 熊東紅*, 楊丹, 等. 跌水高度對元謀幹熱河谷沖溝溝頭侵蝕產沙特徵的影響初探[J]. 土壤學報, 2017, 54(1): 48-59.
[13] 校亮, 熊東紅*, 張寶軍, 等. 葛藤覆被下乾熱河谷沖溝溝岸土壤水熱變化特徵[J]. 生態學報, 2017, DOI號:10.5846/stxb201610202146.
[14] 張素, 熊東紅*, 張寶軍等, 等. 乾濕交替下乾熱河谷沖溝不同土層的抗侵蝕性研究[J]. 農業機械學報, 2016, 47(12): 153-159.
[15] 楊丹,熊東紅*,張寶軍等.溝床草被對乾熱河谷沖溝產沙特性影響的野外模擬試驗 [J].農業工程學報, 2015, 31(15): 124-132.
[16] 熊東紅, 楊丹, 李佳佳, 等. 元謀幹熱河谷區退化坡地土壤裂縫形態發育的影響因子[J]. 農業工程學報, 2013, 29(1): 102-108.
[17] 熊東紅, 楊丹, 翟娟, 等. 元謀幹熱河谷沖溝溝頭徑流水動力學特性及產沙效應初探[J]. 水土保持學報, 2012, 26(6): 52-56..
……
2. 專利申請情況
[1] 發明:一種測定地表土壤入滲率的方法(專利號201110195897.4),第一發明人;
[2] 發明:一種基於信息熵理論的沖溝溝頭活躍度評價方法(專利號201210274369.2),第一發明人;
[3] 發明:一種沖溝溝頭溯源侵蝕速率的快速監測方法(專利號2011110446055.1),第一發明人;
[4] 發明:一種小型沖溝溝頭形態及侵蝕量的檢測方法(專利號201210127520.X),第一發明人;
[5] 實用新型:一種測定地表土壤入滲率的改進裝置(專利號201120246946.8),第一發明人;
[6] 實用新型:模擬土壤裂縫發育的裝置(專利號201120306131.4),第一發明人;
[7] 實用新型:一種用於小型沖溝溝頭形態監測的微地貌測量框(專利號201220185105.5)第一發明人;
[8] 實用新型:測定沖溝床植被對徑流消能及攔沙的模擬實驗裝置(專利號201320044294.9),第一發明人。
……
3.獲得科技獎勵情況
[1] 2007年度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項目:乾熱河谷生態恢復技術與示範;
[2] 2011年度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獲獎項目:雲南乾熱河谷旱坡地生態農業模式建設技術及示範。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後主持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項目)、科技部科技援外項目(執行負責人)、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專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重點項目、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青年百人團隊”等國家部委、中科院項目20餘項, 參與項目30餘項。主要項目如下:
[1] 973項目“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時空耦合特徵、效應及其調控”,課題四:“橫斷山地水土作用失衡機制與災害風險評價”,2015—2019年,課題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乾熱河谷沖溝溝頭後退的水力、重力協同作用機制”,2015—2018年,項目主持人;
[3] 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重點項目 “金沙江乾熱河谷沖溝生態治理關鍵技術研究”,2013—2016年,項目主持人;
[4] 科技部對開發中國家科技援助項目:中國-尼泊爾地理聯合研究中心,2013—2016年,執行負責人;
[5] 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乾熱河谷沖溝溯源侵蝕過程機理與產沙效應,2011—2013年,項目主持人;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乾熱河谷沖溝溝壁裂隙發育的土水作用機制及其對溝壁侵蝕的影響機理,2010—2012年,項目主持人;
[7]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長江上游坡耕地整治及高效生態農業關鍵技術試驗示範”專題:坡面徑流梯級網路化調控體系及最佳化途徑,2008—2010年,專題負責人;
[8]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乾熱河谷退化生態系統治理途徑和模式的可持續性評價,2006—2010,主研人員;
[9] 國家“十五”攻關課題:乾熱河谷生態恢復技術集成與示範,2001—2005,主研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