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顯微組分

煤岩顯微組分

煤岩顯微組分是指顯微鏡下可辨認的煙煤的有機成分。為煤的岩相組成中的一種成分。煤岩顯微組分無特有的晶形,其化學成分也不固定,需根據它們在顯微鏡下顯示的反射率、顏色、形態和各向異性程度等方面的差別而加以區分、煤岩顯微組分來源於植物的各種組織和器官的殘骸,而其物理、化學和工藝性質隨煤化度而遞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煤岩顯微組分
  • 外文名:maceral
  • 學科:冶金工程
  • 領域:能源
  • 範圍:煉焦化工
  • 釋義:顯微鏡下可辨認的煙煤的有機成分
簡介,分類,命名,性質,

簡介

顯微鏡下可辨認的煙煤的有機成分。為煤的岩相組成中的一種成分。煤岩顯微組分無特有的晶形,其化學成分也不固定,需根據它們在顯微鏡下顯示的反射率、顏色、形態和各向異性程度等方面的差別而加以區分、煤岩顯微組分來源於植物的各種組織和器官的殘骸,而其物理、化學和工藝性質隨煤化度而遞變。煤岩顯微組分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即鏡質組、穩定組(即殼質組)和惰質組。有的分類還劃分出一些過渡組如半鏡質組等。在炭化過程中成為粘結成分的煤岩顯微組分稱為活性組分,反之,加熱時不熔融、無粘結性的煤岩顯微組分稱為惰性組分。

分類

國際上對煤的顯微組分的分類曾提出過多種方案,名詞術語也不一致。各種分類方案可歸納為兩類:一類側重於煤的成因研究,組分劃分得比較細;另一類則側重於煤的工藝性質和套用的研究。組分劃分得較為簡明。1956年,國際煤岩學委員會在倫敦首次提出顯微組分分類草案,此後經過修改,在1971和1975年出版的《國際煤岩學手冊》中作了詳細描述。1975年的國際硬煤顯微組分分類適用於反射光下觀察,將煤岩顯微組分分為3組共14個煤岩顯微組分,再細分為亞顯微組分和顯微組分。

命名

中國煤炭工業部和冶金工業部所屬研究機構曾分別提出過煙煤顯微組分的分類和命名,1989年已提出中國煙煤顯微組分分類的國家標準。該分類將煤岩顯微組分分為4個組,21個煤岩顯微組分,並細分為亞組分。

性質

20世紀50年代後期,聯邦德國克羅格爾首先成功地分離出純度很高的煤岩顯微組分。隨著顯微組分分離技術的發展,對煤岩顯微組分性質的研究迅速展開。
1、化學組成
鏡質組的特點是:碳含量中等,氧含量高,芳香族成分含量較高。隨著煤化度提高,鏡質組的碳含量增加,氧含量下降,氫含量在低煤化度時大致相同,從中等煤化度煙煤開始,突然減少。穩定組的特點是有較高的氫含覺和脂肪族成分較多。
惰質組的特點是:碳含量較高,氫含最很低。它的芳構化程度比鏡質組更高。
2、 物理性質
包括顯微組分的密度、反射率和硬度。
(1)密度:顯微組分的密度,由小到人依次為穩定組、鏡質組、惰質組。
(2)反射率:各顯微組分的反射率不同,它們在煤化過程中的變化也不同。
(3)硬度:鏡質組的顯微硬度是褐煤低、氣煤高,到焦煤開始下降,到無煙煤時又急劇上升。在穩定組中孢子體和角質體由於存在韌性而具有高的磨蝕硬度,在腐光面上呈現強突起。絲質體和半絲質體的磨蝕硬度,也都高於鏡質組,而在磨光而上出現突起。絲質體和半絲質體未礦化時脆性最大,其次是鏡質組,它們在受壓時易碎,故易於被粉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