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鄉鎮的發展與轉型》是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樹成,吳太昌。本書以西河鄉經濟的發展與轉型為例, 是資源型鄉鎮經濟發展模式的代表,其經驗與教訓,對走著相似發展道路的鄉鎮而言,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
基本介紹
- 書名:煤炭資源鄉鎮的發展與轉型
- 作者:劉樹成、吳太昌
- ISBN:9787500489672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劉樹成,吳太昌 編
叢 書 名:中國國情調研叢書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89672
出版時間:2010-12-01
版 次:1
頁 數:25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經濟計畫與管理
內容簡介
《煤炭資源鄉鎮的發展與轉型:山西省陽城縣西河鄉調研報告》的內容提要:山西省陽城縣西河鄉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改革開放以來,西河鄉充分利用煤炭資源優勢,依靠集體經濟力量,大力發展煤炭產業,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時同時,由於煤炭行業“一業獨大”,形成了非常單一的產業結構。每當國家調整煤炭產業政策,或是國內外市場煤炭價格出現波動,都會衝擊西河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當地政府已著手調整產業結構,力圖發展非煤產業,以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目前,除陶瓷行業外,其他行業的發展仍然困難重重。
西河鄉經濟的發展與轉型,是資源型鄉鎮經濟發展模式的代表,其經驗與教訓,對走著相似發展道路的鄉鎮而言,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西河鄉概況
第一節 地理方位與氣候
一 地理方位
二 氣候
第二節 自然資源與人口
一 自然資源
二 人力資源
第三節 行政建制
一 陽城縣行政建制的沿革
二 西河鄉行政建制的形成與演變
三 西河鄉在全縣的經濟地位
第四節 主要村莊概況
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狀況
二 20世紀50—70年代的狀況
三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情況
四 目前的發展狀況
第二章 西河鄉經濟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1949一1978年經濟發展狀況
一 新中國成立前的發展狀況
二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發展狀況
三 人民公社時期的發展狀況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 鄉政府的領導與推動
二 經濟總量的增長
三 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三節 鄉財政實力的增強
一 鄉財政收入的增長
二 鄉財政支出的增長
三 探索“村賬鄉管”制度
第三章 農業的發展與增長
第一節 農業產量和結構的變化
一 耕地面積和糧食種植面積的變化
二 農作物的產量變化
三 農業結構的調整
第二節 農業技術進步和生產經營體制的變化
一 農業技術進步
二 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變化
三 農業產業化發展
第三節 政府對農業的支持
一 服務興農
二 科技興農
三 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和抗旱救災
四 支農惠農:補貼和獎勵
第四章 第二產業的發展與轉型
第一節 第二產業發展概況
一 第二產業的起步
二 第二產業的曲折發展
三 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與結構調整
第二節 第二產業結構
一 煤炭工業
二 陶瓷工業
三 其他工業企業
第三節 政府對工業的支持
一 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
二 加強安全生產
三 改善和強化對企業的管理
四 推進所有制和公司制改革
第五章 第三產業的發展
第一節 第三產業發展概況
一 第三產業的平穩發展
二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變化
三 第三產業勞動力就業情況
四 政府在第三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第二節 交通運輸、商業與餐飲業
一 交通運輸業
二 鄉村商業發展狀況
三 餐飲業的發展
第三節 金融及其他服務業
一 農村金融業
二 生活服務業
三 郵政電訊業
第六章 城鎮化的建設與發展
第一節 政府規劃
一 戰略定位、發展戰略和目標
二 鄉村規劃
三 鎮區規劃
第二節 城鎮化的建設
一 生態建設
二 基礎設施建設
三 農民新居建設
四 新能源建設
第三節 城鎮化特點分析
一 城鎮化水平處於起步階段
二 城鎮化與區位特點相關
三 集體經濟為城鎮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四 城鎮化與工業發展聯動推進
第七章 農戶的收入、消費與社會保障
第一節 農戶的收入狀況
一 農民家庭收入的增長
二 農戶的收入結構
三 農戶擁有的住宅
第二節 農戶的消費
一 農戶消費支出的增長
二 農戶生活消費結構的變化
三 農戶的食品消費
四 農戶的非食品消費
第三節 社會保障
一 社會救助制度建設
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
三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
第八章 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第一節 生活環境的改善
一 鄉村道路建設
二 飲水工程建設
三 通訊設施建設
四 新能源建設
五 生態環境建設
第二節 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一 科技推廣
二 鄉村文化建設
三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 教育投資
二 基礎教育情況
三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第四節 計畫生育與人口、家庭規模的變動
一 計畫生育工作及實施效果
二 人口與家庭規模的變動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