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含煤岩系,煤層的穩定性,厚度分級,煤層,形態,
簡介
含煤岩系
含煤岩系形成必須具有一定的物質來源和一定的沉積場所。這些物質均來源於沉積場所周圍隆起區內的碎屑物質及生長在沉積場所之內的大量植物遺體。形成含煤岩系的沉積場所,主要是分布在各個聚煤期內的低洼盆地。這些盆地的形成,大部分屬於構造成因,少部分屬於非構造成因。構造成因的盆地,一般統稱為構造盆地或構造坳陷;非構造成因的盆地,主要是地表某些部分遭受侵蝕作用後形成的盆地或坳地,一般稱為侵蝕盆地。無 論是構造坳陷或非構造坳陷,只要在地質歷史時期內具有適宜的聚煤條件,都可以形成含煤岩系。
煤層的穩定性
煤層的穩定性是指在成煤時期,泥炭沼澤基底不平、邊殼不均衡沉降、河流沖蝕作用和地質構造變動等,使煤層出現的尖滅、分叉、增厚、變薄和切斷等現象。
穩定煤層:煤層厚度在井田範圍內均大於最低可采標準,變化不大,有一定規律性,結構簡單或較簡單,全區穩定可采。
較穩定煤層:煤層厚度有一定的變化,在井田範圍內,變化規律性較明顯,結構簡單至複雜,全區基本穩定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不穩定煤層:煤層厚度變化大,無明顯規律,結構複雜至極複雜,常有增厚、變薄、分叉、尖滅等現象,區內不穩定,大部可采或局部可采。
極不穩定煤層:煤層厚度變化特別大,呈透鏡狀、雞窩狀,一般不連續,很難找出規律,在井田範圍內斷續分布,區內大部不可采或只有局部可采。
厚度分級
煤層頂、底板岩石之間的垂直距離稱煤層厚度。從勘探和開採角度把煤層厚度分為:
①煤層總厚度,指包括夾石層在內的煤層全部厚度;
②煤層純煤厚度,指所有煤分層厚度的總和;
③煤層可采厚度,指在現代經濟技術條件下適於開採的煤分層的總厚度。
煤層
①薄煤層,小於或等於1.3米;
②中厚煤層,1.3~3.5米;
③厚煤層,大於3.5米;
④特厚煤層,超過8米。
露天開採煤層厚度分級一般分為:
①薄煤層,小於或等於3.5米;
②中厚煤層,3.5~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