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中重金屬富集運移轉化機理研究

《煤炭中重金屬富集運移轉化機理研究》是依託重慶大學,由李東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煤炭中重金屬富集運移轉化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東偉
  • 依託單位:重慶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保障環境安全,防治重金屬污染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燃煤重金屬污染物是典型的環境毒性物質,具有不可降解性、污染持續時間長等特性。我國的主要能源為煤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煤炭的需求增大,燃煤過程中重金屬污染物大量進入環境,出現了區域性重金屬污染中毒的現象。本項目以煤炭中的重金屬污染物為研究對象,對煤炭中的重金屬污染物的富集形態、燃煤過程中重金屬運移轉化規律進行基礎科學研究。具體內容包括:設計適用於煤燃燒重金屬污染物監測的燃燒試驗裝置;測定不同煤層原煤中重金屬賦存形態;研究燃煤過程中不同形態重金屬元素析出特性;研究燃煤過程中不同形態重金屬元素的運移規律及其及其影響因素;改進和完善燃煤重金屬元素的化學熱力學模型;通過實驗室試驗,建立燃煤過程中重金屬污染物的釋放的數學模型。本項目旨在揭示燃煤過程中重金屬元素的富集、運移和轉化規律,為有效控制燃煤重金屬污染和研製新型燃煤污染物。

結題摘要

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都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針對燃煤所釋放出的重金屬在環境中引發的危害,本項目系統地研究了煤中重金屬的基本特性、遷移轉化特徵及其控制措施,主要內容如下:①研究了原煤中重金屬的基本特性。全量分析結果顯示煤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基本為微克級,大部分煤樣中的Zn、Cd、As等含量超過或臨近我國煤的平均值。逐級化學提取結果表明:Zn、Cd、As的有機物結合態占比不大,大多低於10%,最高不超過20%。其中Zn和Cd主要以可交換態、硫化物結合態和殘渣態的形式存在,As是以硫化物結合態為主。數理統計分析顯示:重金屬和灰分間存在依附關係,主要以無機態的形式存在。②研究了燃煤重金屬的遷移轉化特徵。靜態燃燒試驗結果表明:大部分的Zn、Cd、As已遷移揮發,揮發難易順序為As >Zn> Cd。由重金屬的形態分析可知:可交換態、硫化物結合態及有機物結合態的易揮發;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燃煤前後礦物質成分變化很大,煤灰中重金屬的礦物載體要比原煤的穩定。③通過雙因素方差試驗研究了碳酸鈣對燃煤重金屬的控制效果。結果顯示投加比取1%效果較好,燃燒溫度則傾向於1000℃和1100℃。Zn、Cd、As的最高固定率分別為:38.41%、45.82%、23.93%,揮發率都超過50%。碳酸鈣煅燒的產物氧化鈣是很好的吸附劑,能與砷反應生成穩定的砷酸鈣。④通過正交試驗研究了調製碳酸鈣對燃煤重金屬的控制效果。在原碳酸鈣的控制基礎上,調製碳酸鈣的對Zn、Cd、As的最高固定率分別為:72.77%、73.47%、58.44%,同時它們的揮發率依次為18.81%、15.40%、26.13%,說明固定效果較好。綜合考慮後的最優參數組合是:燃燒溫度為1000℃,金屬鹽種類為Al2(SO4)3,調製比為15。經調製後的碳酸鈣微觀物理結構變化較大,離子比取15時對孔隙的改善效果最好。金屬離子的加入改善了碳酸鈣的比表面積、孔徑和孔隙率,且其顆粒表面有γ-Al2O3生成,這對提高重金屬的固定效率是有積極作用的。熱差分析結果表明調製碳酸鈣的添加不會使煤灰的結渣特性加重。⑤燃煤煙氣中痕量元素汞的排放、控制與其形態密切相關。以化學動力學為基礎,提出一個涉及Hg、C、H、O、N、S、Cl 等7 種元素,涵蓋42種組分,172 個基元反應的較為全面的Hg 的均相氧化動力學模型,並將模型計算結果與經典實驗結果進行了對比驗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