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區重構土壤特性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改良對策

《煤礦區重構土壤特性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改良對策》是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胡振琪、楊秀紅、戚家忠、初士立、張迎春、陳秋計、魏忠義、趙艷玲、高祥偉、張學禮、劉昌華、司繼濤、高愛林、危向峰、王建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煤礦區重構土壤特性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改良對策
  • 成果登記號:20050021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50021
項目名稱
煤礦區重構土壤特性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改良對策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主要完成人
胡振琪、楊秀紅、戚家忠、初士立、張迎春、陳秋計、魏忠義、趙艷玲、高祥偉、張學禮、劉昌華、司繼濤、高愛林、危向峰、王建峰
研究起始日期
2000-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3-12-01
主題詞
重構土壤;時空變化規律;改良
任務來源
19;
計畫名稱和編號
40071045

成果摘要

在大量測試分析資料的基礎上,對採煤塌陷地的幾種典型的復墾技術所重構的復墾土壤進行研究,研究表明:復墾土壤特性總體劣於農業土壤,托式鏟運機復墾和挖掘機復墾利控重構土壤的“分層剝離”,“交錯回填”,復墾土壤條件較好,泥漿泵復墾土壤條件較差;復墾土壤空間差異性大,半變差函式為球狀或純塊金效應模型。各土壤的變程大都在20米以上,空間變異與覆土和運輸方向有關;粉煤灰或煤矸石復墾土壤變化緩慢,卻存在若干重金屬超標,二者混合充填復墾,其效果優於單獨復墾。通過多種土壤改良試驗,以混施5%污泥與有機肥、混施5%粉煤灰與有機肥效果明顯,運用微生物菌根為主的復墾土壤改良方法是今後發展的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