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門診部

照片門診部

攝影已成為我們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卻攝影的娛樂性之外,照片的基本規定性和內在要求則讓我們有了更豐富的理解和追求,讓更廣泛的拍攝者來認知照片的基本屬性和審美層次與要求,建立自己的欣賞取向和秩序,變成了很有必要的引導性工作。本書從最廣泛的攝影現象與需求來考慮和定位,分別以光線、曝光、主體、構圖、主題、色彩、景深、前景、背景、風物十大主題,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對比的方法,以攝影最基本的規定性和規律為準則,力爭給有興趣和有志於提高自身觀賞能力和水平的拍攝者提供一個可供參照的樣本,同時也給那些願意走得更高更遠的拍攝者放置了一個騰飛的墊腳。而任何理論或觀點或規律都來自實踐,實踐同時讓我們更清楚的明白攝影及其產品——照片。在當前影像業已成為一種“消費品”時代,更好地建立拍攝者自己的對照片的審美和價值判斷標準也就成為了一種自然的需求。

基本介紹

  • 書名:照片門診部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255頁
  • 開本:16
  •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 作者:周一渤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121375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88個正反例照片逐一為你講解,讓你從數碼攝影入門到高手一步飛躍
光線、曝光、主體、構圖、主題、色彩、景深、前景、背景、風物十大主題
正反兩方面典型對比方法+以攝影最基本的規定性和規律為準則
為你提供可供參照的樣本,為你的攝影道路走得更高更遠放置騰飛的墊腳
在新的數位技術時代,人人都是“攝影師”,人人都是“攝影記者”

作者簡介

周一渤,河南確山人。黃淮學院客座教授。曾任高級編輯、圖片總監、攝影雜誌執行主編、攝影叢書主編等。策劃、撰稿、出版詩集、攝影集、圖文書、報告文學集以及經濟、金融論文集20餘種,主要有詩集《最後的旋舞》、《周一渤短詩選》;圖文集《絕世珍存之中國民藝》、《廣西攝影旅遊指南》、《北京往事》、《倉央嘉措心史》;專題攝影作品有《世界著名華文詩人肖像135影像志》、《鑄劍》、《吾鄉吾民》、《小井》、《白塔寺下》、《唐詩之路》、《開平碉樓》、《陝北系列》等,並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國際花博會等畫冊的拍攝與撰文。獲各類文學、新聞、攝影獎近百次。近年來主要從事攝影的拍攝、活動策劃、策展和紀實攝影、人文攝影、民俗攝影、專題攝影等領域的研究和評介,以及為多種人文、地理、旅遊類雜誌拍攝、撰寫專題等工作。2003年獲得《中國國家地理》首屆國家地理自然基金獎;2006年“年度青年攝影家”;2011年中國麗水國際攝影節優秀攝影師獎。有詩集和攝影作品若干被國內外有關機構收藏。

圖書目錄

前言
chapter1 曝光
06曝光
12小常識
14圖片診斷
chapter2 構圖
26構圖
34小常識
36圖片診斷
chapter3光線
50光線
60小常識
62圖片診斷
chapter4 色彩
76色彩
86小常識
90圖片診斷
chapter5 主題
108主題
116小常識
118圖片診斷
chapter6 主體
134主體
142小常識
144圖片診斷
chapter7景深
158景深
164小常識
166圖片診斷
chapter8 風物
178風物
188小常識
190圖片診斷
chapter9 人物
206人物
214小常識
216圖片診斷
chapter 10前景、背景
228前景、背景
238小常識
240圖片診斷
254後記

序言

前 言


攝影大眾化是攝影發展的大勢所趨,並業已成為我們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肌體”。攝影越來越廣泛的民眾性,不僅表現在它擁有人數眾多的攝影者隊伍上,不管是專業攝影家、媒體攝影記者,還是業餘攝影愛好者,乃至拿著照相機,隨心所欲地到處拍紀念照的“觀光客”,應該都算得上是這個隊伍中的一員。充斥人群的手機拍攝,隨處可見的小型數碼,到處遊蕩著的身穿馬甲背負長槍短炮的攝影師,還有有的放矢,用相機記錄著這個世界每一個變化每一處角落的攝影家,真可謂蔚為大觀,攝影生活成為社會一大景觀。同時還表現在它擁有同樣多的觀賞者隊伍上,不同水平、不同身份、不同閱歷的人們,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層面,都能夠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通過對攝影作品的觀賞都會概有所得。總之,深入淺出,雅俗共賞則是攝影的一種特性。無論是通俗的內容還是高雅的意趣;無論是深刻的領悟還是淺顯的欣賞,整體結構上都還是充分體現了攝影這一技能和社會活動具體執行和客群的廣泛性,從而形成了它所固有的大眾化品格。

既是一種品格,就是說要有基本的品位和品性,還要有一定的格調和規範,就是說我們的拍攝總要有一種標準,哪怕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套路”來遵循。除卻攝影的娛樂性之外,從攝影產品就是攝影活動的最終解釋和品相來說,照片的基本規定性和內在要求則讓我們有了更豐富的理解和追求,而讓更廣泛的拍攝者來認知照片的基本屬性和審美層次與要求,建立自己的欣賞取向和秩序,變成了一種很有必要的引導性工作。從這一點上說,本書就是從最廣泛的攝影現象與需求來考慮和定位的,針對那些只要能拿起數位相機、手機拍攝的人來說,其意義和目的就顯而易見了。

就像繪畫、書法技藝一樣,攝影的結構性更加趨於金字塔形。拍攝有了活動最有活力、實踐最為便利、傳播最為自由,表現最為隨意、欣賞最為隨性的大眾化結構性變異以後,人人都有建立和走進屬於自己的殿堂的路徑與可能。當然,這“鯉魚跳龍門”的自我調整則是拍攝者的自我發現與實現了。照片的好壞,其實與個人的社會身份,和角色乃至相機的好壞已經無關。雲南攝影家耿雲生帶領農民拍攝稻作農業、任悅的組織校園學生自我群體拍攝活動與實踐等等,都已經不止一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就有意思地拍攝而言,面對人世萬物,只要你會看景取框,會捺快門,就可以把你所認為的精彩瞬間攝之入畫,成為具有一定審美傾向的照片,這使很多的人有機會成為了攝影金字塔上端的所謂的攝影“創作者”;就觀賞照片而言,面對風景人物,只要你會辯色,能視圖,會聯繫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體驗完成對作品的觀賞和接受,你就會是一個不錯的“鑑賞者”。拍攝和觀賞的這種大眾化、通俗性,使攝影幾乎向所有願意的人提供了參與到這一事業中來的最大可能,攝影其實就是為我們所有的人群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語言”和“說話”方式。這也就為我們針對攝影金字塔底座的大眾攝影人充分開展普及的工作提供了平台和基礎。

而對於一張照片的好壞也歷來是眾說紛紜,難得統一。但正說明了攝影的大眾化特性,並不代表攝影沒有一定的判定標準。就像我們的職業和身份在言行舉止乃至處事原則都具有一定的規定性一樣,照片也應該有自己的規定性和規律,這是我們自身欣賞的心理和訴求的需要所決定的。自然,其規定性和規律也是有著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客群所帶來的區別,分類也就成了必然。有了分類就有了各自的規定性與規律。基於此,本書以攝影最基本的規定性和規律為準則,力爭給那些有興趣和有志於提高自身觀賞能力和水平的拍攝者提供一個可供參照的樣本,同時也給那些願意走的更高更遠的拍攝者放置了一個騰飛的墊腳。而任何理論或觀點或規律都來自實踐,實踐同時讓我們更清楚的明白攝影及其產品——照片。在當前影像業已成為一種“消費品”時代,更好地建立拍攝者自己的對照片的審美和價值判斷標準也就成為了一種自然的需求。

我歷來認為,任何一張基本信息能夠被辨認的照片都有著自己的作用。信息不同、客群不同,讓每一張照片都有了自身的價值。

1912年,伊斯曼柯達公司開始發售袖珍柯達相機。袖珍相機從技術上的改進,而深刻地影響了攝影的發展。對此,美國攝影家斯蒂格利茨一開始是抱有敵意的,他認為這種相機“只是對環球旅行者有好處,他們希望在旅途中草草地記下攝影筆記”,然而,不可避免的是,這種方式最終成為20世紀一種主要攝影活動的原始成果,被大量的圖書編輯和隨筆攝影師所套用。此時,表現最令人印象深刻地是義大利攝影師居塞佩·普雷莫利伯爵,他以身份的便利得以自由出入意法兩國的上流和下層社會,照片就像是那些靈活機敏的觀光客用好奇、敏感又獨特的眼睛去拍攝的,記錄了教皇和國王,貴族在鄉間打獵和無所事事的場景,也記錄下羅馬教堂之外的街頭生活。他自認為自己有一種文學上的敏感,照片則能讓他把生活想像成一連串有趣的事情或者舞台上的表演,充滿趣味。在當時,居塞佩·普雷莫利被人們稱為“瞬間照片之王”,他成為快照時代的最初偶像和開始萌芽的新聞攝影師仰慕的對象。

攝影發展到今天,拍攝者的隨機拍攝已經成為了一種最質樸的方式,這種方式既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表達方式,但都無一例外地都會帶有自身認知和社會角色的印記和屬性特徵。攝影開始進入了“新攝影”時期,這個時期乃至今後的攝影將是一種對攝影執行者即攝影人的自身關照,所有拍攝的人都會將自己視為一個新時代新秩序的理想設計者和深情表述者。在新的數位技術時代,人人都是“攝影師”,人人都是“攝影記者”。

20世紀初期,德國藝術家莫霍利·納吉說:“未來的文盲將會是那些對攝影一無所知的人,而不是那些不懂書寫的人。”他的話在當時看來難免偏頗,到了當下,則會慢慢成為一句箴言。



周一渤

2010年5月25日於京華西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