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加工與高效潔淨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煤炭加工與高效潔淨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煤炭加工高效潔淨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針對我煤炭利用低效率、高污染的嚴峻形勢和國家節能減排戰略重大需求,以煤炭加工、潔淨與循環利用為目標,開展煤炭高效淨化理論與技術、煤炭乾法分選理論與技術和煤炭轉化理論與技術等創新性研究工作,並培養專門從事煤炭加工利用的高層次創新性人才。承擔科研項目252項,其中“973”、“863”、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國家級項目54項,省部級項目18項,發表論文490篇,出版學術著作9部。

基本介紹

實驗室-依託,實驗室-驗收,實驗室-領域,實驗室-職能,實驗室-團隊,實驗室-成果,

實驗室-依託

煤炭加工與高效潔淨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具體由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含礦物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負責建設,實驗室建設始於2005年12月20日,於2006年1月向教育部提交建設申請報告,2006年6月17日通過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論證會並正式啟動建設。

實驗室-驗收

2009年4月13日,教育部科技司組織專家對“煤炭加工與高效潔淨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進行了驗收。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永富為組長,東北大學魏德洲教授、中國煤炭學會副秘書長成玉琪教授、太原理工大學樊民強教授、煤科總院煤化工分院徐振剛研究員、北京大地工程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鄧曉陽教授、江蘇省教育廳科技與產業處處長王曉天組成的專家組聽取了實驗室建設工作報告,對實驗室進行了實地考察,經過充分討論,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實驗室-領域

煤炭加工與與高效潔淨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煤炭高效潔淨利用為研究目標,涉及煤炭加工、煤炭轉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礦區環境保護等學科領域,具有鮮明的煤炭加工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學科特色。主要研究方向為:煤炭高效淨化理論與技術;煤炭乾法分選理論與技術;煤炭漿體原(燃)料製備理論與技術;煤炭轉化理論與技術;礦區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多年來,本實驗室在煤炭加工與潔淨高效利用方面形成了一批屬於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在本領域形成了較為強大的科學技術創新實力,成為我國煤炭加工利用與礦區環境保護學科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國際上有很高的學術地位與影響。煤炭加工與高效潔淨利用實驗室涉及煤炭加工、煤炭轉化、資源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等多學科交叉領域,以煤炭高效潔淨利用、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開展煤炭加工與高效潔淨利用領域的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包括:
1、煤炭高效淨化理論與技術
2、煤炭乾法分選理論與技術
3、煤炭漿體原(燃)料製備理論與技術
4、煤炭轉化理論與技術
5、 礦區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

實驗室-職能

建設期間,實驗室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圍繞《煤炭加工與高效潔淨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任務書》中提出的研究方向和發展目標,針對我國煤炭利用低效率、高污染的嚴峻形勢和國家節能減排的戰略重大需求,以煤炭加工、潔淨與循環利用為目標,開展煤炭高效淨化理論與技術、煤炭乾法分選理論與技術和煤炭轉化理論與技術等創新性研究工作,並培養專門從事煤炭加工利用的高層次創新性人才。

實驗室-團隊

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6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學位40人。學科帶頭人1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2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1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3人列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8人獲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14人獲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有一個江蘇省優秀學科團隊和兩個校級創新團隊,是一支素質高、有朝氣、具有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的科研隊伍。
學術帶頭人:
陳清如 院士
劉炯天 院士
趙躍民 教授
學術團隊:
礦物加工工程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
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能源高效乾法分選潔淨理論及套用
中國礦業大學化學動力學與碳資源高效利用

實驗室-成果

近3年來,實驗室承擔科研項目252項,其中“973”、“863”、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國家級項目54項,省部級項目18項。科研成果獲獎18項,其中國家級獎2項,省部級獎16項;申請和授權專利80項,其發明專利47;發表論文490篇,被SCI、Ei、ISTP收錄144篇;出版學術著作9部。本實驗室建設以來,在煤炭加工與潔淨高效利用方面形成了一批屬於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在本領域形成了較為強大的科學技術創新綜合實力,成為我國煤炭加工與清潔利用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國際上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與影響。與此同時,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積極探索與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模式,積極落實建設資金,培養和引進優秀科技人才,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內部規章制度,注重儀器設備的配套和實驗室條件建設,發揮礦業特色和技術優勢,著力推進產、學、研結合,按期完成了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和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