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佳慶,女,上海虹口區南湖二分校的學生。2009年10月23日上海知名論壇寬頻山(KDS)上有網友轉發了一段長達5分20秒的上海女生打架視頻,熊某被人爆料在一個弄堂里毆打一位搶她男朋友的女同學。視頻里的旁觀者時不時用上海話對話,並稱呼打人者為“熊姐”。“熊姐”不斷抽打另一女生的臉,扯其頭髮,擊其腹部,踹其腦部,甚至從背後衝撞該女生。而被打女生從頭至尾沒有還手,任由“熊姐”蹂躪。2009年10月26日,有一網友發帖稱,打人的女生在事後因不滿多方壓力自殺身亡。2009年10月27日調查後發現,自殺傳聞系謠言,熊某其實是在家反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佳慶
- 別名:熊姐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92年10月01日
- 職業:學生
- 畢業院校:上海浦東新區東輝職業分校
- 人物來源:2009年網路新聞人物
- 血型:A型
事件回顧,事件起因,網友熱議,專家觀點,現場播報,
事件回顧
2009年10月23日晚,上海知名論壇寬頻山(KDS)上有網友轉發了某視頻網站上關於上海女生打架的一條視頻,長達5分20秒。視頻顯示,在一個弄堂里,一名身穿紫色T恤、中學生模樣的女生正對另一女生拳打腳踢。視頻里的旁觀者時不時用上海話對話,並稱呼打人者為“熊姐”。
視頻中,“熊姐”不斷地抽打另一女生的臉,扯其頭髮,更從背後衝撞該女生……其間,有好事者還給“熊姐”遞煙,並稱“意思意思就行了”。而被打女生從頭至尾沒有還手,任由“熊姐”打罵。
之後就有網友通過“人肉搜尋”將“熊姐”的個人信息公諸於眾。記者在多個論壇上看到,“熊姐”的姓名、學校、年級、班級、QQ號碼、部落格等均被公布。不過記者發現,該QQ基本資料中所留的手機號碼經撥打證實是空號。網友披露的信息顯示,“熊姐”就讀於某職校。
事件起因
據網友所述,是因為被打女生搶了熊佳慶的男朋友。
網友熱議
大家紛紛指責“熊姐”太暴力。“實在太沒家教”、“現在的小孩怎么這樣”、“怎么不報公安”……很多網友在對被打女生表示同情之餘,紛紛叱責“熊姐”的粗暴之舉。一位網友分析說:“年紀輕、沒腦子、喜歡出風頭、學古惑仔、覺得讓別人怕自己很有面子,這些想法在人多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放大,當一群人慫恿,鼓譟你做某種事,非理性的行為就發生了。”他認為,被打女生可以按故意傷害罪起訴“熊姐”。
關於熊姐自殺傳聞:“熊姐”未自殺
26日下午,貓撲貼貼論壇上一則《勁爆,上海“暴力熊”熊xx自殺了》將該事件再次推向高潮。帖子稱“熊xx被發現時,已經停止了呼吸。熊XX的父母稱,‘推測是自殺身亡,在車內也發現了遺書。這段時間熊xx經歷了很多事情,太累了。’” 但在2013年3月在某個女生人人網上發現和她的合照,手機是蘋果機。
帖子很快引起熱議,有人稱這是她自己造成的後果,也有網友表示:“要是死了就太不值得了,做錯事情了要承認……”更多的人則質疑該訊息的真假。昨日,根據上海媒體的最新報導,熊XX未自殺,已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學校及上級教育部門承認錯誤並正式道歉,相關部門表示,將對打人者作出嚴肅處理,但不會將其開除出校。據介紹,熊XX於去年考入某學校,但在新生報到時因打人被勸退,後進入南湖職校二分校,在校一年間表現中等,成績一般。
專家觀點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韓曉燕[2]博士認為,事件中的暴力現象凸顯出目前部分青少年缺乏處理衝突的合適方式。“在他們的想法中可能只有打架,而沒有想到其他第二種方式來解決與他人發生的衝突。”韓曉燕介紹,青少年在這個年齡階段,解決問題方式大多學習家庭和朋輩中存在的方式,如果身旁的人經常採用打架的形式,青少年就容易學習到同樣的處理方式。長期下去,就可能認為只有這一種方式,而不尋求或忽略其他適當方式。
減少、避免這樣情況的發生,學校和家長首先應該多關注青少年的有形無形需求,用適當、寬鬆的方式滿足青少年特定需求,引導他們學會正確地處理矛盾,同時關注青少年結交的朋友圈子,選擇積極的文化環境。
現場播報
16時10分:新民網記者看到熊家大門緊閉,據保全稱,“熊姐”早上七點多就跟隨母親出門了,中午學校的人來找過她們,“熊姐”母親稱其在外面。保全表示,這女孩平時客客氣氣的,沒想到會這樣。
15時:新民網記者致電南湖職校二分校,接線人員告訴新民網記者,目前,校方所有領導都在開會。
14時56分:新民網記者在現場看到,上海市南湖職校二分校對面高架的下部為一個停車場,由於許多人聚集在停車場周圍,致使車輛無法進入停車場停車,對此,停車場的工作人員稱苦不堪言。
14時40分:新民網現場記者發回最新訊息稱,有數十名警察到達現場並在現場拉起警戒線。
14時:新民網記者在現場看到,上海市南湖職校二分校對面的高架下站了約200人,南湖職校二分校門口的校牌上的“南湖”二字人被貼上了“憤怒臉”圖案。記者在現場看到,事發後,警方趕到現場維持秩序,另有一輛警車駛入學校。現場的一些人士更向媒體高喊:“要校長出來道歉!這是上海的恥辱,教育界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